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认识厘米》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1 08:32:2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头桥小学 黄玫

2017.10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1厘米小棒、图钉、方格纸、订书针、宽为1厘米的小纸条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看,今天这节数学课,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也想参加呢。

熊大熊二哥俩从大树出发,走了8步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于是光头强也学着他俩的样子走了8步,可是……(到不了)

都是走的8脚,为何光头强来不了呢?

真聪明,熊大的脚长,光头强的脚短,他们度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走8个脚长,获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想获得一样的结果,就要让每一段一样长。

所以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新授

(1)认识1厘米

师:瞧,这样的一段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小朋友的托盘里也有,请把它找出来。

师:现在请所有的同学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这根1厘米的小棒,说一说,感觉1厘米的小棒怎样? 生:短、小

师:现在我们将1厘米小棒拿开,手指保持不变,来看一看,食指和大拇指之间这一段就是多长? 生:1厘米

师:现在动动你的手指,你还能比划出1厘米吗? 生:比划

师:是1厘米吗?咱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很棒,还能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呢是不是?

师:其实你们的托盘中中,还藏了不少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的,能用你手里的1厘米小棒去量一量,找一找吗? 生:操作 师:找到了吗?

生: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订书针的宽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高(钉长)大约是1厘米 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小结:小朋友们特别善于观察,找到了好多的1厘米。通常量订书针的宽度、方格的边长等一些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造尺并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纸条的宽是1厘米,那纸条的长度是几个1厘米呢?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像(ppt)这样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一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这个小组量出结果?

我们这次用统一的标准去量的,量出的是4厘米。

其实我们还可以像这样摆小棒量出很多物体的长度,比如量橡皮的长,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摆起来,你会数吗?(ppt演示)是几厘米?

生:3厘米

师: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还可以量这根纸条的长,几厘米? 这支铅笔呢?

生:橡皮长3厘米,要摆3个1厘米小棒; 纸条长5厘米,要摆5根这样的小棒; 铅笔长8厘米,摆了8根小棒。

师:量不同的长度,就需要摆不同根数的小棒。每次都这样摆小棒,感觉怎么样?

生:会很麻烦

师:为了方便测量,人们还把很多个1厘米连在了一起。(课件出示没有刻度线的小尺,并演示画出线段的端点,也就是长刻度线)慢慢地就出现了尺,现在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是……?

生:1厘米

师:我们现在就用这样的尺,量一量刚才几个物体的长度。(ppt)

师:同一把尺可以量3件物品(橡皮、纸条长、铅笔)的长度了,比起摆小棒感觉怎么样?

再来用这把尺量一量小棒有多长?一下子看不清咱们可以去数一数。

师:咦?如果每次都这样1厘米1厘米地数,方便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样看出是几厘米呢?(学生在尺上添数字)

生:拿出没有数字的小尺去标一标 发现:生出现两种标的方式(1种从0开始往后标,1种是从1开始往后标) 实物投影:①从1到8的结果问,小棒长几厘米?(生:有说7厘米,有说8厘米,或者都说是8厘米)

②从0到7的结果问,小棒长几厘米?(生:是7厘米)

师:都是同一根小棒,怎么一会8厘米,一会7厘米的?小棒到底有多长,同桌两个人商量一下

小棒到底有多长,我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数的过程) 师:其实这2把尺量出的结果都是7厘米,那哪一把尺能让你一眼看出是7厘米呢? 生:第2把尺子 师:我再用这2把尺去量一量另一根小棒的长度(实物投影两把尺同时测量) 生:10厘米

师:你看的是哪一把尺? 生:第1把尺

师:那第2把尺上是从1到11,那是几厘米呢? 生:10厘米

师:我们量了2次了,哪把尺子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准物体的长度? 生:确定是第2把尺

师:有了标上数字的小尺去测量,和数小棒去测量比一比,感觉怎么样? 生:快多了

师:那如果拿尺去测量的话?最好是从几开始呢? 生:从0开始

师:听你们的,那老师就用第2把尺来量量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实物投影)

生:5厘米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直接看数字,从0到5

(板书0--5) 师:量小棒,几厘米?

生:从0到7,7厘米

(板书0--7) 师:这根小棒也量一量

生:从0到10,是10厘米

(板书0--10) 师:看黑板,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所以,为了方便测量,尺上的起点一般是从0开始的。 师:拿出我们的常用尺,看看我们的尺是从几开始的?

对比:比一比这把尺(有刻度有数字的尺)和我们的常用尺,上面还少了些什么?

线:尺子上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又将1厘米又分成了更小的长度,可以测量更短的物体的长度,后面我们会学的。

Cm:cm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英文缩写,因此1厘米又可以写成1cm。 刻度:看看长刻度线喜欢靠着谁?数字……

因此尺上的0我们可以读作刻度0,3读作刻度3,那8呢?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尺还创造了尺,尺的作用可大了,课堂上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测量出橡皮、小棒等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果这把尺子足够长,还能帮我们测量身高、测量房子呢。

那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了。 (3)量几厘米 师:(ppt)看,光头强也终于随着熊大熊二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卡片,请我们帮他量一下卡片的长度呢,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拿出尺来去量一量卡片的长度。 生:学生自主测量

Ppt:出示3种测量方式

师:光头强、熊大、熊二也参与测量了,你们看。 光头强:正确测量方式 熊大:

尺倾斜

熊二:

尺子从前面空白的地方开始测量

师: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看谁的测量方式是正确的?其他的测量错在哪里?

那以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带上这些注意点,我们再仔细测量一次贺卡的长度和宽度,并把结果写在括号内,汇报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4)画几厘米

师:熊大熊二学会了测量好开心的,熊大说还想用尺画线段呢,小朋友们你们会吗?

