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均值不等式八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八类拼凑方法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或证明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在运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题中某些式子不便于套用公式,或者不便于利用题设条件,此时需要对题中的式子适当进行拼凑变形。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具有潜在的运用功能。以均值不等式的取等条件为出发点,为解题提供信息,可以引发出种种拼凑方法。笔者把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拼凑方法概括为八类。

一、拼凑定和

通过因式分解、纳入根号内、升幂等手段,变为“积”的形式,然后以均值不等式的取等条件为出发点,均分系数,拼凑定和,求积的最大值。

例1 已知0x1,求函数yx3x2x1的最大值。

解:yx2x1x1x11x2x11x

2x1x11x32x1x141x4。 22327

当且仅当3x11321x,即x时,上式取“=”。故ymax。 2327

评注:通过因式分解,将函数解析式由“和”的形式,变为“积”的形式,然后利用隐含的“定和”关系,求“积”的最大值。

例2

求函数yx0x1的最大值。

解:

y

 x2x221x1x2x2

21x因, 22327

x2

1x2,即x当且仅当时,上式取“=

”。故ymax。 293

3评注:将函数式中根号外的正变量移进根号内的目的是集中变元,为“拼凑定和”创造条件。 例3 已知0x2,求函数y6x4x2的最大值。

解:y36x224x22182x24x24x2

32x24x24x21883

18。 327

22

当且仅当2x4

x,即x



=”。 故ymax

1883

,又y0,ymax。

27

二、拼凑定积

通过裂项、分子常数化、有理代换等手段,变为“和”的形式,然后以均值不等式的取等条件为

出发点,配项凑定积,创造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例4 设x1,求函数y

x5x2的最小值。

x

1解:y

x14x1

1x145x1x1

59。 当且仅当x1时,上式取“=”。故ymin9。

评注:有关分式的最值问题,若分子的次数高于分母的次数,则可考虑裂项,变为和的形式,然后“拼凑

定积”,往往是十分方便的。

例5 已知x1,求函数y

24x1

x3

的最大值。

解:x1,x10,y

24x1

x1

4x1

4

24

x1

4x1

24

3。

224

当且仅当x1时,上式取“=”。故ymax3。

评注:有关的最值问题,若分子的次数低于分母的次数,可考虑改变原式的结构,将分子化为常数,再设

法将分母“拼凑定积”。

例6 已知0x,求函数y

2cosx

的最小值。

sinxxx

解:因为0x,所以0,令tant,则t0。

22

211cosx1t213t所以yt

sinxsinx2t2t2当且仅当

13t,即tx时,上式取“

=”。故ymin 2t

2

3评注:通过有理代换,化无理为有理,化三角为代数,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创造出运用均值不等式

的环境。

三、拼凑常数降幂

例7 若a3b32,a,bR,求证:ab2。

分析: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具有潜在的运用功能,它能在“等”与“不等”的互化中架设桥

梁,能为解题提供信息,开辟捷径。本题已知与要求证的条件是ab1,为解题提供了信息,发现应拼凑项,巧妙降次,迅速促成“等”与“不等”的辩证转化。

证明:a313133a,b313133b。

, a3b3463ab,ab2.当且仅当ab1时,上述各式取“=”故原不等式得证。

评注:本题借助取等号的条件,创造性地使用基本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8 若x3y32,x,yR,求x2y25xy的最大值。

解:31xx1x3x3,31yy1y3y3,31xy1x3y3,

x2y25xy

1x3x31y3y351x3y3

77x3y3

7。

当且仅当ab1时,上述各式取“=”,故x2y25xy的最大值为7。

例9 已知a,b,c0,abc1,求证:a3b3c3abbcca。

证明:1a3b331ab,1b3c331bc,1c3a331ca,

32a3b3c33abbc

ca,又abbcca3, 32a3b3c32abbcca3,a3b3c3abbcca。

当且仅当abc1时,上述各式取“=”,故原不等式得证。

四、拼凑常数升幂

例10 若a,b,cR,且abc

1。

分析:已知与要求证的不等式都是关于a,b,c的轮换对称式,容易发现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1abc

3证明:2161616



a5,2

b5,2c5,

3332。

31

abc32.

