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6、公开课《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4: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6、《蜜蜂引路》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教育我们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想办法解决问题。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他们的思想认识往往还太片面性、太肤浅。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领着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外,还要把感悟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吃蜂蜜吗?大家知道是谁生产蜂蜜的吗?(师板书:蜜蜂

2、勤劳的小蜜蜂本领可大了,除了传花粉,采花蜜,还会引路呢!(师板书:引路 )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蜜蜂是怎么引路的。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书时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还要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3、指导书写“派”。

“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人呢?

3、列宁怎么找养蜂人呢?

4、理解“常常”一词。

5、列宁遇到了什么问题? ( 往常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6、出示课后读读想想:

a.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近义词。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为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 a.列宁发现了什么?(板书:花丛——园子——小房子) b.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位置的词。 c.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列宁善于观察?用“___”画出.

2、想一想,说一说。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________。 列宁想: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______。 而

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只要朝蜜蜂飞行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

3、列宁想得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

4、比较句子,理解“果然”一词。

5、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6、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在蜜蜂的带领下,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人,养蜂人见到列宁有什么表情?(惊讶)

2、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惊讶?

2、列宁见到养蜂人有什么表情?(高兴)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理解向导,说说向导在本文中是指谁?

四、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思考的人。)

五、作业

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 蜜蜂引路

26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公开课)

26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公开课《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公开课《蜜蜂引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