我们一起来和熊大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你们画的是不是6厘米?请同桌两人交换互相量一量检查一下。 师:课件出示熊大画的6厘米线段,是6厘米吗?(刻度2到刻度8)怎么想的? 小结:刻度0到刻度8是8厘米,减去前面的2厘米,就是剩下的6厘米了。也就是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就是中间的长度了。

熊二特别佩服熊大的好方法,他也连忙画了几条,这些线段有多长呢? 小结:测量的时候,可以用刻度0开始,也可以从别的刻度开始,都能够测量出结果,,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从刻度0开始测量。 (5)估计几厘米

师:看熊大熊二都动手花果线段了,光头量也忍不住想卖弄一下。

估一估他画的线段大约有多长? 学生交流 师:在测量时,发现比7厘米长一些,比7厘米短一些的都可以说是大约7厘米。 小结:很多时候,测量的记过不是整的厘米数,我们就可以用大约这个词来描述出物体的长度。

(6)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测量一下手掌的宽度和一拃长 (指导手势怎么摆,怎么测量)

三、回顾反思

师: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生:从熊大熊二走6步来学校开始的

师:是的,发现测量的标准不同,不太公平

于是咱们就统一了标准,从认识1厘米入手了 生:又认识了几厘米

师:对,我们还利用好多个1厘米连在了一起 生:成了一把尺。

师:是的,我们都很棒,标上刻度线,数字之后还造出了一把尺呢

尺的作用可大了!你们说说看,我们用小尺都做了什么? 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帮助我们画出标准的线段…… 师:看来,我们今天这节课收获还真不小呢!

推荐第2篇:认识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宁市华衡小学:甘慧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页及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 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具引入新的知识和概念,自然贴切。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 (1) 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 (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 (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 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 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认识并感受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1)蚂蚁赛跑

师:除了1厘米,你还想认识几厘米啊? 生:2厘米、3厘米„„

师:那下面咱们就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大家认识几厘米好吗? (课件出示蚂蚁比赛图)

师:选择你喜欢的红蚂蚁或蓝蚂蚁为它加油吧! (2)学生反馈

红蚂蚁跑了4厘米,蓝蚂蚁跑了3厘米

(3)小结: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 (4)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 )个1厘米 7cm 里面有( )个1cm 6个1厘米是( )厘米 8cm里面有8个( )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活泼的蚂蚁比赛,很好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几厘米,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 (出示纸条)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提示学生看课本第3页例2的方法)。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1)尺子放正。(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打开书第2页,学生看书将例2题中“量一量”括号填完整。 (2)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 (3)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甘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橡皮,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橡皮的长度。 4.大约几厘米

(出示两幅测量铅笔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1)一支大约7厘米,另一支大约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设计意图】 在动手操作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量一量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层层渐进,并通过有障碍的情境讨论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甘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 3

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认识厘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本课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认识,形成相关的概念。但由于长度单位在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所以,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注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导入时通过师生间随和的谈话,接着很自然地引出厘米尺和米尺的主要区别在于长度不同而得出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开始厘米的学习。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认识1厘米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初步认识直尺,让学生观察,说说尺上都有什么。

2、让学生找一找1厘米,说说1厘米是从0刻度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3、比一比。用大拇指和食指照着尺上的刻度比出1厘米,拿掉尺,同桌比一比,看谁的1厘米比较准确。

4、找一找。认识了1厘米,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

的物体。

这样,学生深刻理解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认识了刻度尺和1厘米后,我设计了比较有趣味性的蚂蚁赛跑的小游戏,通过小游戏使学生认识了几厘米,加深对几厘米的认识。量纸条长度时,我能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不是太顺,没有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说的多,学生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应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精神,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3篇: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

教师总结: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提问: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追问: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提问: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追问: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课堂练习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2.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课后作业: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认识厘米

课题:认识厘米

课前谈话,

整理学具

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在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了(出示动画)老师讲故事:有一天,科里亚从家门口起走了1步——10步,挖了一个坑,把一个盒子放进坑里,木盒子里藏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在坑子里啊?原来敌人就要打到村子里了,科里亚的妈妈决定离开村子到别处去躲避。因为科里亚只会数到十,所以他就量了几步啊?还记得吗?(10步)听的真仔细,量了10步,几年以后科里亚长大了,上小学了,敌人终于被赶跑了,科里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干嘛?猜猜?(生:找木盒子)还记得他走了几步呀?(10步)他也是这么想的,他走了1——10就是这里了,可他哇呀挖呀怎么也找不到盒子,怎么回事呢?他的小伙伴都嘲笑他了,科里亚坐在地上拖着脑门想啊想,突然他笑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班的小朋友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说:长大了,步子也迈大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那你猜猜这次他要走几步呀?

生:8步

师:你说呢?

生:20步

师:长大了,步子大了,要不要走10步了。

师:到底要走几步呢?咱们来看一看。他走了1,2.3,4,5步,动手挖起来找到他的盒子了,科里亚高兴的对他的朋友说,今天我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步子变大了,但数学不管在什么时候真的很有用。今天科里亚找到了他的木盒,真替他高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盒子,我想把我们班小朋友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放进去,看看一节课下来再我们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能有多大的收获。再告诉大家科里亚今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原来他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比比谁的小眼睛更亮。

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

生:第三支铅笔最长,第二支铅笔最短。

师:怎么知道的呢?

生:第三支格子占得最多,第二支占得格子最少。

师:数格子是个不错的方法,那咱们一起数数这个占了几格?(先数最长的、数最短的、中间的,分别显示占了几格)他占了6格,所以小朋友认为他最长,而这支呢?(3格)所以他最短,那他呢?(5格)看来难不倒我们小朋友。

师:(显示竖放的)这回呢?哪支最长?为什么?

生:右边长,左边短。因为右边占了7格,左边占3格。

师:那在所有的铅笔当中哪支最长呢?

生:第3支铅笔最长

师:那我也数格子了,1——7从数量上看不是7最多吗?

生:因为第3支是横着放的,而那只虽然占了7格可是是竖着放的。

师:对呀,竖着的每一格怎么样?(短)而横着的呢?(长)

师:同样是1——3格,为什么长度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一支是竖着数的,一支是横着数的。

师:也是竖着的格子(短),横着的(长)。说的太有道理了。看来要是我们能够把这些格子变得一样,也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就好了。于是人们想来想去,诶,终于有了这样一

个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厘米”,听说过吗?(板书:厘米)

师: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拿起小棒)哦,这就是一厘米,会把它像这样轻轻地捏住吗?举起你的一厘米,再来仔仔细细的看一看这个一厘米,现在把他小心的抽出来。(重复放回抽出)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师:那你觉得这个一厘米怎么样呢?

