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8:1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地理教案

第一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师 张俊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

称述性知识

“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欧大陆 亚洲的地理位置 时区与区时 程序性知识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欧洲地理位置及特征。 原认知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评价方法

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

教学资源

印刷资料 小测试题 多媒体资源 FLASH动画 模型实物:

地球仪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点拨:

拓展训练 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

答案:4月30日6点

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如何换算时区及区时。

作业布置

1、P3活动

2、小检测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4.时区

十、课后记

附小检测题二.

综合题:

1.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为

A________洲 B________洲 C_______ 洋D________洋 E________海峡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________ 洋和________洋之间,北连________洲,南

临________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读图填图题

(1)国家:B是________ (2)读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I ________海 J________海 (3)本地区面积不大,但国家众多,海岸线十分________ 。

(4)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是:北临_______洋,西濒________洋,南靠________海。

其纬度位置为大部分位于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之间,处于________带。

推荐第2篇: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知识点:洋流。

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一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知识点:

1. 什么叫洋流?

2.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与讨论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解说:什么是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5分钟)

第二步:图文并茂,深入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现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分钟)。

洋流的分类→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因为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②按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高,来自水温低处,寒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来自水温高处。③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钟)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一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区洋流流向是稳定的,不受季节影响,而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洋流的流向转变均是受季风改变的影响。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运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顺时针运动;而中国沿岸洋流冬季受大陆西北和东北季风影响,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流向向北。 洋流系统:表层环流系统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风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寒流。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绕极环流,称为南极寒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信风漂流、信风漂流遇大陆后向高纬转向的补偿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大陆后向低纬转向的补偿流,便构成各大洋副热带海区(仅指大洋的如下海区: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由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向北分支形成的补偿流、极地东风带形成的中高纬大洋西岸的洋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绕极环流: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环绕南极洲大陆一周的南极绕极环流,再往低纬方向为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因本海区自然特征比较一致,有些学者把南极外围海区称为南冰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洋应有其对应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25分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对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

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20分钟)

第三步:回顾知识点,有任何疑虑的向我提问。

课后总结: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布。

推荐第3篇:高中地理聚落教案

篇1: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聚落》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聚落

平顶山市第三中学

胡文艳 二〇一三年十月

聚 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

2.学会运用图片或说明材料,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法】

图片、资料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明智之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a.耕作业和畜牧业等 c.工业和服务业等 a.乡村仅仅为了居住

( )

b.渔业和林业等 d.副业和养殖业等

( )

2.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乡村居民主要从事服务业 a.水源充足 c.资源丰富 读图答题: b.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d.乡村聚落晚于城市聚落的产生 3.下列因素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

b.地形崎岖 d.交通便利

4.读聚落景观图,结合学习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是

。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篇2: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

课标: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

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

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3、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

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读图分析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北方对比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增

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有关,我们经常听说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用语。

(提问)什么是区域 ?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 多种要素

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

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研究的重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6、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供依据。(第一课时)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1、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地形,气候、

分区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非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内部相对一致性。

3、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3000米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 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地处我国第

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青藏高寒区,位于中低纬度的我国西部地区。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作业布置:整理笔记,分析天津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素。 课后反思:

审核人: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二)

课标: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

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5、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

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6、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

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读图分析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北方对比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增

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

篇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开始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前两节内容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本节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成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在人文地理学中,聚落也被称为人口的文化景观,它是人类的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来自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因此,聚落的形成以及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是本节的重点。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可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情分析

由于收学生居住地的局限性及已有知识储备有限性的制约,故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大量的图文资料,这样的教学既鲜活生动,又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读图识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标准要求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河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2、学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什么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于探究式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教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陶冶法、探究法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城市景观河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视屏:福州城市宣传片《福州,你好》。

(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师生共鸣,吸引学生)

师:城市和乡村,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所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我们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板书】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师:现在大家看ppt上的四张图片,他们各属于什么类型的聚落?

生:左边是乡村,右边是城市。 师:我们福州市区是属于那种聚落呢? 生:城市聚落。

师: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两张图,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异? 生:是的。

度这几个方面思考,可以结合课本81页图4.12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图。(思考30秒)我们来一起填一张表格,看看乡村和城市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师: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呢?现在我们来看一张图片,他们在干嘛? 生:他们在种田。

师:再看看其他三张图片。

生:放牧、砍柴、养鱼。

师:对,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聚落类型,所以我们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将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大家看书本81页,拿起笔把第二段第一句划下来。

【板书】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师: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工作呢? 生:服务业和工业。

师:对。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又有较大的差异。

师:乡村与城市的相同方面,比如都有道路,房屋等建筑,地形比较平坦。实际上也是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然后再形成城市聚落。

【板书】聚落与环境

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生:1地,因为1地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师:是的,1地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便于把从

2、3地汇聚来的人流和物流集中起来,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更容易发展成为更为高级的聚落。那么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结合书本82页回答。

生: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

师:聚落的形成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于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请看ppt,城市的形成需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两张图片,大家看看他们各是什么样的聚落形态?(用图片分别演示类型)

生:略

师: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底等呈条带状。(演示福州市区的遥感地图)我们福州的聚落形态是团块状的呢?还是条带状的?

生:团块状。

师:对,福州市区的聚落形态是团块状的,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聚落形成后,聚落的景观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聚落要怎样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呢? 【板书】

1、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 (多媒体展示聚落的图片:沙漠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特点、雨林地区的高架屋、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沙漠地区 雨林地区

我国黄土高原 北极地区

师: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呢?

生:东南亚的湿热,西亚的干热,黄土高原的干燥,北极地区的寒冷。

师:很好,这些地区的建筑与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的关系,是聚落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现在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填表格)

【板书】

2、聚落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师:聚落不断地在发展,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记录了历史的真是情况。有些聚落因其独特等特征被评为世界历史遗产,如水城威尼斯、我国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随着乡村向城市的转化,人们应怎样来发展和保护这些传统的聚落呢? 【板书】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师: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保护好他们,因为一旦被破坏,就很难被修复,我们来看一些其他地方的文化遗产。我们来领略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美丽风光,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演示水城威尼斯的风光、我国西递和宏村的风光) 师:文化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原样。文化遗产应该如何保护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呢?以北京老城的改造为例,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篇4:聚落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教案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聚落》 教案 1 2 3 作者简介:李庆龙,男,1973年2月生,大专学历,中教二级。1993年8月——2001年8月从事小学教学及管理工作,先后获得过镇级“优秀教师”,镇级“先进工作者”和旗级“优秀教导主任”称号,本人的教案及教学设计先后四次获奈曼旗教体局教研室表彰。2001年9月-现在,从事中学管理及地理课教学工作。在地理教学中,努力探索一条让学生乐学易记能理解应用的地理教学方法——巧编诗歌法,深受学生好评。于2004年12月被奈曼旗教体局选拔为“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能手”。2005年3月26被旗教体局选定为奈曼一中招聘高中地理教师的评委。 4 篇5:初一地理教案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精选) 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2. 3. 维。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推荐第4篇: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要来源 ? ?

? 的能力 ? ?

自主学习的能力

?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重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大气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热力环流的原理、三力作用下的大气运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热力环流实验器材 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引入: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讨论)

山上温度比地面低,

这说明了什么?(设问)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能量之源。

太阳辐射又可分为三个能量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太阳的辐射能量到大气层后,是怎样把能量传递给大气的?

板书: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活动:结合下图和表格分析

? 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热辐射的波长。红色表示短波辐射,蓝色表示长波辐射。 ? 根据资料思考:太阳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还是地表吸收?为什么? ? 使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还是地面?

? 在下图中用

1、

2、3

等数字按顺序标出热辐射从太阳、地面到大气的主要传导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补充资料:大气不同成分对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吸收的情况。

学生帖图活动:

?

讲述: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

板书: 1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地球保温 思考: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显示图: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思考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板书: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

小结: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但由于地球表面同一纬度或是高低纬度大气所获得的热量有所不同,而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征,所以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大气到底怎样运动呢? 板书:

二、热力环流

向。

这样流动?

