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南沙小学:何丽华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附近、果然”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掌握生字读音,识记字形,通过范读、自读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的,从而感受列宁的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列宁的智慧,学习列宁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列宁的资料以及蜜蜂采蜜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师:那个给我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他为“向导”(出示“向导”一词。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那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读课文,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②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学习生字。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3、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轮读,比赛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起因和结果

1、哪写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进行情景说话:

1、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那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那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那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2、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用上”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明) 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

(师述:在“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中,“常常、时常”都表示“经常”,但“常常”在表达中更常用些,更口语化些,事情发生的频率感觉比“时常”更多些。而“往常”表示“以往”,是已过去的日子,突出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情况。“平常”就是“平时”,是延续至今的情况,是一种常态。

出示填空练习:请把“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填写在合适句子中。

①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②我们学校的校车(往常)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时常)由一个女司机开。

③他(平常)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

1、师述: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不在,别人也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列宁连养蜂人住在东南西北那个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

2、看课文插图,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文明理,体会列宁善于观察思考的优秀品质。

1、师: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齐读本段,用“_______”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

2、“一边走一边看”“发现“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花丛中可能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结网的蜘蛛,为什么列宁发现的却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

3、“仔细观察” 通过仔细观察,列宁又发现了什么?(飞行路线)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看到这些,他又是怎么想的?结合之前了解到的有关蜜蜂采蜜的相关知识,请你来当列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同桌讨论)

(因为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所以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果然”是什么意思?指读。齐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 ),发现( )。他想: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 ),他( ),只见那些蜜蜂( )。

他又想:养蜂人往往住在( )附近,我只要跟着采了蜜的蜜蜂走,就可以找到( )。列宁走到( ),开门的( )。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4、师小结: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最后找到了养蜂人。课题是“蜜蜂引路”,是真的蜜蜂在引路吗?(不是,其实蜜蜂采完蜜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主要是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

5、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作业

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他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请你续编这个故事。下节课我们进行故事会。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遇到问题(起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结果) (亲自) (一边„一边)(蜜蜂 蜂房) (向导)

养蜂人的家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 蜜蜂引路

26蜜蜂引路

26、公开课《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