生:很短

师:是呀,那咱们来闭上小眼睛好好地来想一想这个1厘米,想好了吗?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1厘米有多长吗?怎么表示呀?用手势来比划一下。看来小朋友都喜欢这么比划,那我们把这个1厘米放进去检查一下,比的准吗?比的准的小朋友朝老师笑一个。

师:我还发现了小朋友伸出来一个手指头,你的1厘米藏在哪儿啊?

生:指甲盖的长度

生:手指的宽度

师: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咱们用小棒比一比。

生:食指的宽(3人说)

师:原来我们身上也有1厘米,太好了。那还有没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的? 生:图钉的长、粉笔的宽、田字格的1条边的长度。

师:那是正好1厘米吗?那该怎么说?

生:大约1厘米。

师:说得真好,大约1厘米。你还想说什么?

生:尺子上从0——1厘米。

师:我们小朋友真有数学的眼光,找到这么多的1厘米。那如果我请你用这个小小的1厘米去量课桌的长,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因为1厘米太短了,不方便)

师:那用什么来量比较好呢?

生:用尺子来量

师:用尺子来量,好的。今天科比亚也带来了一把尺子,可是这把尺虽然是直直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知道吗?

生:少了数字,如果有刻度亮起来就方便一些。

师:他说到了有刻度。(出示刻度)

师:那么关于刻度线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这样就能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小朋友说有数字,那都有哪些数字呀?

生:1——10

师:是这样吗?咱们叫这些数出来好不好?你想让谁先出来?

生:0

师:果然是0,往后排是1——10(课件以此出示),如果尺子长一点的话,数会?(更多)那有没有发现这些数和怎么样的刻度在一起?

生:喜欢和比较长的刻度在一起。

师:观察的真细心。那其中最小的数是?(0)诶,那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那尺上的0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量东西都要从0刻度开始量。

师:是呀,尺上的0呀表示尺子的起点(放慢语速)。就好像体育课上的起跑线一样。所以,测量的时候要从哪儿开始呢?

生:应该从0刻度开始量。

师:不是有一句话嘛,一切从0开始。那你能找到你自己尺子上的0吗?(学生找)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师:尺子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还有一个小地方,看见了吗?

生:cm(板书)

师:那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厘米

师:对呀,这两个字母其实是一个英文(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的就是厘米(指板书)。说的真好听,再来说一遍。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cm)

师:刚才小朋友说尺子也有厘米,那你知道尺子上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呢?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怎么知道的呀?我们都来比比看他说的对吗?谁再来跟大伙说一遍

生: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完整)

师:还有谁想说?(生完整说)说的真完整,讲话完整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哦。(表扬) 师:那尺子上只有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吗?

生: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教师补充完整)

生:2到3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看来还有好多,那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3到4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随机补充)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连接起来组成了这把尺子。那谁能告诉我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你有没有想过从7到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的?

生:从7到6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他的想法多与众不同呀,还会倒着想呢。请一个特别棒的小朋友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6的长度是1厘米,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从9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同样要说完整哦。

生:从9到10的长度是1厘米,从9到8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我们找到尺上的1厘米了。如果没有尺子,你能把1厘米画下来吗?把练习纸拿出来,在纸的最上面写了个1厘米,咱们不用小棒也不用尺,来自己画个1厘米试试看?(学生动手画)

师:画得怎么样呢?我们请尺来帮我们检查一下吧。自己来调整一下(画得好的鼓励)刚才小朋友都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就可以用厘米来做单位了,可是光认识这个短短的1厘米怎么够呢?你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我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

师:那这根带子的长究竟是几厘米呢?

生:5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怎么一下子都看出来了呢?真想听听你们的理由。

生:因为我们从0刻度开始量,另一头对准了5,就是5厘米。

师:小朋友是这样想的吗?那到底是不是5厘米,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他和1厘米之间的关系,看看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同意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边播放课件边数) 哦,他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他是(5厘米)

师:那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5厘米吗?再比划比划5厘米有多长呢?(现场巡视反馈)那

你在尺上又是怎么看的呀?

生:从0到5的长度是5厘米。

师:刚才我还听到一个特别的,他说我从1开始看,那从1到几的长度是5厘米? 生:从1到6的长度是5厘米

师:还有吗?

生:从2到7的长度是5厘米、4到9的长度也是5厘米

师:小朋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棒!我们找到这么多的5厘米了。刚才小朋友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现在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他们?和你同桌的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几厘米,是怎么看的?已经有小朋友举手了

生:我最喜欢10几厘米,从0到10的长度是10厘米。

生:我喜欢7厘米,从0到7的长度是7厘米。

生:我喜欢2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师:原来从0到几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刚才我们从0量到了5,所以就是5厘米。(板书) 师:可是科里亚的尺子成这样呢?(两头断了)连0刻度都没了,你说还能量吗?你来试试看吧

生:把2当成0刻度,数一数有几段1厘米。

生:从2开始量到6,再用6-2=4厘米。

师:他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6-2就算出来是4厘米,那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来数一数吧。

生:1个1厘米——4个1厘米。

师:所以是(4厘米),那我们来想一下他为什么要减去2呢?

生:因为他是从2到6,不是从0到6。

师:原来他前面缺了几个数呀?(2个)所以要减去2。6到2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如果是从3到8呢?

生:3到8的长度是5厘米。

师:怎么算的呀?

生:8-3=5

师:那这条呢?