实验演示:人教版 教材必修 1 第 32 页活动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学生活动:把所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 思考:为什么空气会

讲述: 假设这三条线是 abc 三地的三条等压线。

思考: 1、在地面冷热均匀的情况下,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

2、a 地受热,

bc 两地遇冷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

3、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等压面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4、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否还相同?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小结板书: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生活动: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则相反,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海陆风是就是由于这种昼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支架),完成如下任务:

1 .在书上图 a 和图 b 上标出昼夜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2 .一天之内,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3.在图 a 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 b 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4 .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小结板图: 海陆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地转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解动态分析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实验工具

引入:有人说“乡下的风,城里的雨”,(请讨论: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能解释吗?) (根据同学回答板图热力环流,上升气流降温、凝结成云致雨) 在板图上指出空气的水平运动即我们感受到的风

讲述: 同一水平面的存在气压差异时,就必会存有一个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运动,而这个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板书: 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显示:

板书: 2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思考: 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 实验演示

用一小球抛向旋转中的圆盘中心,观察变化 小结:由于受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所以在地转偏向力的加入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变化,直到影响风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向就不再偏转,而这时风向会如何呢

板书: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与等压线 转折: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风向还会受到另一个力的影响,就是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变化呢?

板书: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 35 页活动

小结:

教学反思

对本单元中大气的组成、大气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的原理和规律,需引导学生理清

各原理规律之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真正地理解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是通过现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大气的受热及大气环流的过程,并能在气压图上正确地判断风向。同时还需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拓宽学生的思维与加强反馈练习力度,坚固学生在本单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一些实验的效果难于充分展示出来,所以本人建议课堂中实验不宜太多,可能将一部分的实验交由学生操作并可纳入非纸笔考试部分。

推荐第5篇: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了解城市化进程;

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应用城市化标志判断城市化;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数据、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明确城市人口、城市用地、社会经济发展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能够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城市化含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难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应用城市化标志判断城市化。

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从聚落的形成以及乡村──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过程,由于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扩大,就是城市发展过程,那城市化是什么?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学生活动:解读“上海市的城市图片及人口、用地变化图”。

教师启发:上海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结合以上结论,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教师引导: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是否增加?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数量增加且城市人口比重也随着增加。

教师启发:通过以上例子,说明城市化有何含义?

学生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城市化应该包含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2.城市化的标志

教师提问: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讨论:根据城市化的含义,可以得出其三个主要标准即主要标志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18世纪中叶前,世界城市人口缓慢增长;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教师提问:三个发展阶段人口增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承转过度: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否有差异?

三、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师引导:读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6.19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以及右图,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填表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学生活动:对比探究。

教师总结:通过右图来帮助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①国代表发达国家,②国代表发展中国家): 1.每一个年代,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都比②国大,反映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起步晚。

2.1980年以前,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比②国大。

3.1960年~1980年间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与1960年以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增长速度仍大于②国;1980年以前,②国城市人口比重缓慢增长,1980年以后快速增长,但城市人口比重仍低于①国。

4.1980年以后,②国人口比重快速提高,远大于①国的增长速度,而①国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继续放慢。

结合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6.19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2)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快;(3)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都上升很快。

推荐第6篇:公开课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学内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第57至58页,例

9、例10,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用具:写有一位、两位数除法法则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两道习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4

768

8

768

学生算完后提问:这两道题是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一题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商是三位数;第二题的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

继续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法则。

二、教学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例9:768÷32= 教师写出768提问:

⑴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首先要看什么?(被除数前两位够不够除)

⑵够除。怎样试商?

⑶商2应该写在什么位臵上?(因为是用32去除76个十,商2个十应写在十位上)

⑷下面怎样算?商4写在什么地方?

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

位上面写商。

2、完成计算后,用谈话的方法揭示课题:这道题的商是多少?是一个几位数?那么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3、教学例10 ⑴3293÷39=

⑵这道题应读怎样计算?谁会算?

指一名学生(较好的)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这道题。

⑶算完之后,指名学生谈一谈是怎样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商8要写在十位上?

学生读完后,教师归纳。

4、练习。

做教材第57页例10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巡视辅导,集中订正。

5、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刚才我们做的两道题,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大家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谁能总结出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条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规则。

用投影片出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让学生齐读该法则,并让学生默看58页法则。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

3、4题。

六、思考练习练习十三第17题。

公 开 课 教 案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学内容: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14—15页例

5、例

6、例

7、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初步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自觉查的良好学习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0×4160×3700×5500×4 8×3012×40400×6250×3

说出:160×312×40和700×5的口算过程

2、竖式计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60×42700×3 请板演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二、揭示课题

在计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如果乘数是两位数,乘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这节课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⑴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数是几位数?

⑵想一想怎样算?能不能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⑶学生试算。教师巡视,让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⑷讨论:哪种算法简便?

⑸教师强调简便算法竖式的写法。

第法,能正确进行简便计算。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习惯。法。

仿照一位数乘的方法,先用两位数去乘被乘数。前面的数,写竖式的就要注意把被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乘完后在乘得积的末尾添写上与被乘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板书:

72

⑹对学生出现每部分积添0或积的书写位臵不对的错误进行纠正。

⑴出示例6:265×30

⑵乘数末尾有0,怎样算比较简便?如果按照用两位数乘的法则这样算:(板书)

265

× 30265 —————×30000————— 795————7950 7950

这样算简便吗?你认为应怎样算?

让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⑶小结: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乘数0前面的数和被乘数的个位对齐,最后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3、练习。350×24

73×60

186×50

订正时结合具体问题讲解。

4、教学例7。⑴出示例7:450×20

观察:这一题与前面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⑵想一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怎样算简便?

⑶竖式的写法。问:如果把被乘数,乘数末尾的0去掉,竖式怎么写?那么450×20的竖式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把被乘数和乘数0前面的数对齐。(板书)

⑷计算。怎样乘?强调:只乘0前面的数。积的末尾添写几个?为什么?强调:只乘0前面的数。积的末尾添写几个?为什么?强调: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2个0。

×

5、尝试练习。(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6、归纳总结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提问:

⑴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⑵把哪些数相乘?

⑶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完整地说出简便算法。再阅读教材第15页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看法?230230×40×40 ——————————9200000920—————

9200

2、练习四第

1、2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

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⑵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 ⑶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

3、

4、5题

七、思考练习

不计算,很快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23×12=69

2、280×40=1120()

3、490×32=1568

4、150×60=9000()

5、48×52=2494

“减负”与教书育人的关系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书育人”是我们经常读到的事,这应该是个随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常读常新的课题。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减负”的真正背景和意义,从而把握教书育人的深刻寓意和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把握。

其一,教育方针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创新教育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也难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所能实现的。所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应该是我们教师实行教书育人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上学读书,是为了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成材成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整个现实所认可的。但是,学生的真正成材,包括

能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以及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不仅是全社会所认可的,而且是学生的迫切需要。这两方面的目标有时出现矛盾,不少人往往只看到前者而忽视后者,甚至有时把学历放在第一位。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落实,就同这种求知求职和选人用人观点有很大关系。从社会的进步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那种单纯求知,以致只重学历的情况,无疑是十分短浅的。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就一定要懂得什么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也就是既符合社会的真正需要,又反映学生自身长远利益的带根本性的需要。

其三,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认为在现令条件下,人们容易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两回事,仿佛教书是传授专业知识,而育人是培养学生怎么做人,是德育方面的事,应由另外的人去做。其实,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当教师的应该从育人的角度去教书,就不会只想着书本,而应该看到人,即作为整体人的学生。这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就不会成为我们当教师工作中的外加之事,而是教师职责中的应有意义了。

推荐第7篇:公开课教案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4 5.Are you beautiful? 6.What\'s the color of your eyes? 7.Do you have friends?

8.Do you have parents?

9.What\'s the color of your hair? 10.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11.Do you feel hurt? 12.What\'s the film you like most? 13.Can you sing a song? 14.Do you have heart beat? 15.What do you like to eat?

16.Do you know what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与\"小i\"交流可参考的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2。 你在哪出生?3你今年几岁了?4。学习是什么?

5.什么是人工智能?6.你最擅长回答什么问题?

活动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对话分析一下,为什么ALICE或小i机器人回答问题有时会答对,有时会答经常答非所问,原因可能出现在哪些方面? 你认为它们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我们的语言并作出回答的?

