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知意

1、读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说的话?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他们的目的有何不同?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入文解重难点

1、文中有一词恰好与“中华之崛起”相反,你找到了吗?这是谁说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板书:中华不振〉

2、你想知道租界地是什么样吗?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也想知道租界地什么情形,因此,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闯进了租界。

3齐读第7自然段,说说他看到了什么。 (“闯”“大不相同”)(课件)

4、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现这一幕真是怪事,但还有让人更不可忍受的事,请同学们自由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画面里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多种读)

A、妇女:①衣衫褴褛,哭泣;②亲人被轧死了,原指望中国巡警给她撑腰,却被训斥了一通(有冤无处伸);③读中体会“中华不振”,人民受欺凌。(课件)

B、巡警:①你认为中国巡警该怎么做?可是他呢? ②看到这一幕,你有何种想法

③巡警为何是这样的?(体会“中华不振”,巡警耀武扬威) C、洋人:①面对这一幕,洋人是何种表情?

②轧死人了,应该 ,可是洋人 ,就是因为中国巡警 。

③这鲜明的对比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这又是为什么?(再次体会“中华不振”,洋人为所欲为)

D、围观的中国人:①如果他们管了会怎样?但是 。 ②紧握的拳头仅仅是拳头吗?(愤怒又无奈中体会“中华不振”) E: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中华不振”

小结:从一些关键的词、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特点,也让周恩来和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无奈、愤怒、痛苦的举动,这就是租界。

【设计意图:】:紧扣“中华不振”,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通过找句子,谈感悟,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认识。

三、回归主题、延伸

1、从疑惑不解,到周恩来亲眼目睹在中国的领土上,因为中华不振,洋人才会 ,妇女 ,警察 ,围观的中国人 。(课件)

2、租界的所见所闻震撼了周恩来的心,从租界地回来他常常沉思,他会想些什么?他明白了什么?(利用板书)

3、当时落后的中国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看到这些,你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4、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租界地吗?

5、为了使中华振兴,为了使中国人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周恩来立下了他一生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终生。(指名读“阅读链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及付诸行动的决心。

四、情感共鸣,树立志向

中国已崛起,正在走向富强,祖国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那个人才为什么不能是你呢?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该怎么做呢?

请胸怀祖国,他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日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联系自我。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 附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 华 不 振

振兴中华 不受欺凌

附教学内容: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