生:一共是7厘米,9-2=7,所以是7厘米。

师:太好了,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这条线把这把尺子上的厘米都沾满了

师:哦,占满了。一头对准2,一头对准9。

生:如果不从0刻度开始量的话,都要用减法来算到底是多少厘米。

师:哦,他总结的多好呀,能够及时的总结规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可是数学可不能光纸上谈兵,我猜小朋友动手的本领肯定也很棒。那我们赶快来量量这条线段和这把小刀有多长呢,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前面的括号里。咱们来比一比谁量的又快又准。(教师巡视,请一学生上台量)

师:能看出来是几厘米吗?(6厘米)他和你量的一样吗?那你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生:一定要从0开始,不然还要减数,很麻烦。

师:对呀,量的时候从0开始可方便了。

生:尺子不能放歪,这样很容易看错数字。

师:哦知道了,所以我们亮出来是(6厘米),再量一量下面的,谁看出来了?

生:大约7厘米

师:为什么是大约是7厘米?

生:超过7了

师: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的时候咱们怎么看呀?

生:加上大约

师:为什么是大约7厘米,而不是大约8厘米呀?

生:因为他离7厘米很近,离8厘米有点远。

师:哦,我们可以看他最接近几厘米是吧,就说他大约是几厘米。(板书:大约7厘米)所以这把小刀量出来我们要加上大约两个字,你写了吗?没写的小朋友赶快补上。(画一条大约7厘米的线),可老师还想知道10厘米的线段有多长呢?咱们把他画下来好吗?在10厘米的后面画上线段。

师:谁来说说看

生:量10厘米从0开始量

师:画到几呀?

生:10

师:所以0到10的长度就是10厘米了(教师黑板上画线段),那出小手来比比看,给老师看看,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是这样比的,看他这个手型像不像尺这个字啊?太有趣了,在我们身上也长着尺子,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好多这样的尺子,咱们课后再去找一找。

师:现在我们把尺子和小棒先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休息。

在我们的帮助下科比亚也认识厘米了,为了表示感谢,他想送给小朋友一件小礼物。想不想要啊?不过他说要请大家先来猜一猜他有多长,谁估计的准就把礼物送给谁。准备好了吗?第一样礼物是一个正方形,就在小朋友的桌上,请大家来估计一下正方形边的长度。估计好了把结果填在第一行左边的括号里。第二件礼物是一副棋子,是他短边的长度,写在第二行左边的括号里。到底估计的准不准?谁想当小裁判。

师: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右边的括号里。都估计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大约是2个1厘米。

师:量出来呢?

生:大约2厘米。

师:那棋子短边的长呢?

生:大约9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大约10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超过9,接近10。

师:你们有没有想量的物体呀?(学生说)

师:可以把你们想量的物体继续往下填,先估计,再测量。

师:刚才小朋友说想量量黑板这条边的长,那我还用这把尺子好吗?为什么摇头? 生:因为这把尺子太短了

师:看来我们需要一把另一把尺子,那也需要一个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生:这个长度单位是米。

师:今天和小朋友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节课,虽然我们在上课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小朋友最终都战胜了困难,对不对呀,那咱们是用什么来战胜困难的呢?

生:我们是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的,还靠了一把直尺的帮助

师:但我想不光靠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班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互相学习、互相倾听、积极思

考、用于探索,养成了好多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也要把他藏起来,因为他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推荐第5篇: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观课报告

通过观摩王老师的《认识厘米》这节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整堂课环节清皙,一目了然。这堂课王老师旨在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听完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王老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也快乐,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 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王老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个古代量体裁衣《阿福的新衣》的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尺寸相同,而衣服做小的矛盾冲突下使学生认识到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时,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老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 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4-

5、6-

7、8-9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王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方块,告诉学生,这个小方块的边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方块,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王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方块,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方块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王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在教学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后,王老师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尺断了,怎么办?这就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过的如何看厘米数来解决问题。巩固练习题是很有特色的设计:用断尺量线段的长,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2、这一条线段长是几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说这道题是半开放式的习题,这条线段长是5厘米,答案是固定的,但思考方法却是多角度的,有的用一段一段地数的方法,有的用直接看的方法,还有的用计算的方法等等,这一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在非标准状态下,怎样看线段的长度,怎样算线段的长度,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通过观摩赵老师的《认识厘米》这节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整堂课环节清皙,一目了然。 《认识厘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 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赵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这些安排: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并且已具备简单分析故事意义的能力,所以课的开始赵老师就以“阿福的新衣”这个动画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小了?怎么办才不会有这样的麻烦呢?孩子们会想到借助工具,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师傅量的师傅做,徒弟量的徒弟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理已经慢慢萌发统一起测量标准的意识。通过阿福的新衣的动画导入,“这是怎么回事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进行的拃的认 识,从而引出新授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学习认识尺子的过程中,赵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了解尺子的秘密,并用课件做了清晰的演示,在进行厘米的学习时,让学生自己找到1厘米,总结出“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并让学生进行了感受,能用手比划出一厘米的长度,还让1厘米的概念渗透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从升着中找到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强化了学生对于1厘米的认识,最后通过认识1厘米,继而去认识了2厘米、3厘米、5厘米.....在认识完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后,赵老师在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估一估、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有趣的练习,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充分的体验,达到手动、心动、思维动的效果。

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很喜欢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又让学生学习了知识。 效果很好。

三、总结练习,提升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先是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估测,对于估测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然后让 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判断,错误和正确都要说出原因,从而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还通过给阿福做帽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类型的尺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最后,让学生借助新的测量工具同位合作认识身体中存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于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准,声音缺乏调动性,语言无法配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我还 需要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更具吸引力。

二、课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让各个知识点讲解的比较很空洞一些。在强化一些知 识点的时候,没有借助学具,这样导致孩子对于1厘米的认识不那么的真切。

三、在学习测量的方法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而是先介绍了测量的方法,再让学生实践,这 里要是能先让孩子去经历,再让他们总结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很深刻了