设计意图: 与机器人交流,体验自然语言处理

体验活动二:“棋”乐无穷———与计算机博弈

搜索并欣赏视频:1997“更深的蓝”究竟战胜卡斯帕罗夫

计算机博弈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等,“更深的蓝”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卡斯帕罗夫不行,不代表我不行,let’s go! 打开“活动2”文件夹,找到自己喜爱的棋类,选择相应的子文件夹,运行软件。

1.打开“五子棋”:

2.打开“中国象棋”,与计算机博弈。3.打开“围棋”,与计算机博弈。 4.打开“暗棋版军旗”,与计算机博弈。

活动问题:人工智能在不同棋类的推理能力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与计算机博弈,体验博弈的乐趣。

体验活动三:各“试”各“样”———模式识别

打开“活动3”文件夹,用WORD或记事本或直接打开文件“人工智能.txt”,利用下面的工具软件完成参考信息的录入、识别

1.使用软件“慧视小灵鼠”,打开文件慧视小灵鼠.exe实现鼠标手写录入 2.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6.0的手定输入http://pinyin.sogou.com/ 3.把录入后的文字复制到“语音合成软件”下的ZtSound.exe实现语音朗读 参考信息:电影《人工智能》精彩对白(分别有英汉两种语言录入)

David: Is it a game?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Monica: Yes.

莫尼卡:是的。

Monica: You won\'t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ut I have to leave you here.

莫尼卡: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我不得不把你留在这儿。

David: Is it a game?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Monica: No.

莫尼卡:不。

David: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for me?

大卫:你什么时候会回来?

Monica: I\'m not, David.You\'ll have to be here by yourself.

莫尼卡:我不会回来,大卫。你将独自留在这儿。

David: Alone?

大卫:一个人?

活动问题:平时在日常生活或者影视当中见过哪些识别技术?OCR识别中比较哪种文字识别率更高?为什么?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符号能识别吗?影响识别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 体验图像识别和文字识别

6 体验活动四:“译”来“译”出———机器翻译

在下面两个地址中任选其一登陆网站,将给出的若干句子进行英汉互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尝试将机器翻译成的目标语言再作为源语言进行翻译,还可以尝试输入一些口语、俗语进行翻译,体会其翻译能力。

“金山爱词霸在线翻译”:http://fy.iciba.com/ “Baidu在线翻译”: http://fanyi.baidu.com/

“Google在线翻译”:http://translate.google.cn/ 也可以下载金山快译安装后运行进行翻译。

汉译英:(1)人工智能很神奇,也很神秘,我非常希望对它做深入研究。 (2)机器翻译能帮助我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对我的帮助很大。

(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英译汉:(1)Tiangong-1 ( Tiangong-1 ) is China\'s first aircraft in September 29, 2011 3, twenty-one sixteen seconds at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for a total length of 10.4 meters, a maximum diameter of 3.35 meter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la and resource cla.It marked the launch of China entered the Aerospace China\" three paces go\" the strategy of second phase second step.According to the plan, the Shenzhou eight spacecraft, Shenzhou nine, the Shenzhou ten spacecraft will be in two years in turn with the Tiangong-1 complete no or someone rendezvous docking mi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irst space laboratory.In October 10, 2011, Tencent Tiangong-1 micro-blog iued the first photo of himself. 活动问题: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比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体验机器翻译

(四)交流分享体验活动

转播学生屏幕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讲解体验过程。

1组同学演示时提问:有没有觉得类似于使用QQ与你的朋友聊天,觉得她够聪明吗?

7 2组同学演示时提问:觉得计算机聪明吗,你有没有取得胜利?

3组同学演示时补充:文字识别大家都不陌生,它属于人工智能中模式识别范畴,模式识别类似一个人,它的存储信号中没有的东西它不认识,有的东西才认识。比如在使用汉字识别软件进行识别时汉字能识别,英文则不能识别。

4组同学演示时提问:能不能成为你的翻译助手,能不能取代英语老师?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产品的智能程度好像不太相同,如何来判断它是否具有智能呢? 投影:图灵测试

(五)学习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范畴

老师: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仅只有我们体验过的,人工智能主要分 为哪些研究和应用领域呢?

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参考学习网站:老师的新浪Blog中相关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看完后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完成连线匹配。 学生活动:学习相关资料,思考完成地在“问卷星”http://www.daodoc.com/jq/1053268.aspx 高中生初识人工智能课程小调查。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 强化,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老师也可以实时查看学生做的效果。

师生共同分析http://www.daodoc.com/jq/1053268.aspx 的结果

(六)课堂小结,未来畅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体验与资料学习,我们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实现完全替代人的智能,以后的情形会是什么样的呢?很多的电影中有描述人工智能前景的,比如《人工智能》、《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电影《人工智能》的片段,看看电影中的人工智能的未来,最后也请大家自己设想一下你心中未来的人工智能,在QQ微博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围绕两个问题在QQ微博中发表自己的畅想。 问题1:未来你心中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的? 问题2:未来人工智能会战胜人类么? 教师展示学生在QQ微博中发表的畅想

师:未来究竟是什么样,没有答案。只要我们敢想、只要我们积极去创造,也许一切皆有可能,未来在我们大家的手中,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8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六、教学反思】

说实话,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想把人工智能技术这样的前沿科技描述得多么深入是不可能的,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知识层面入手,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拥有破解迷雾的动力和勇气;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从情感层面入手,去探讨分析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去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考验,本节课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不仅仅研究技术本身,更引发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本节课希望能将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人文化,更加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任然有许多值得思考和完善的地方,需要我更努力的去提升自身。

推荐第8篇:公开课教案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第三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第6课时,他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来学习容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教材首先用描述和定义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就用体积单位。接着教材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这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容积和容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怎样更好的理解容积的意义是重点,也是下一步学习容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

教学目标

1、是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建立容积和体积单位概念,能进行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能盛液体的酒瓶、饮料瓶、牛奶盒等,容积为1升的红酒瓶一个,容积为1升的正方体容器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具一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盒子(一个木板做的,一个纸板做的)。

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长方体体积? 生:可以先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计算出他们的体积。

2、师:我事先已经测量出这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分别是8厘米、5厘米、10厘米,你能很快地计算出他们的体积吗?

(学生计算,然后老师出示结果。)

3、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两个盒子都装满细沙,两个盒子里装的细沙会一样多吗?(课件出示两个盒子装满细沙)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从里面量,木制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6厘米、3厘米、8厘米;纸质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7厘米、4厘米、9厘米。 (学生计算,老师出示结果)

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看到的那样,盒子所能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盒子的体积。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学生在经历观察、对比、计算、概括的过程中,从表相中抽象出概念,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标。)

二、探求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说一说我们生活有像上面两个长方体盒子一样能容纳物体的东西吗?(抽屉、铅笔盒、酒瓶、水桶......) 能容纳别的物体的称为容器。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他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体积要从外面量;容积要从里面量。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 结论: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如果是实心的木块等,是没有容积的。 2.认识容积单位。

(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变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能成液体的酒瓶、饮料瓶、牛奶盒等,仔细观察,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曾经装过多少液体? 生1:雪碧净含量2.5 师:为什么不说容积是2.5升?什么时候净含量就是容积?

生2:洗衣液净含量4升

师:你怎么知道就是4升,上面怎么写的?对了,L就是升。(板书:升

L) 生3:口服液净含量10毫升。

师:上面怎么写的?(板书:毫升 ml) .......(3)小结:升与毫升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容积单位,大家看看我们刚才所展示的容器中装的饮料、酒、水等都是什么?(液体)计量液体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容积较小时用毫升,较大时用升。(板书:计量液体体积时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瓶钢笔墨水的容积是60() 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 一瓶农夫果园的容积是600() 2.填一填

3升=()毫升

2700毫升=()升 3.5升=()立方分米

760毫升=()立方厘米 3.一种小轿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车多少升?