当且仅当abc

时,上述各式取“=”,故原不等式得证。

3例11 若ab2,a,b,R,求证:a3b32。

证明:311a1313a3,311b1313b3,3ab4a3b3。

又ab2,a3b32。当且仅当ab1时,上述各式取“=”,故原不等式得证。

五、约分配凑

通过“1”变换或添项进行拼凑,使分母能约去或分子能降次。

28

例12 已知x,y,0,1,求xy的最小值。

xyy1

解:xyx

284y6x

4x32xyxy

326 4。

当且仅当

28

1,故xymin64。 时,即x4.y16,上式取“=”

xy

241的最小值。 x1x

例13 已知0x1,求函数y

解:因为0x1,所以1x0。

所以y

41x411x4

x1x59。 x1xx1xx1x

41x2x

时,即x,上式取“=”,故ymin9。

3x1x

当且仅当

a2b2c21

abc。 例14 若a,b,cR,求证

bccaab2

分析:注意结构特征:要求证的不等式是关于a,b,c的轮换对称式,当abc时,等式成立。

a2a

, 此时

bc2

a1bca2

设mbc,解得m,所以应拼凑辅助式为拼凑的需要而添,经此一添,解题可见眉

244bc

目。

a2bcb2cac2aba,b,cbc4ca4ab4。

a2b2c21

,故原不等式得证。 abc。当且仅当abc时,上述各式取“=”

bccaab2

六、引入参数拼凑

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观察出匹配的系数,但利用“等”与“定”的条件,建立方程组,解地待定系数,可开辟解题捷径。

149

例15 已知x,y,zR,且xyz1,求的最小值。

xyz

解:设0,故有xyz10。

914914914

xyz1xxx xyzxyzxy

z。当且仅当

式取“=”,

即x

149

x,y,z同时成立时上述不等xyz

y

z

,代入xyz1,解得

36,此时36,故

x4y9z

的最小值为36。

七、引入对偶式拼凑

根据已知不等式的结构,给不等式的一端匹配一个与之对偶的式子,然后一起参与运算,创造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例16 设a1,a2,,an为互不相等的正整数,求证

证明:记bn

an111a1a2a

31。 122232n2123n

ana1a2a31111

,构造对偶式, dn122232n2a1a2a3an

an1a11a21a311111

bndn22222,

n1231a12a23a3nan

当且仅当aiiiN,in时,等号成立。又因为a1,a2,,an为互不相等的正整数,



所以dn

11111111

,因此bn。 123n123n

评注:本题通过对式中的某些元素取倒数来构造对偶式。

八、确立主元拼凑

在解答多元问题时,如果不分主次来研究,问题很难解决;如果根据具体条件和解题需要,确立主元,

减少变元个数,恰当拼凑,可创造性地使用均值不等式。

例17 在ABC中,证明cosAcosBcosC

1。 8

分析:cosAcosBcosC为轮换对称式,即A,B,C的地位相同,因此可选一个变元为主元,将其它变元

看作常量(固定),减少变元个数,化陌生为熟悉。

证明:当cosA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

当cosA0时,cosAcosBcosC

cosAcosBCcosBC

21cosAcosBCcosA 2

11cosA1cosA1cosA1cosA。 2228

cos(BC)1

当且仅当,即ABC为正三角形时,原不等式等号成立。

cosA1cosA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成立。

评注:变形后选择A为主元,先把A看作常量,B、C看作变量,把B、C这两个变量集中到cos(BC),

然后利用cos(BC)的最大值为1将其整体消元,最后再回到A这个主元,变中求定。

综上可见,许多貌似繁难的最值问题或不等式证明问题,运用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

恰当拼凑,可创造性地使用均值不等式,轻松获解。这种运用等号成立条件的拼凑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放缩

均值不等式练习题

不等式证明,均值不等式

3.2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教案

均值不等式证明

均值不等式八法
《均值不等式八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