《厘米的认识》效果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并且已具备简单分析故事意义的能力,所以课的开始就以“阿福的新衣”这个动画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小了?怎么办才不会有这样的麻烦呢?孩子们会想到借助工具,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师傅量的师傅做,徒弟量的徒弟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理已经慢慢萌发统一起测量标准的意识。 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进行理、总结,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打下了基础。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喜欢操作性活动,怎样很好的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呢?当然要借助一定的学具,让孩子们在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的过程中,把1厘米有多长深深印在脑海里。摸一摸——孩子们每人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说一说——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些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很快的建立起1厘米的概念。在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估一估、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有趣的练习,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充分的体验,达到手动、心动、思维动的效果。

推荐第6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简解:“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知道1厘米有多长。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理念: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建 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认识厘米的教学是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主要有: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3、用厘米量,学习测量方法。(1)书上第2题,掌握测量方法。 (2)自己动手画已知长度的线段。

三、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四、拓展铺垫:“现在能知道桌子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你知道黑板有多长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1.师:我们小朋友每天都伏在课桌上认真学习,那么大家知道每天和

我们相伴的课桌究竟有多长呢?(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

师:老师发现大家说的结果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师:那么要想得到一个统

一、准确地测量结果,可以怎么办呢?(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

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

师: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

二、借助直尺,认识cm

1、认识尺子

师:直尺上藏着许多小秘密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下,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位吧!(汇报交流)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看的更清楚,老师做了一把放大了很多倍的尺子,和你的尺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生:也有数字。

师:谁能按顺序读一读尺子上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从几开始的? 生:0。

师: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 生:开始。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什么?(让学生找到刻度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在什么样的线下面?(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数字在长刻度线下面) 师:尺子上除了有数字和刻度线,还有什么? 生:字母cm。(板书:cm)

师:在这里读cm,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尺子上哪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 (让学生找到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cm。)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你就能比划出1cm有多长了,试试吧!

师:能从老师的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指名交流。(出示课件) 师:细心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课件出示许多的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在老师为你准备的学具里面也有1cm,它是谁?纸条。为什么不是大米粒?让学生说理由。

师:像老师这样,将纸条用手指捏住,轻轻拿出来,放进去,拿出来再放进去,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出1cm很短,是呀,我们通常用cm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板书:测量较短物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自由发言)在你的手上也能找到1cm,你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cm。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cm,现在,我带你们去尺子王国里转一转。 师:你知道小刀的长度是几厘米?(生说出7cm,汇报想法) 师:红色线段长度是多少?5cm。你认为数起来容易吗?

生:容易。当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指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这第三把尺子上测量的红线的长度是9cm,对不对?(让学生说清理由)渗透“用右面的数减去左面的数”这种方法。

4、用厘米量。

师:(出示P51页第2题)红色线段有几厘米,谁来估一估?(生交流估计结果)

师:怎么知道估的准不准呢?(量一量)

用投影展示学生量的结果,最后集体交流

师:谁刚才估的9厘米,太棒了!下面再来试一试测量蓝色线段长度。(交流) 师:课件出示三种量法(P51第一题)

师:瞧!这是三位小朋友测量物体的方法,用手势告诉我对或不对,演示手势,让学生分别判断,并说明为什么不对。

师: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5、画已知长度的线段。

师:现在老师希望大家画出一条4厘米长得线段。(展示交流) 师: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小结画法)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铺垫:

如果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

推荐第7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测能力,以及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及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自己课桌的长和宽。

说一说自己课桌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一样呢?

2、观察课本的长和宽。

谁能说一说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讲解说明: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直尺。

小结: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边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1)介绍刻度。

直尺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刻度是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样长的一段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3)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5是几厘米?从几到几也是5厘米?用手比划2厘米、5厘米的长度。

2、量一量。

(1)量自己铅笔的长度。 估一估,铅笔的长度。 相互协作量出铅笔的长度。 说出是怎样量的。

教师师范讲解,测量时,铅笔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先估计课本、铅笔盒的长度。再用直尺测量

3、画一画。(1)学习画线段

教师一边师范讲解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学生自己尝试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并说出原因。 2“想想做做”第

2、3题。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帮助;教师引导,帮助订正。

3、“想想做做”第

4、5题。(1)先估计 (2)动手测量

(3)交流讨论,帮助指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相互检查,最后指名说出画线段的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先对准0刻度点上一个点。

2、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4 的地方。

3、在对准4的地方画另一个端点,并在线段上写上4厘米。

推荐第8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 学生汇报结果。

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质疑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

1、

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你们想想看,红色这一段是多长? 生:是1厘米长。 生:是2厘米长。„„

师:到底是多长呢?(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 生:从刻度1到刻度2。(师点击课件反馈) 生:从刻度2到刻度3。(师点击课件) „„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生:图钉的长是1厘米。 生: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

(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三、用厘米量

(一)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生:6厘米。 生:4厘米。 生:5厘米。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扶手”的长度吧。 (学生测量“扶手”的长度) 师: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长几厘米? 生:9厘米。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桥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于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大赛举行得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比赛呢?

(二)测量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和墨水瓶的高,并做好记录。比比哪组量得又快又准。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 生: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以用软尺量。

师: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皮尺、卷尺等(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软尺,拿出来看一看。下面你们可以用软尺,也可以用直尺,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量。

(学生开始测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长,有的量同伴的肩宽,有的量自己的腰围,有的量手臂长,有的量桌子的长,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后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有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推荐第9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活动时没有做到全面指导,导致有的小组里你说我也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嘈杂声一片;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不参与,自己玩自己的,似乎活动与己无关。

其次,课堂教学中,反馈评价不及时。这节课活动较多,我没有做到随时根据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评价,致使本节课的部分注意事项占用了下节练习课的时间。

第三,没有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本节课中做到了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但没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也没有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10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第11篇: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 【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观察尺

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

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测量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1) 学生动手量一量。

(2) 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 (1) 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第12篇:《厘米的认识》教学

《厘米的认识》教学

何仲秋 2013年4月10日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学校小学部 聂 铭 山东省茌平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何仲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P9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讲故事) 师:同学生猜一猜阿福的衣服做的会怎样?(画面停在第2幅,学生猜) 师:怎么样?(出示图片,衣服小了) 众生:太小了。 2.引发思考

师:徒弟明明把身长也做成了三拃,衣服为什么却小了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生1:徒弟的手小,师傅的手大 生2:徒弟的一拃小,师傅的一拃大。

3、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拃吗?