小结:求容积的方法与求体积的方法一样,但是要从里面量

4.微波炉的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式多少升?〖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关注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容积的认识,我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准备的学具(饮料瓶、包装盒等)找容积,认识升和毫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就变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与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过程。教学是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还以本来面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本节课的教学中对升和毫升的感知,我通过让学生“估一估”——估计一升有多少;“猜一猜”——猜猜1升水能到一次性杯子大约几杯;“量一量”——量出1升水的体积。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推荐第9篇:公开课教案

《狼 》

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一、利用专题内的资料,了解狼的知识,搜集有关狼的资料。

二、学习古文《狼》,疏通文意,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和特征。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重点:了解狼的形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有关狼的知识,搜集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 2.说一说人们心目中的狼的形象。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二、初识狼: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

1、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

成语: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奔豕突、杯盘狼藉、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谚语:披着羊皮的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英语中的狼:------

三、再识狼:

(一)、文学作品中的狼

比较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

(二)、自然界中的狼

比较科学家笔下的狼和文学家笔下的狼。

四、深识狼:狼的自白

1、介绍“狼的十大哲学”;

2、狼文化:苍狼与白鹿;

狼与罗马的建立;

杰克·伦敦的《旷野的呼唤》

姜戎的《狼图腾》

五、讨论与探究

1、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牲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环境;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不要紧,恐龙早已经灭绝,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阐述你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至少三点)。

(1)灭狼:狼残杀弱小动物;狼贪婪,野性难驯,很少有人能使它驯服;狼的活动会危及人类安全。

(2)护狼:狼是事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没有狼,一些食草动物会大量繁殖,破坏神态平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哪一种动物进行屠杀;狼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赞美。

2、从小接受做一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温驯、憨厚、谨慎。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一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

赞同:当今世界充满竞争,那些缺少个性的绵羊式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是很能立足的,只有靠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去打拼,方能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收集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谜语以及故事。

2、以“我心中的狼”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5-12-10

推荐第10篇:公开课教案

艺术活动《美丽的花衣服》

时间:2015年11月30日

班级:豆豆三班

执教老师:李珍珍 教材分析:

小班的孩子好奇、好玩、富于想象。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 能力,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表达了自己的天真想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供给孩子充分的表现空间,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2.通过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对色彩的兴趣并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藕、胡萝卜、红椒等蔬菜的横切面若干;

2.红、黄、蓝三种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若干;

3.画有衣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张,娃娃一个;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主题

传来娃娃的叫声

师:咦?这是谁的声音啊?(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是娃娃在哭啊,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好吗?教师抱起娃娃作听状

师:哦,我知道了,原来娃娃看见你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娃娃没有„„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没衣服穿。

师:对啊,娃娃没有漂亮的衣服穿,很伤心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引起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认识它吗?

师:这三个颜色宝宝来帮助娃娃了,它们可以帮娃娃的衣服添上漂亮的颜色。

2、教师示范(1)、示范、讲解用藕头、萝卜头等拓印的技法。

师:我们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给娃娃好吗?出示藕、胡萝卜、大芹菜等印章

师:这是藕宝宝,它和颜色宝宝一起来的,来帮助娃娃做漂亮的衣服。

藕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胡萝卜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大芹菜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拓印的方法

3、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蔬菜宝宝、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好么?

引导幼儿大胆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肯定评价作品。

师:“娃娃”很高兴,因为小朋友为她做了这么多件漂亮的衣服,她都不知道该穿哪一件了,他说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活动中使用的蔬菜可以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活动反思: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拓印技巧,但活动中选择的蔬菜纹路不够明显。教师若准备了范画,会更加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其中。

第11篇:公开课教案

高考前作文升格训练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 宋敏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积累,盘活已有资源,使学生作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巩固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说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学生的名言警句诗词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基本框架已经具备,文体特征基本熟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并在写作实践上进行方法指导,再加以强化训练,使学生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提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高三学习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大家的作文基本达到基础等级,如何让你们的作文向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发展等级迈进,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你们对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如何巧用诗词警句,增添文采,从而有效提高作文分数的训练。 二. 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按诗人词人,或按内容选择部分诗歌和名言警句,熟读成诵。如果按诗人选择,就选取最能体现诗人思想和风格流派的作品。比如李白,就可以选择他的《将进酒 》《南陵别儿童入京》《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如果按内容选择,则按照山水田园诗、离别诗、边塞诗、怀古诗或者立志理想、为人处世、生活感悟等分类,每一内容的诗词警句选择若干,数量不必太多,但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要熟记于胸。 三.展示成功范例,引导学生从模仿起步,掌握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

1.秀诗词名言名警句;展深厚文学底蕴.(投影1)一下名句,哪一个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功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投影2)要想表达对离别的人生感悟,可以从自己的文学储备中撷取数枝加以点评,重新组合。

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请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

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容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2、品读词句凝练之妙,体现语言驾驭之能。

(投影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从李清照的精描细绘中,我读出了少女活泼可爱欲语还休的娇态,那是青春少女一个最为动人的回眸。

说明:写作中,如果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又没有适当的语言,就可以借助对警句诗词的解说来完成。诗词在这里既可以展示观点,又可以作为依据,同时文章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3.紧承脉络拓展,彰显语言底蕴。

.诗歌和名言警句,尤其是诗歌,情与景的结合营造了无比优美的意境,但在写作中,单一的引用无法显示这种意境,这就需要沿着它们的脉络进行拓展。所谓拓展,是指在不改变原来内容的前提下,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其中内容诗意的表达并延续。例如:

(投影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许是

天上的梨园凋谢了吧,不然,这人间怎能落英缤纷?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个孤影,一叶小舟,看起来一片枯寂。不,不是这样的。那冰雪之下,溪泉漾动,渚上小舟,无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

4、演绎名言警句诗词,再现情境,增加文章色彩,倍显文章诗意

(投影5)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说明:和学生主题思想契合的作品,可以适当增添细节,丰满形象,再现情境,使文章情感洋溢,诗意盎然。

(投影6)天气渐渐转冷了,我打开衣橱,拿出一件白色的长款套衫,是母亲打的毛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近年来,母亲的眼睛开始有些看不清了,每晚就着微弱的节能灯管,飞舞着手中针线,将细细的绒线由丝状变幻成片状,一针一线,针针相扣,线线相连,编织着希望与爱。织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线头一个个摘掉,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播种的种子。母亲哽咽着,

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好好努力啊„„”我抬起头,发现母亲就在我的眼下,点点白发如针,是谁夺走了母亲的青春呢?

我就像一颗小草,一直沐浴着母亲的光辉。我祈祷母亲健康长寿,那样,我才能用一生去呵护母亲的微笑。 四.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1:

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霖;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三天的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等待着从夹缝中解放出来。两派的斗争使他满身疲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发出的无奈慨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无尽的伤感。他在等待,等待着生命的解放。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等待着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然而他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只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但他依然在等待,等待着统治者的决心,也等待着生命的机遇。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等待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儿何不带吴钩”是他的倡言,“铁马秋风大散关”是他的志愿,然而到头来,他只得发出“错,错,错”悲叹。他在等待,等待着生命的升华。

作文题目2:

水,很柔弱,却力大无穷;水,生活中离不了他,却也常常带来灾难;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又常常被人们用来打比方,表达特定的意义。

请以“如水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补写清楚横线上的内容,立意自定,除诗歌外问题自选,不得抄袭和套作。

例文:

如水的流年

我喜欢坐在门前凝视着西斜的残阳,对面的屋顶上青瓦上还存有最后一抹光亮,我静静地感受那一份感动的悲伤跌落谷底。

门前曾经有一口压水井,汩汩的水在两块光滑的大石板上流淌。我掬一捧水,闻到幽幽清凉的气味,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尖绕过,一点一滴,流淌干净。

流年似水,印难重叠。所以我们才会站在河的对岸观望我们的青春,看得平静而又伤感,所以才有了那句所谓的“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以前的那些记忆被水冲淡了,褪淡成一帧黑白照片,珍藏在自己的匣子中,一旦打开,便忍不住唏嘘感慨,我宁愿在箱底不去触

碰,有时也会思念曾经以为微不足道的东西,思念那些无关紧要的微笑,思念那些过往和过往的人。那些我们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的念念不忘中,忘记了。只能在夕阳里叹一口声: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记得午夜寂寥的星辉,记得初冬的第一场大雪,记得希望与迷茫的彼此厮杀,我想即使到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也不会像逃出地狱般欣喜若狂。回放近三年来如水一样流逝的记忆,在眼前呈现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一天又一天。每天都印着自己的足迹,只是有深有浅,看似都是弯着腰匍匐时留下的,只是早已不记得,日子标题是虚度还是收获。看着那一摞已被撕下的一边满是锯齿的日历,轻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喜欢那些旧的东西,因为上面有岁月流过的痕迹,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的心总会不由自主的收紧,感觉如水的流年又这么叮咚叮咚地流过了一年。

时间这只仓皇的鸟,呼啦啦从头顶飞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依旧那样纯净。留下我们在某一个忽然感到它远去的时刻手足无措,终于明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流年流过去,怎一个“水”字形容得了?

