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生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大家知道这句名言吗?(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谁来读?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3、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A.“崛起”是什么意思?(兴起)

B.什么是“中华崛起”?还能换个词语说说吗?(中华振兴、中华强大等,用换词理解)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为中华的富强而读书.......)

C.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很善于提问,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你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弄明白的) 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小小年纪的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吧。

2、检查生字新词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词语都会读了吗?这么自信,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1)出示: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师:(指名读)“帝国主义列强”指的是什么?

(课前我上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100多年前的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 师:谁来说说租界是什么地方?

生:课前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知道了: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

生:我知道: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到l904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已建立了43处租界。

生: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于是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

1 我还知道:

师结:请看大屏幕,帝国主义进入中国,圈占土地,建造楼房,强占租界,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2)衣衫褴褛(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出示)铿锵有力 师:(指名读)这个同学的声音就是“铿锵有力”?我们一起坚定的读两遍。 (4)(出示)模范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了一通 师:谁来读?(指导:“处”“通”是多音字,“通”读四声时,用于动作) (5)再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模范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了一通 (6)指导书写: 嚷 (写后交流评价) 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

3、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一说吗?(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随机板书一个“?”,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同桌交流)

2、老师发现大家很会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中华不振”的?

生1:我从第8自然段的“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训斥了一通”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我从文中写到中国的巡警局不帮妇女,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体会到“中华不振”。

师:你从租借地里的一幕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还有吗? 生2:我从第3自然段体会到“中华不振”,“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租界地本来是我们的土地,惹出麻烦来,怎么会没处说理去呢? 师:从伯父的话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你呢?

生3:我从第7自然段: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这里看到的为什么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呢?

师:是呀,你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华不振”。

3、品读第八自然段

师:其实,整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啊!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把第8自然段都画下来了。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8自然段,看看租界里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1)请同学们端起课本,认真读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听了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妇女正跪在被轧死的亲人的尸体旁边,抱着亲人的头在伤心的痛哭。 师:你看到了那伤心的妇女。你还看到了——

生2:我仿佛看到那个得意洋洋的洋人站在车旁嘲笑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你看到了那个洋人得意的嘴脸。 (3)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呢?

2 生3:我仿佛听到了那个妇女伤心地哭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 师:你还听到了?

生4:我听到了那个中国巡警正在训斥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你还听到了?

生5:我仿佛听到了旁边的中国人都在安慰那个妇女。 师:你听到了同胞的劝慰。

(4)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为妇女的遭遇感到伤心。

生:我感到很愤怒,这些洋人太可恶了。 (5)自由读,引读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吧!(自由读)

师:刚才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张张愤怒的脸,一张张伤心的脸,谁愿意来读一读? 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一生接着读)——她原指望(生接着读)——谁知(生接着读)——反而(生接着读)——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 生读:她原指望„„

师:我感受到她丧子的悲痛,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 女生读:她原指望„„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男生读:——她原指望„„

(6)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那个中国的巡警说,为什么你不为自己的同胞撑腰?反而去帮助那个外国人呢?

生2:你这个耀武扬威的洋人,你明明看见那个妇女的亲人就在你的前方,你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走过了再开过去,你难道有什么急事吗?你也不能轧死他(她)呀!

(7)我感受到你已经义愤填膺了,围观的中国人这么多,他们有怎样的表现?(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8)从“紧握”中你体会到什么?(愤怒) 师:他们紧握拳头想干什么?还想干什么?

生:想狠狠的揍洋人。我还想砸那个洋人的车。我还想烧那个洋人的房子。 师:你们的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的怒火。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想要? 生:惩处

师:我们都想惩处,什么叫“惩处”? 生:惩罚、处置。

师:围观的人们想不想惩处? 生:想

师:洋人该不该惩处? 生:该

师:但,敢不敢惩处? 生:不敢

师: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中华不振”啊!

3 师:所以我们只能(师再加一个“!”) 生: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同学们,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与屈辱啊!

2、补充资料:

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1)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说)

(2)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

(3)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振”啊!少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伯父的话(出示伯父的话)引读——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看到了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学生写)

①学生写后交流。

②引读课题:

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立志—— (指课题,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课题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