和老师这样伸平你的手,看,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这一段就是一拃。这样吧,老师来当师傅,小朋友来当徒弟,咱们师傅和徒弟来比比手吧。

师:哪个小徒弟想下来和师傅比一比? 师: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谁还想来比一比?

师:师傅和徒弟一拃就差这么多,那量了三拃差的就更多了。

4、师:怎样做才能让衣服做出来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生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

师:这几个办法都不错,量和做的时候都是用同样的标准,如果,我们就要求师傅量,徒弟做,该怎么办呢? 生:用尺子量身体用尺子量布料。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我们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问题寓于故事之中,让学生猜测可能的结果,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猜想—看结果—再分析”的过程中引发思维,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合作交流,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尺子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这小尺子上隐藏着很多小秘密。用数学的眼光来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尺子上有数。

师:你尺子上的数从几到几? 生:从0-14。0—20、0—30„„ 师: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什么?

生:尺子上有长线和短线。

师:这些长线和短线叫刻度线,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叫0刻度线。1对着的刻度线是什么?

众生:是1刻度线。

师:12对着的刻度线是什么? 众生:是12刻度线。 生: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有大格,也有小格。

师:你能上来指指看哪是1大格吗?(生到展示台前指大格) 师:1刻度线和2刻度线之间是一个什么? 生:1大格。

师:同学们在尺子上找1个大格给同位看一看! 师: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有英文cm (板书:cm) 师:cm表示什么? 生:厘米。

师:你知道的真多。

师: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评析】引导学生在观察尺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刻度线有长有短,最长的刻度线代表的是厘米的刻度线,为下面的测量做好铺垫。

2.认识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

师:在尺子上,两个相邻的数分别对应的刻度之间是1大格,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比如从从0刻度到1刻度?从2刻度到3刻度„„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

生1:从5刻度到6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生2:从8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

(2)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两根小棒,猜一猜哪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把它拿出来。放在尺子上对照一下看是不是1厘米?

师:请你跟老师这样做: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厘米的小棒,轻轻拿掉,手指不动。你知道这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有多长吗?

生:1厘米

师:谁来比给大家看,1厘米有多长? (生到台前)

师:我把这1厘米的小棒从她两指间轻轻的抽出来,手指头不动,这么长就是1厘米。 看!没有小棒的帮忙,你也能比出1厘米了,多了不起啊。小朋友你也来试试?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师:你能再次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吗?准不准呢?咱们再把小棒放回去,看你表示的是不是1厘米。

师:你感觉1厘米怎样? 生:很短。

师:所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身上或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1:铅笔上的小橡皮长大约是1厘米。 生2:扣子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么多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只要用心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评析】1厘米表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1厘米,借助1厘米长的小棒 “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 等数学活动,通过孩子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很容易形成了1厘米的表象,“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起了1厘米的空间观念。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2厘米又有多长呢?同学们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的长度吗?

生:能。

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2个1厘米。

生: 从6刻度到8刻度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生: 从11刻度到13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2厘米.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的长度? 生1:从8刻度到1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师:为什么?

生:他们之间有3个大格。

师:从0刻度到12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12厘米。

师:从0刻度到8刻度? 0-20呢?0-9呢? „„

师:你怎么想的这么快呀? 生: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评析】放手让学生利用对1厘米的认识,自己在尺子上寻找几厘米,并体会寻找几厘米长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数学经验。 3.测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另一根小棒,仔细观察这根小棒,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长? 生:5厘米、4厘米、4厘米半„„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根小棒它到底有多长呢? 生: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独立测量小棒的长度,测量完后与同位交流一下你是怎样量的? 师:你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能把你的测量方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生到展示台前展示测量方法)

生:我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小棒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用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

师借机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将被测物体的左端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谁的测量方法和他不一样?(生到展示台前展示测量方法)

生:我把尺子的1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小棒的右端对着6就是5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小棒的长是5厘米? 生:从1到6是5个大格。

【评析】在探究测量方法前,先让学生先估计小棒的长度,引起学生测量的欲望。通过同位合作及全班交流,探索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

三、联系实际,巩固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回归情境,深化认识

师:我们刚才学会了测量小棒的长度,想不想知道你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众生:想。

师:你估计一下你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生估计并交流)

师:你的一拃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尺子测量一下。 学生测量,师巡视指导,交流测量结果。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拃有多长?谁愿到前面来帮老师测量一下? 一生测,其他生观察。 师:老师的一扎有多长? 生:19厘米。 (3)比较反思:

师:老师的一拃比同学的一拃怎么样? 众生:长。

师:故事中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怎样? 众生:长。

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中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所以小徒弟做出来的衣服是又瘦又短。

2、师:同学们,你见过蛐蛐和蝈蝈比赛跳远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蛐蛐和蝈蝈谁是跳远冠军?

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回答。 生1:蝈蝈是冠军。 生2:蛐蛐是冠军。

师:你为什么说蛐蛐是冠军?

生:蛐蛐跳了11厘米,蝈蝈跳了9厘米。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看蝈蝈是不是跳了9厘米?

师:你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能很快知道蝈蝈跳了多远? 生1:2个大格2个大格的数。 生2:列式子16-7=9

师:你想的这个方法很不错,大家鼓掌鼓励一下吧! 师:谁是跳远冠军?为什么? 众生:蛐蛐。因为蛐蛐跳得远。

【评析】通过估测和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在巩固测量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小徒弟做出来的衣服又瘦又短的原因,学以致用,前后呼应。最后一题的设计,孩子感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争论辨析中,进一步明确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看长度时是不同的。

四、梳理提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1厘米。 生2:我认识了刻度线。

生3:我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下课后选择身边的三种物体先估一估它有多长,再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看看你估计的结果怎样。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吧! 下课!