当岁月的河流同样从你我的指缝间流过时,别人都淘出了金子,而我们却连一粒沙子也没留下,我们又怎能不痛哭流涕呢?所以,“醉生梦死”的生活我们真的承担不起。抬起头,天空中写着希望,低头,河底刻着珍藏。

时光这条悠悠的河教会了我成长,让我在黄昏时不再悲伤,让我在心中怀揣着那份诗意和梦想。

第12篇:公开课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执教教师:欧阳修广 执教班级:八(2 )

执教时间:2008年10月22日 课题:礼貌显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了解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礼貌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辨别具体行为是否礼貌的能力;不同场合按礼貌行事的能力;文明语言、和蔼态度、得体举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爱、追求礼貌的情感;体验以礼待人的快乐;感受礼遇获得的尊重;以不讲礼貌为耻,以讲礼貌为荣;对自己无礼行为的愧疚;对严重无礼行为的憎恶。 教学重难点:

1、辨别生活中哪些是不礼貌的行为及其后果。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礼貌显魅力

一、导入新课

起头,让学生唱《礼貌歌》。 教师开门见山点明本课目的: 什么是礼貌? 礼貌的作用? 没礼貌的危害。 ④有礼貌的表现。

板书课题“礼貌显魅力”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

看完后把书关上,回忆所看内容。

1

2、教师画一表达“无礼”内容的画,请学生讲它的意思和结果。

五里——无礼 “给我捡起来!” 以此说明礼貌的重要性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①、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体现了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②、礼貌的作用:

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友好交往的基础;是文明的体现,表明个人道德素养,关系国家尊严。 ③、没礼貌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文7

7、78面的例子,并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的表现)

会伤害他人,会影响正常交往;贬损自己的人格,损害自己的形象。 ④、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语言文明;(日常礼貌用语,学生关书举例) 态度亲和;(教师举例) 举止端庄。(阅读李清照的诗) 板书:(略) 小结:(略)

作业:

填课文82页下面的表。

第13篇: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例8的内容“商的变化规律”中的商的不变规律及练习十七中第4.6。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其次是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而且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法:观察法、对比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秋天的时候,猴王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小猴听了直叫:“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听了试着说:“能不能再多分一点?”猴王又说:“我拿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这回行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跟着笑了。

2、启发提问,小组讨论:为什么小猴和猴王都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

学生分小组交流。能把算式列出来吗?

二、探讨新知

1、全班交流。板书:8÷2=4 80÷20=4 800÷200=4

2、师: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

8、80、800这些数我们称作为什么?(被除数)

除号右边的

2、20、200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 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

3、师: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两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4、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三组算式,你能说说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怎样变化的吗?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互相讨论

5、汇报: 我们先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除数从8到80,乘10,除数从2到20,也是乘10; 被除数从80到800,乘10,除数从20到200,也是乘10。) 再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6、你能像猴王一样分桃子吗?

试试看,写一些你的算式 (

)÷(

)=(

)÷(

)=(

)÷(

)=(

7、你能从我们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以及你写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纸上写一写

8、汇报:重点找一组乘的数不相同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规律?引导学生说出规律描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三、巩固练习,深入讨论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使得商不变。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

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填数。

20÷5=4

( 20 ×6 )÷( 5 ×

)=4

( 20 ÷

)÷( 5 ÷5 )=4

( 20 ×

)÷( 5×8 )=4 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⑵(48×3)÷(12×4) =4

⑶(48÷6)÷(12×6) =4

⑷(48÷4)÷(12÷4) =4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细心!我们已经运用集体的智慧发现了完整的商不变规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读完了这个规律,你觉得运用这个规律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除法,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标出重点符号) 师:大家都提醒了别人这些需要注意的,智慧老人要考考你们到底会不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四、应用知识——星级挑战

1、一星级挑战

看例子:950÷50=(950÷10)÷(50÷10)= 95÷5 请你计算:360÷20=(360÷10)÷(20÷10)=36÷2

8400÷30=(8400÷10)÷(30÷10)=840÷3 师:做了这个练习,你发现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将末尾有0的除法简化为数字比较小的除法进行口算。)

2、二星级挑战

看例子:550÷25=(550×4)÷(25×4)=2200÷100=22 请你计算:

600÷25

2000÷125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十整百的,进行简便计算。)

3、三星级挑战,与计算机比比速度

480„„0 ÷ 240„„0

(99个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真棒呀,连计算器算起来都费力的计算题,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都是谁帮的忙?商不变性质)看来商不变的规律用处可真大,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 80÷20=4

800÷2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14篇:公开课教案

职业生涯规划公开课

能力分析与提高

授课人:罗婉玲班级:09级幼师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了解所学专业对能力的要求;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能力是可以培

养和提高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能扬长避短,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可

在案例分析活动的基础上,请每个学生用问题聚集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哪种能力最强、哪种最弱、尝试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对自己9项能力进行排序。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明白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使自己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清自己的能力结构与能力培养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1节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职业生涯中关于兴趣和性格的内容,现在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两部分的重点——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调适的。 导入新课: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里面的孙悟空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能降魔伏妖,保护唐增。如果把去西天取经看成一份工作,他表现出了一个从业者的优秀特质——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无惧困难,总是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本领强,能力高。如果不然的话,他们不知道死了多少回啦。

所以,在职场上一个人要被肯定,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大家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一、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心理学角度)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

个人能力是否符合职业要求,直接影响职业生涯发展。

二、职业能力

观看flash动画“陈景润和张秉贵的职业能力”,问:职业对于从业者的能力有要求吗?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一样的吗?

——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是有要求的。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一样。

1、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构成的。

• 专业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

• 方法能力:强调合理性、逻辑性、创新性

• 社会能力:强调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职业能力的分类

• 一般学习能力

• 语言能力

• 算术能力

• 空间判断能力

• 形态知觉能力

• 文秘能力

• 眼手协调能力

• 手指灵活能力

• 手的灵巧能力

问:根据职业能力的分类,请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本专业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2) 本专业应排在前三位的能力?

(3) 自己是否具备本专业对应职业群所要求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能力发展的不均衡。

3、能力的提高

回想本节的案例故事,小丽的能力是如何提高的?

——有意识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应该更清晰自己现在的能力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重视职业能力的培训,为今后在职场竞争做好准备。 作业:P58 制定计划

第15篇: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 云南的歌会 授课教师: 杨小琼 授课班级: 初二(3)班 授课时间: 2009年5月 授课地点: 电教室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结构,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理解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

3.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我们在喜爱流行歌曲的同时,不要忘了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文化瑰宝,民歌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听一段音乐。(多媒体播放《刘三姐》片段)。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民歌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云南的歌会” 二.1.云南民歌的简介:(多媒体演示两张图片)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或者以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简介作者(多媒体演示)

沈从文(1902年-1988年)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历史古代服饰研究》。

三、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多媒体演示) 蹲踞 jù 酬和 hè

譬喻pì 忌讳....huì

熹微xī 淳朴chún 即物起兴 xìng 龙吟凤秽....huì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概述三个场面的各自的内容(多媒体演示)

2、仔细揣摩、品味三个场面的精彩之处。(1)学习“山野对歌”(全班朗读第

2、3段)要求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大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合”,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已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2)、学习“山路漫歌”(第4段)

指名朗读第4段,请学生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

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讨论:为什么作者用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明白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3)、村寨传歌(全班默读第5段) 请同学们说说“村寨传歌”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村寨传歌”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回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 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

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4、讨论课文主题

主题: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五、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些民谣民歌,整理分析。

六、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七、作业设计:练习

一、二

八、板书设计: 总结全文(1)

山野对歌(2-3) (情歌比赛)

工笔描绘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即兴抒情)

环境烘托

村寨传歌(5)

(传承民歌)

第16篇: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怎样修改病句》

教者:才子盼佳人指导老师:佳人等才子

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

2、遵循病句修改的原则,掌握修改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能独立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查找病句的病因

教学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出示幻灯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有人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规范语言。(板书课题)

像这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我们就称之为病句”。

二、复习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1、改病句的类型:

知道了什么是病句,还应该学会为他们治病,怎么为他们治病呢?如何才能药到病除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再次回顾复习下怎样修改病句(幻灯2)

老师这边有两位病人,请同学们来当回医生,说说应该怎样为这两位病人治病。(幻灯3)

通过对这两位病人的确诊,我们知道要治好病人的病,必须经过哪些环节呀?

