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0: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茂林镇中心小学校 谢荣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页“认识厘米”。

一、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总复习九方面内容。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

1 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本册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一个是继续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第二个我会注重对表内乘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第一阶段就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会通过“角的认识”和“观察物体”等内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

2 良好的空间观念。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会尽力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重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 课时。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 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3 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 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容易接受。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我们班学生我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学生也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中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

探索与创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

4 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为主。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的长吗?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呢?(学生先说后量再汇报。)同学们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新知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人也有这样的困惑,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同,所以他们测量的结果自然会不一致,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5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长度单位我们并不是很陌生,在我们的文具当中就有。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观察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表示起点。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表示长度的单位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那你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l厘米,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大格里又有几个小格呢?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

6 看?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cm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比划一下。

追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2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3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cm、5cm、9cm的长度。 4.教学例3(量一量)。

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7 1.判断题(图略) 2.看谁跳的远(图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拓展

回家后试着以厘米(cm)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1厘米可以用1cm表示放平对齐对准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