【评析】畅谈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利用所学知识,估一估、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估算及测量能力的培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13年第5期

第13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厘米的认识,先教学生认识厘米,再教学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长度为8厘米的纸片 学具准备:直尺、生字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看这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尺子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尺上有什么秘密? 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这儿有一把放大的刻度尺,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说看到有数字,0、

1、

2、

3、4……). 我们大家来读一下。这些数字是尺子上的数。(学生齐读) 尺子上还有什么呀?(许多长长短短的小竖线)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叫刻度线,在每条长的竖线下面都对应一个数字。这条刻度线下面对应着1,是1刻度线;这条刻度线对应着2,是2刻度线;最左端这条长刻度线下面对应着0,叫0刻度线,在这里表示起点。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尺子上有什么呢?(厘米) 仔细观察你的直尺上写着什么?(字母cm)

这两个英文字母,你们猜猜它表示什么(表示厘米。)

对呀!这两个字母就是厘米的英文写法。

(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 cm )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厘米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小朋友们,你知道1cm有多长吗?猜一猜

看这把放大的尺子,左边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也是厘米,那么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呢?你们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吗?拿出你的刻度尺,找一找:0刻度在哪里?从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从1到2是几厘米?从3到4呢?同桌说一说。

(学生上台指指0刻度在哪,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3到4是1厘米。)

同学们发现了每相邻两个数字中间这一段就是1厘米或一大格就是1厘米。

咱们已经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同学找一找,有哪些物体长度是1厘米?

找找我们的小手上有没有1厘米? (食指指甲的宽度。)

找找我们的生字本上有没有1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也找了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那么想知道2厘米、3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同桌互相监督,说一说。

(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为什么这是2厘米?

(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

你的意思是说0到1是1厘米,1到2是1厘米,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说得真好,大家掌声送给他。他在认真思考真棒。

谁还找到其他的2厘米?

(从2到4)

4、用厘米量一量

尺子不仅秘密多,它的本领还很大,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出示课件例3)数一数,蜡笔的长度是几厘米,线段长的长度是几厘米,完成62页例3。

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数的,测量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说一说,数一数)

仔细观察,在量蜡笔长度时,蜡笔的最左端和尺子的什么对齐?蜡笔的方向和直尺的方向又怎么呢样呢?

(蜡笔的最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蜡笔的方向和直尺的方向一样) 发现蜡笔的右端对着的刻度和蜡笔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都是8)

现在老师这有1个长方形纸片,谁来教教老师怎么测量呢? 教师展示:故意把直尺的最左端和纸片的左端对齐,(不对,应该是和直尺的0刻度对齐),直尺故意放斜,(不对应该和纸片方向一样),教师慢慢移动直尺,直到方向一样,(学生可能会说好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课件)说一说哪一种量法正确?为什么呢?小组间讨论。完成6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判断,小组活动) 谁来说说? (第一个,错) 为什么?

(长方形纸没有和0刻度对齐) 第二个,……;第三个,……。

2、看来大家都掌握了,继续挑战,(出示课件)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动手数一数,量一量,看看数的和量的一样吗?找其中1条线段给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量的。

(小组活动,1人上台演示)

大家仔细观察,第一条线段的最左端和最右端所对应的数和线段长度的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

(用一个减法算式表示,4-1=3)

不用数,只用计算你能说出线段的长度吗? 谁来说说?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测量时是厘米帮忙,现在愿意给老师帮忙吗?量一下教室的长吧。

(啊)

怎么了,有困难吗?

(太长了)

是啊,用厘米作单位只是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测量较长的物体会用其他的长度单位,我们以后再学。好下课!

第14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授课人:唐 鑫 学 校:西湖小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是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直尺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边看边想三个问题:第一,故事里都有谁?第二,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第三,怎样做才能使阿福的衣服正合适?(师播放多媒体)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阿福,师傅和徒弟

师:第二个问题呢?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同桌讨论)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真聪明!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 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让阿福穿的衣服正合适呢?

生 :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如果学生说用尺子量,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提出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还没有统一刻度的尺子,只能用拃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课前让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发现了尺子上的什么秘密?(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

1、

2、

3、

4、

5、6„„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0表示什么? 生:没有。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仔细看,0在尺子的最左端吗?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左端。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这是厘米的英文名字,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评析: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谁知道从数字0到数字1这段长度是多少?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一厘米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了,每相邻2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现在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小手的食指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现在用你的拇指与食指的底部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一厘米可真短啊!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学生活动) 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生动手比划)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别看一厘米很短,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那你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呢?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 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评析: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老师安排了三次活动:在直尺上找1厘米;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吗? 师:从0到2是几厘米?为什么? 生:2厘米

师:像这样的问题谁能再提一个?(生问生答) 师:像这样的几厘米,除了数大格,你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呢?同位讨论一下。

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边的数字减去前边的数字。

4、用尺子测量长度 (1)用完整的尺子测量 ①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咱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课件演示一拃的长度)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 师:这位同学的一拃是多长呢?先估一估,是怎样来测量的? (课件演示)(生汇报)

师总结: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位同学的一拃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 ②量自己的一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先自己估一估,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 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 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

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没有尺子,可以用自己的拃来测量。 ③深化感知

课件出示量铅笔,让学生从测量方法上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断尺子测量

同学们,老师刚才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但是老师的任务还没完成,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帮帮老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1:从刻度2 开始量。这支铅笔包含几个一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生2:可以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

师总结用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5、认识线段

师: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黑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生汇报)

师:对准0刻度线画了一个圆点,然后沿着尺子画了一条直直的线,在线的末端再点上一个圆点,像这样的图形,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师总结线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到黑板量出线段的长度。 师: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先让学生说画法,教师总结。

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

1、闯关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习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觉学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挑战成功的老师有奖励。

第一关:量一量,填一填 第二关:填一填,看看谁是冠军

[评析: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练习的实效性]。

师:闯关成功了吗?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测量儿歌)