1、是寻找病因,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要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病句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类型?板书病因(幻灯4)

(1)成分缺失: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4)重复啰嗦: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啰嗦、累赘。

(5)不合事理:即句中的意思不符合事实,不合逻辑。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事物归为了一类。

(8)关联词错误:即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或使用错误。

2、改病句的方法

太好了,同学们能很好地掌握有关病句的类型。是啊,我们只有确定了这个句子得了什么病,才能准确无误地给它开出处方,药到病除。到底我们针对不同的病因都能开出什么样的处方呢?幻灯5:四大法宝

哪位医生能告诉我?(生说

1、

2、

3、4)谁能上台展示下?(生展示)非常好,谢谢 嗯,掌握了病因、方法还不够,作为医生,我们还应该知道为病人治病的原则,在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幻灯6)我们接下来共同来会诊下几位病人。(幻灯

7、8) 分析讲解例题

三、改病句练习

通过以上几位病人的会诊,老师觉得你们已经可以独挡一面,当主治医生了,恰好,我这边有几位病人亟需治疗,相信大家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幻灯9)

找出病因,用上适当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3)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很多花。

(4)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5)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6)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7)我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

(8)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师巡视,指导。

讲评(幻灯10——17)

太棒了,大家学得非常认真,也掌握得非常好,同学们喜不喜欢李咏啊?嗯,我也非常喜欢他,那么今天老师也想来当一回李咏: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8粒金蛋,每粒金蛋中都有一份神秘的礼物等着你,有谁愿意来砸金蛋呢?看谁的手气好,看谁的医术高。(幻灯18——27)

防时间过剩

接下来我们来举行一场比赛。听话听音,看谁听得清。听老师读病句,口头修改。

(1)奶奶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2)经过努力,朱向伟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3)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4)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6)言行不一的人是极坏的作风。

(7)读了《一夜的工作》,更加热爱伟大的周总理。

(8)只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作文练习中告别病句,使用规范的语言。为了净化语言环境,让我们郑重承诺:告别病句,从我做起!

附板书设计:

修改病句

类型:词序颠倒搭配不当

成分缺失重复啰嗦

前后矛盾关联词错误

不合事理分类不当

方法

增调删换

第17篇:公开课教案

导入新课: 老师:在星期三的春游中,老师捕捉到了几下几个温馨的画面: 展示春游“朋友”合照

老:同学们觉得他们当时开心吗?能看得出他们的关系是? 生:好朋友 老师:那你们认为好朋友有没有争吵的时候?争吵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大家又是怎么样解决争吵的呢?以下我们一起来走进两位意大利学生——《争吵》(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

那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争吵》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来检查一下我们对生字词的熟悉程度吧。Ppt展示游戏规则

老师派发生字卡,一共有十个词语,分别发给20个同学,用3分钟时间进行寻找并带领同学读。

接着:

1、指名点读第1-4自然段(2分钟)场景一:上学时 找出(1)“我”和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2分钟) (2)克莱蒂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而我弄脏他的本子是故意的吗? 分别才哪里可以看出?

生:克莱蒂向我道歉了,我是想报复他,我嫉妒他得了奖。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作者嫉妒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句话,同学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老师点名请同学朗读一下究竟是怎么嫉妒的一个心情,好吗?请举手(5分钟) 生:。。。(付瑶瑶)

师:还有哪个同学读得更嫉妒的?(李伟坚) 生:。。

师:好,老师似乎感觉到了有很大的一股醋味了。当我是故意想报复克莱蒂,把克莱蒂的本子给弄脏了,克莱蒂这时候气得脸都红了,说了一句气话,谁可以把这句气话说一下! 生:梁锦成

老师觉得梁锦成读得还不够气,谁可以读得更气愤一点呢? 生:闵莉煊

师:好,老师可以听得出很大的火药味了。在这个时候克莱蒂举起手来想告诉老师,想让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当老师看见了之后,克莱蒂为什么把手缩回去? 生:克莱蒂不想老师惩罚他了。

师:看来这时候的克莱蒂心里在做斗争。同学们来填一下以下句子,把克莱蒂心里斗争的思想写出来,好吗? 生:好

我很气愤,因为我——————,但是————————,我还是不想——————

四、学习课文第5小节(小插曲)

师:克莱谛说着就举起手来,想要揍我。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幸好被老师看见了,战火才暂时得以平息。看着克莱谛那愤怒的样子,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你感受到了此时“我”怎样的心情? 生:轻读思考。

1、交流、体会我后悔的心情 师:你感受到了此时“我”怎样的心情? 生1:伤心。 生2:不安。 生3:后悔。师:是的,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告诉了我们——(板书:后悔)这一部分是写了我当时的后悔的心情,请你再去读读这一部分,你从哪里读出了我 的后悔?

(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所以,你很后悔。还有吗?

师:哦,你跟老师找到的一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哦,你把“该有多好”读得很重,让我听出了你的后悔。谁来超越他? 生:

师:读得真好!我为什么会如此后悔呢?因为我想起了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 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孩子们,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 生:勤劳,孝顺

师:这样一个勤劳孝顺的克莱谛,而我却嫉妒报复他,怪不得我会如此后悔,读好它 生: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我又想起了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样喜欢 他的种种情形来。那天,我们一起吃饭,玩耍,一起学习,游戏,多么开心啊!现在,我 们吵架了,他可能再也不会—— 生1:再也不会跟我一起玩了。 师:多遗憾啊!请你来读—— 生:

师:可能再——

生:他再也不会来我们家了,我也不能去他们家了。 师:想到这里,你更后悔了——

生: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我更是越来越后悔,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从前:但是我们之前学过了13课,和时间赛跑可以知道,时间怎么样阿?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再去读读这一部分,你又体会到了我怎么样两难的心情? 生:想去认错又怕丢脸。 师:嘘——你听,我们的耳边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是父亲的,他说——“应该知错认错”!另一个声音是我的,我说——

生: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师:你读得太好了。带上你的表情,我们合作着来读,好吗? 师:(出示填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师: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吧!孩子们,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 生:勤劳、懂事的克莱谛。

师:是啊,多勤劳的孩子啊!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 师:让老师暗暗地告诉你:你要是能读得再暗暗一点就更好了!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你读的那么慢,让我感觉到你很没勇气。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你把“怎么”读得这么重,让我感觉到你真的很想去又不敢去。谁还想读?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读得真好,男女生合作着来读读。

师:就这样,两种不同的想法在我的心里不停地斗争,这种心情就叫——矛盾 (板书)

师:当“我”跟克莱蒂吵架后,我心里不安、后悔,那我们来看一下克莱蒂在这个时候跟我说了句什么话,我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我在外面等着你”,“我也等着你”填完整心想的泡泡,他们想的东西都一样吗? 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样的品质

场景二:(放学后):分角色读第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了放学了,我们如约的见面了。同学们说这个挨字用得好在哪里? 生:

师:挨是拖延的一时,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表现了我犹豫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对克莱蒂的心理

师:作者手拿着戒尺。作者这时候想怎么样?

师:克莱蒂又是怎么样做的。找出克莱蒂表情和神态的词语 生(微笑、温和)

师:说明了克莱蒂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

师:为什么我连续说了两次的“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生:(是因为我内心激动,克莱蒂并不是来同我算账的,而是要和我重归于好的,我被他的宽容、友善精神所感动不过,不愿意失去这个好朋友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场景三:回家后,齐读第14自然段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在课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画出来。

1、应该知错认错

2、要是你错了,别人大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3、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把我的行为和父亲的话进行对照,我做到了什么?做不到什么?

(文中的我认识到了对错,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没做到主动承认错误,还向朋友举手防御) 师:父亲出了教育“我”还做了什么,为什么?

父亲把我手里的戒尺折成两端,扔向墙角,是希望我告别过去,用永远友好带人。

三、总结全文

向你的好朋友道歉,如果你之前因为自己的错事而和你的朋友争吵了,现在请你借着这个机会写下你想对 你朋友说的话!下课后交给你这位好朋友!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友谊长存!送给大家一首关于《朋友》的歌曲,希望大家喜欢 播歌曲。

第18篇: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一、启发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去过中国的苏州吗?自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市以它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中外游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生:苏州是一座水上城市,人情民俗都很独特,而且交通工具有些地方是用船来代替车的。

师:在西方也有这样一座水上都市,它是座落在意利东北部的威尼斯。(出示地图)看看意大利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意大利,它象一只衣着靴子的脚一不小心踩进了水里,把这块水域分成了地中海和亚得里海,根据地图和你掌握的资料,说说这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威尼斯和中国的苏州一样也是水上城市。它的风光也应该十分迷人。

生: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生:威尼斯是一座著名的水上城市,它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因此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

师:威尼斯以特有的威尼斯之美,吸引着游客。许多名人作家都写下了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见识一下威尼斯小艇。

(设计思路:地图是同学认识世界最便利的工具。用地图导入,同学一目了然威尼斯的总体概况和独特的地形特征,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开题插入同学的资料,打开同学的思路,开阔眼界,激发同学的查阅资料的兴趣。)

师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小艇是什么样的?

生:小艇有哪些作用?

生:小艇会不会经常象汽车一样发生碰撞?

(设计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经常启发同学从题目中发现问题,并提练出问题,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省时高效的阅读垫定一生的基础。)

师:带着同学们自身提出的问题读课文,找到答案,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阅读相对来说要省时高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来交流阅读情况。

生:课文

二、三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师:用自身的话总结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生:窄、小、船两头向上翘。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作者用了具体的数字如:

二、三十英尺独木舟。

生:还应用了比喻句:把船比作了新月,船的行动比作了水蛇。──船头和船尾向上翘,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灵活,仿佛田沟的水蛇。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样读?

生:读出好奇的感觉。

生:要用称誉的语气。

师:同学们自身读,体会这种感觉。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边看边想像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意见。

(设计思路:适时地利用教材的插图,可以使文章的难点化简,图文相互补充,使同学的理解更到位。)

师:这是威尼斯小艇的外观特点,除了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三自然段还写了威尼斯小艇的内部装饰。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读句子: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就象沙发一样。

生:由于内部很舒服,所以人们才干有心情观外部的风景。

师:假如你是一位游客你会怎样向你的朋友讲述你的感受?试读这一自读出 你的感受。

生:读出很很享受的感觉。

生:读出很惬意的感觉。

(设计思路:每一个人对文字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学目的,要注意培养同学的语感。)

师:同学用自学交流的方法解决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的问题。我们再讨论一下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

生:课文第

五、六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师: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对不**的不同作用。

师:哪些人?分别读一下相关的句子。

生:商人、青年妇女、小小朋友、老人。共4句: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易。(商人)

2、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青年)

3、许多小朋友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小朋友)

4、庄严的老人带全家,夹了圣经,坐了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老人)

师:你面对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想说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生:小艇真有用。

生:威尼斯人真忙。

生:威尼斯人的靠小艇谋生。

师:第六自然段讲了小艇的什么作用?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威尼斯小艇在人们休闲时的重要作用。夜晚,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固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了哗笑声和告别声。

师:西方人有听音乐剧和听音乐会的习惯,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休闲方式,小艇在深夜还在为人们服务。可见小艇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啊。

(设计思路:自身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自身提出的问题。)

生:当威尼斯入睡那一刻,小艇也休息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息息相关”这个词用得好。

生:威尼斯之夜真美。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是一道风景。有句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水面上渐渐寂静,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生:读出变化:剧院散场时喧闹和威尼斯之夜和静寂。

师:注意这一自然段用到了两组反意词,应该重读。因为能突出这种对比:人之喧闹--夜色之静美,突现小艇的作用。

簇拥──散开

哗笑──寂静

(设计思路:教学中要强调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师:小艇这么有用,用得这么广泛,到底会不会发生事故呢?

生:不会。

生:我们学习了小艇的样子它又小又窄,两头向上是翘起。不占地方。

生:另一个原因是第四自然段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读一读,哪些句子,具体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生:反义词:支配自如──手忙脚乱

能反映驾驶技术好。

师:“支配自如”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生:用了“支配自如”,对船夫来说是主动式的,不用了,就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船夫 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生:一组关联词语:不论„„总能„„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急转弯。

师:课文用了三句话围绕着“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来写,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前接触到,这个句子叫。

生:总起句。

师:这种写法叫总起分述。

(设计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同学学会从总体上掌握文章。)

三、总结

师:这篇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生:小艇的样子。

生: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先总说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然后分三个局部来具体介绍,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思路:教会同学从总体上掌握文章,既要学习内容又要渗透表达方法。)

四、拓展练习

1、拓展练习1:

收集资料,做免费的文字旅行。

启发:白昼的威尼斯很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很美丽,这是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的城市。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不光我们国家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

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苏州;

亚洲的威尼斯──泰国的曼谷;

北欧的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让我们课下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一次免费的文字旅行。

2、拓展练习2:

仿写《中国的自行车》:

启发: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模仿威尼斯小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中国的自行车》。

以上题目任选其中一题完成。

(设计思路:学了这篇文章内容,同学们余兴未消,趁火打铁,收集资料进行阅读面的拓展;学了这篇文章的写法,加之我们有丰厚的生活资源,写我们非常熟悉的自行车。)

【课后反思】

公开课教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不教”做准备的。设计本课时我力争做到:

1、以教材为依托,拓展同学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

2、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文力,激发语文兴进趣。培养阅读习惯。

威尼斯的小艇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张燕飞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桥梁、静寂、操纵自如。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四、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小艇的特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让我们去意大利领略一下以小艇为重要交通工具的着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吧。(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师同步对威尼斯进行简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就跟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在写下此文前,和大家刚才一样,领略了威尼斯的各处风景,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这众多的事物当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预设A: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a、你从哪里找到这个信息的?齐读第一节。

b、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预设B: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文中写到了吗?

a哪两节写到的,快速读。 b从

5、6节中你感受到了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起到了?(板书:重要作用)

预设C: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师板书:样子奇特、驾驶技术好)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把握了全文围绕小艇写了这几方面的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反思:整体感知过程时老师板书可统一字数:主要交通工具; 样子非常奇特; 驾驶技术高超; 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认真读第二节,看看你能不能在书中用简笔画画出小艇的样子。请一位同学拿着语文书到黑板上来画。

2、看看二位同学画得怎样?什么地方画得好,为什么?什么地方画得不好?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书中描写进行修改)

3、让我们仔细看看小艇真实的样子。(课件出示小艇图片) 为什么我们的简笔画与真实的小艇的样子这么接近?应该归功于谁?(作者细致的描写)

4、让我们认真读读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艇的样子的,齐读第二节。

5、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你看效果一样吗?

分析比较句子,了解小艇的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①威尼斯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着,行动起来又轻快,又灵活。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A生谈谈比喻的好处:比喻使小艇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了。 B师结合课件让学生感受三处比喻的形象、贴切。 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是抓住小艇( 长、窄、深 )特点。 把小艇比作新月,是因为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新月是怎样的?和小艇像吗?

把小艇比作水蛇,是抓住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特点。 C比喻的用处这么大,使小艇的形象具体、清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一定得读好,同学一起读比喻的部分,老师来读剩下的部分。

6、读着读着,你发现吗?作者在这里连用三个比喻,三个比喻词都不一样,这有什么好处?