2、课后作业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手腕一周的长度,用直尺能不能量?如果不能,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评析: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活用知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2、教师总结。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各位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厘米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创设了富有情趣的“阿福做新衣”的动画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引起认知冲突,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中我重视多让学生体验,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的理解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体验1厘米呢?“看一看”——通过观察在尺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比一比”——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有多长,然后比划给同位和老师看;“找一找”——生活中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联系生活,拓展个人想象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使学生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每次实际测量物体长度之前,都让学生先进行估测,例如,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一拃的长度,再量一量,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使学生在比较中估测意识不断增强,估测能力不断提高。

4.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把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当然这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虽然这节课我努力地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总是感觉孩子们都不轻松,我在这节课中说的话较多,废话也比较多,课堂语言不够简练。

2.对学生激励性语言方面比较匮乏,这也是在平常教学中最大的缺点。

3.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及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在某些环节的问题设计上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4.认识几厘米的环节对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方法指导,处理得不太到位。

5.对于线段的画法强调的不严密,没有明确指出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的具体画法。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要一节好课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对课堂的掌控,对教材的挖掘等。我知道自己的阅历还很浅,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特别是自身素质及课堂驾驭能力方面,我会在反思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15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课书第三册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书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要量出课桌的一些长度。

师:用什么方法来量呢?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量一量。生汇报。

师:大家想的方法真多呀!那为什么我们说的数不一样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通常用尺来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尺。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

1、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生拿出自己的尺,跟老师的尺比一比,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①尺上有许多数。②有许多竖线,并有长短。③还有“厘米”。(板书:厘米)

2、师:尺上面最小的数字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师:尺上的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然后教学刻度0。(课件闪烁刻度0)刻度

1、刻度

2、刻度3„„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用它来作单位。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师: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伸出我们的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睁大眼睛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闭上眼睛想想。

2、你还能从尺上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你是怎样找的?

3、师:小朋友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我们每人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一边的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来。

生:①摸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每一边的长是1厘米。”

②摸出火柴盒,指着一边说:“它的长是1厘米。”

③摸出长约1厘米的图钉,“图钉的长是1厘米。”

4、你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出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呢?(学生举例。

(三)自主认识几厘米

1、那么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几厘米呢?把你找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谁来说说你找的是几厘米?怎样找的?你们认为他找的对就鼓掌表扬一下。还有不同的找法吗?

3、大家用各种方法找出4厘米,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比较得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

(一)同桌合作交流,探索测量的方法

1、我们已经认识了尺,那咱们一起用尺来量一量好吗?

2、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分工,一人量书签长边的长,另一人量短边的长。量好了两人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谁跟他量的结果不一样?你是怎样量的?(有意识找几个错误的量法)为什么从刻度0开始量?还有其它量法吗?量物体长度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4、学生小结: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当然从刻度几开始量也行。

(二)自主尝试画线段。

(1)小朋友学会了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哪你能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你是怎样画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大家的画法不一样,但都是4厘米。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你还想量什么物体的长?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厘米

画线段: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再点一个端点

第16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设计时,我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比较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猜谜语导入新课,新颖富有童趣。

以猜“一物身体扁又长,平时文具盒里装。老师让我画直线,赶快请它来帮忙。”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2、循序渐进,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同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3、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去测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如:没有讲清楚什么物体的哪条边长多少。

2、在教学1厘米时,知识强调了从0刻度到1刻度,这样的1大格就是1厘米,没有再让学生找一找,尺上还有没有其他的1厘米,造成了学生的定势思维: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而从1刻度到2刻度就不是1厘米。

第17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李家庄小学 李泽梅 2014.10

认识厘米是本章第二节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拓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范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先学习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学生并不认识直尺,以寻找直尺上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介绍直尺的时候对厘米的字母符号表示显得仓促而不足,同时没有指出1厘米亿可以写成1cm。

接下来的认识1厘米及寻找1厘米过程讲解比较详细,以及周围寻找那些五的长度是1厘米的过程,语言缺乏精炼,需进一步优化及提升。

但在直尺上寻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很好,但是我引导不够,最好是让学生上台自己指一指,数一数,认一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相信用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去讲解相信效果会很好。

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动中,学生观察如何正确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或许我的提示过多,其实学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发现,我的过多问题会成为阻碍学生发现的绊脚石,这样不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之后的讨论中由于我过多的提示,学生讨论显得会比较多余。

在最后一道题的测量线段中各有多长,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题号出现错误,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学生发现,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学习的一位老师,他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认真的、很仔细的,反而是我比较大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18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八纬路小学 秦英

《认识厘米》这节课,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节课,本次授课我继续使用了我几年前设计的教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一: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那情境的创设就如果是悠扬的和弦。由于厘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单位,所以我创设了一个以蚂蚁王国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以蚂蚁王国里的天仙桥被狂风吹断了,小蚂蚁们需要重新修建一座,但不知道长度,而这座桥的长度刚好和我们的课桌的长差不多,请小朋友们帮忙量一量为切入口,突出“为什么你们所说的数是不同的?”引起小朋友们的思想冲突,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成功二:合作探究,发散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是呈现给学生一个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说说对1厘米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少加深对1厘米的表象。再是让小朋友们找找我们生活中或者身体上的一些1厘米的物体,再一次的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测量3厘米的蓝色纸条的长度,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成功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我通过测量比赛,让学生测量我们的学习用品的长度,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感触一:功在课前

本节课还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要使你的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而且要提前备课,授课的前一天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准备好教,。做好充分准备的数学课不仅教师爱教、学生爱学,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看来课前准备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可忽视。

第19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结果量得的数据不一样,由起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在本环节教学中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利用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 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概念时,我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知道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挺高。

总之,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但互相交流的时间少,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较差,致使本堂课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20篇: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包括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认识厘米教学反思。在认识概念的时候,先围绕 一厘米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展开。先让学生观察1厘米,再在自己的直尺上感受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认识3厘米、5厘米等,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了厘米之后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观察、自主操作来熟悉测量的方法。最后是教学画一条几厘米长的线段的方法。

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是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 另外,学生在作图时很容易画不准确,长出一些,或者不到一些。因此后来我让学生先在0和几刻度的地方点一个小点,然后再把两点连起来。这样作图的情况会好一些。

《认识厘米》教学心得体会
《《认识厘米》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