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有味道,咱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不一样的味道。

【反思:这一环节体现了让学生从初读文本,到出现画面,最后回归文本,品读文本的过程,老师们评课时说效果不错。】

四、学习第三节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肯定非同一般。你想去坐坐吗?那就请你认真读第三节,通过书本内容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坐上小艇后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先准备一下,为了帮助同学,老师把威尼斯的图片展示出来,仅供参考。

2、交流。

预设A坐在小艇上,皮垫子软软的,很舒服。

预设B坐在小艇上,穿梭于水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是啊,坐在小艇上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我们把这种舒适、情趣装进去,读好这一节。

4、说到这儿,你想去看看小艇,坐坐小艇吗?那就请你美美地读这两段话,争取把它背下来,把小艇的样子和坐上小艇后的感受装进你心里。

【师提供部分关键词:威尼斯的小艇有(

)长,又( )又(),有点儿像(

)。船头和船艄(

),像(

),行动起来(

),仿佛(

)。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

)。小艇穿过一座座(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

),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

)。】

5、集体背。让我们随着优美的画面一起来背。(课件)

【反思:本节教学在备课时我认为写法和内容上没有难点,所以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转述又是想象力的培养,自我感觉不错。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说话没有及时跟进推进性的评价语言,感觉学生的说话层次性体现不够;在指导背诵设计时对学生估计过高,没有提供关键词,给学生一个梯度,感觉学生有难度,所以课堂上临时改为不会背的同学也可以偷看屏幕,有自信的同学闭上眼睛背】

五、学习第四节

1、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坐上以后舒适、充满情趣的感受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请大家默读第四节,想想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它画出来。

2、快速读,哪个词最能概括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操纵自如”什么意思?

3、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4、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船夫驾驶技术高么?(抓住关键词语)

5、船夫还可能遇到什么情况?他又会怎么做呢?(拓展练习) 【反思:备课时有个困惑到现在还在,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第一个方面为什么是速度极快?课堂上学生也出现了来往船只多时,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另外,对于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小艇的快没有点到,这也是备课时对教材没有把握到位。拓展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主要可能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六、总结

1、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流,作者的写作水平更是高超。正因如此,走进课文,就仿佛来到了威尼斯,看到了小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课后作业:

a到网上查找世界上还有哪些号称“威尼斯”的城市。 b小练笔:下载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的图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反思:虽然课堂上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需要课后进一步训练指导。】

第19篇: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授课人: 李红艳

教学内容:Leon 51What’s Paul’s hobby ?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

一.知识目标 :(Knowledge aims ):

A.掌握词汇及短语:rocket, glue, launch, field, land, join, club,member, adult, compete,prize , do with ,either …..or ….,give prizes for…..

B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是(Skill aims):

能运用恰当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爱好。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有益的爱好,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Teaching key points)

1.New words.

2.Phrases: do with, either ….or… , give prizes for…

3.Understand the text.

教学难点(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Either … or…的用法,及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te, approach, task-reading , leading .

教学辅助手段 (teaching procedure):PPT课件 ,tape recorder

教学课时:(Teaching time)One period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

Step1.Greeting students.

Ste 2.Lead new concepts: Show pictures ( a plane ,a train ,a ship) and talk about

them.Show a picture of a rocket and lead new concepts.

Step3.Teach new words.Talk about pictures and new words.At the same time,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m and Show them on the big screen.

 He is building a rocket. It is made of wood and cardboard.

 He glues it together.

 They join a rocket club.

 There are many members in the club.

 Most of them are adults.

 They are competing .

 They either lose or win.

 The winner will get a prize.

Step 4 .Let 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pairs.Then let students

read and spell them correctly.

Step5.Show questions.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 read the textand think about questions themselves.

Questions:

1.How many rockets does Paul have?

2.When did he begin to launch rockets?

3.Where does he put his broken rockets?

Step6.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

Keys :1.Ten rockets.2.Two years ago.3.In his bedroom..

Step7.Show difficult knowledge points of some sentences.Find out phrases and

understand using ways of them.Then complete exercises.

1.What do I do with my rockets? (do with)

2.This year, I joined a rockets club.(join , take part in)

3.I either lose or break them.( either …or…)

Step 8.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Paul’s hobby is model planes.()

2.He usesto make rockets.

3.What happened to Paul two years ago?

4.How long has he launched rockets ?

5.Put “we also give prizes for the best built rocket.” into Chinese.

Step9.Retell the text .

Paul’s hobby is….;He has …..;He built ….; This year , he joined …;Sometimes, they…

Step 10.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hobby.Sing the song.“ A moment just

for me’’

Step 11.Homework.

Send an e-mail to Paul .Talk about your hobby and tell him where his lost

rocket is.

E-mail addre : Paul @bms.ca

板书设计 :

Leon 51What’s Paul’s hobby ?

1 .do with3.either …or…

2.join4.give a prize for

Takepartinget a prize

第20篇:公开课教案

柳叶儿教学设计

真武中学 梅万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

2.反复诵读,品味文中“苦中带涩”的“乐”的情感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优美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多彩的童年,同样一只纸鹤(幻灯片)、一把雨伞、一件棉衣也会承载我们的记忆,书写我们的快乐,也叙述着我们的感动。今天,我们随着宋学孟的一片柳叶进入他的童年,这是一个怎样的童年呢?(幻灯片,指名读,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好,一起来看课文,指名读课题《柳叶儿》(一般学生),再指名读(好学生),两个读法有区别吗?(后者是儿话读法),这么难读,去掉好吗?(不好,表达出作者对柳叶的一份特殊的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这份感情。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学生范读、或学生自主阅读)

2.①学生思考:本文回忆了关于柳叶儿的哪几件事?②圈画出生字词、注意读音。

学生回答:①抢柳叶儿、吃柳叶儿。②生字词(幻灯片)

三、品味文章的感情和内涵

1.听过文章,你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童年是“苦中有乐”)(板书)

2.童年的我乐在何处?

直接写乐

①爬树之乐(逞能) ②抢柳叶儿之乐(有用武之地)③吃柳叶儿之乐(能饱餐一顿这样的美味)

3、文中除了这三处直接写出了我童年的乐,还有什么地方是间接写乐呢? 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环境描写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孩子依旧沉浸在乐中,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如此之美)(幻灯片)

(2)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环境描写:绚丽的色彩将整个时代的暗淡的背景冲淡了,将艰苦与饥饿抛在了一边)(幻灯片) 修辞手法:

(3)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状态的真实反映,读来又有多少苦涩再其中,这是“老来识得愁滋味”再回忆时方觉当时是饿到了极点,直至有了这样奇特的联想) 3.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为什么在艰苦的岁月中会感受到这样的乐呢?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是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4.那这种当时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现在长大成人的他回想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乐中带着苦涩)

5.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我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呢? ①第四段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体现了饥荒的严重。 ②第十段关于清晨景色的描写:太早了,万物还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

③上树的具体情景。“仰头看看”,可见树之高;硬地上“冰凉”,可见其早;牙齿都“咯嘣嘣响”,可见其冷;肚皮“凉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其滋味并不好受。

④第十一段“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是作者极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

⑤第十二段柳叶儿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反映了柳叶儿的难吃。 ⑥“吃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⑦用柳叶儿“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油”,可以想

象当时油的珍贵。

⑧“全家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从侧面反映了饥荒的严重,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饱。

⑨做着吃菜包子的情况,可以体会到“我”饥饿、消瘦的程度非常重。

四、探究

就是这样的童年,童年的乐趣和苦涩都浓缩在这样一片柳叶儿上,柳叶儿成了作者童年的一首诗、一幅画、一张承载记忆的相片,作者时时都心系着它,齐读1~3节。

思考:①“嚼”这个动作怎么理解?(他在回忆往事,他在品尝那苦涩的生活滋味)

②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是什么?(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像这样集中表达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还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文章结尾两小节,齐读)

③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有何作用?(A结构上首尾照应。B内容上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④作者这样的反复强调意在告诉我们什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拓展阅读

课文(10-14)和《挖荠菜》(10-13)

① 两部分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② 景物描写的作用(映衬人物的的自由快乐),写出了乡间景物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

③主题的区别(《挖荠菜》同时还提出了子女的问题)

六、结语

同学们,也许我们会因未经受苦难而感到幸运,其实苦难对于伟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司马迁遭受牢狱之苦而写成长篇巨著《史记》,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伟人们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吧。(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回忆童年生活,抒写真实感受。

高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