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蒋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识“莫、斯、附”等6个字,会正确书写“派、敲”2个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正确理解“常常、往常、附近、向导”等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乐于学习列宁的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正确理解“常常、往常、附近、向导”等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乐于学习列宁的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路线小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出蜜蜂,认读蜜蜂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你瞧,今天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出示课件,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甜糖好过冬。——猜一种小昆虫。)

谁能猜出来这是哪种小昆虫?

生:蜜蜂。

2、师: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先来热情地叫叫这个新朋友的名字吧!(课件:蜜蜂)

指名读,强调后鼻音(评价: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到位!)

师:大家一起学着他的样子再叫叫新朋友的名字。

生齐读

教学“蜜蜂”两个字

3、师:伸出你们的手指笔,跟着老师把这个新朋友请到黑板上。

板书:蜜蜂

师: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两个字中都有一个虫字。

师:是的,因为蜜蜂是一种昆虫。 认识蜜蜂的本领

4、师:再看一看刚才的谜语,你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生:采蜜。

师:你们真会读书,我想你们肯定是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二、初读课文 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告诉你们辛勤的蜜蜂不但会采蜜,而且还有另一种本领——会为人引路呢!(板书完整课题,“引”字左边一个“弓”,右边有一竖。)这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蜜蜂引路的故事。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师:引路就是——(生:带路。)

师:生活中,我们也给了带路的人一个称呼——叫做向导。 初读导入

2、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是课文中的一幅插图,我们的小蜜蜂就是为列宁做向导的,你们认识列宁吗?

列宁:老师利用课件资料来简要介绍列宁(小结:列宁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还有这位你们认识吗?

生:养蜂人。

师:小朋友预习课文时肯定很认真。 出示:列宁 蜜蜂 养蜂人

师:列宁、蜜蜂、养蜂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语文书,翻到119页,大声地自由地把这个故事读上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小节号。读好了以后再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3、师: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怪不得小蜜蜂那么高兴能跟大家做朋友呢!你瞧,小蜜蜂们还帮我们把生字新词带来了呢!谁能当好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读好它们? 出示课件: 莫斯科 附近旁边

常常 往常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两个小老师领读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莫斯科:认识了列宁,再让我们来看一看莫斯科这个城市。

出示句子(莫斯科是俄国的首都。)齐读

谈天:谈天就是——(生:聊天的意思)所以“谈”字是言字旁。 派: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字?(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这就是识字的好方法。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字。) 齐读

检查读课文

4、出示:

1、2小节,生字用红色字体显示。

师:字词会读了,老师把它们请进课文中,你会读好吗?这些生字大多在

1、2小节,谁能流利地读一读?先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一听他把课文读正确了吗?)

齐读

区分“常常”和“往常”

师:刚才我们给“谈天”找了一个近义词—聊天,那你能给常常找一个近义词吗?

生:经常。

师:这里有一个词跟“常常”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

生:往常。

出示: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师: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常常:经常

往常:以前,以往

师:你发现了它们的不同,真会动脑筋!这两个词语长得像,但是意思不一样。 师:理解了两个词语的不同意思,我们再把句子读一读。 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到第三段

1、师:因为列宁经常要跟养蜂人谈天,可是以前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怪不得列宁要——

生:亲自去找。

师:列宁就是利用蜜蜂来找到养蜂人的家。那列宁是怎么利用蜜蜂来找到的呢?课文什么地方写了这个内容?(生:第3小节)请你认真地读一读第3小节,想一想列宁是如何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家的?

指名回答 观察到哪些东西

2、师:你讲得比较清楚(或不够清楚),要想讲得更清楚,我们先仔细来看看,列宁这样一路走来,都观察到了什么?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首先观察到了——(生:花丛中有许多蜜蜂在采蜜。)列宁首先观察到了花丛和蜜蜂(课件中圈一圈)。

请同学们轻声地往下读一读,列宁还观察到了什么(板书:观察),学着老师的样子圈一圈。

指名回答

圈一圈: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了解路线图,区分“附近”和“旁边”

3、师:是的,列宁一边走在这条小路上(简笔画),一边看,发现了花丛和正在花丛里采蜜的蜜蜂(贴图),发现了园子,还发现了一所小房子(贴图)。园子的位置比较难摆,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红色字体的这一句,想想园子应该放在哪里?

自由读

师:谁愿意试一试?

生示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小房子在园子的旁边。(板书:附近旁边)

师:你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对于两样事物来说,靠的很近叫做旁边,稍远点的是附近。这是一组近义词,意思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

并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润发超市、滨海幼儿园和实验小学)。 师:把这组近义词送回课文中来读好它们吧。(显红:附近旁边) 齐读

有条理地说一说路线图

4、师:你能看着这幅图,做一做聪明的小列宁,说一说列宁怎么利用蜜蜂来引路的吗?

指名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说的顺序) 一步步地思考

5、师:列宁发现了花丛、蜜蜂、园子和小房子(板书:发现),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学生会直接说道小房子肯定是养蜂人的家,师可以指着花丛图,反问:列宁一开始就想到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家吗?列宁先是看到了花丛和蜜蜂,会想什么,接着看到——(手指指亦可),最后才是你们刚才说的看到了小房子猜想那可能就是养蜂人的家呢!动动脑筋,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列宁的思考过程。(结合路线图)

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果然”

6、师:列宁就是这样一步步思考,走到——(生: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看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看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果然”读重了,看来,结果跟列宁想的——(生:一样。) 原来猜想的和实际一样就是果然。列宁想对了,他心里会感到——(生:开心;高兴;激动。)

师:他可真会动脑筋,你能把列宁的开心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对话

1、出示插图

师:养蜂人知道列宁是怎么来得吗?(生:不知道。)

出示养蜂人的话

师:难怪他见到列宁说了这样的话,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你们听出来,养蜂人说这句话时感到——(生:惊讶。)

出示带有提示语的话,显红

师:谁能读出惊讶的语气?

指名读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那列宁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列宁的话

指名读 情境对话

师: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更惊讶了,他还会问什么?

生:蜜蜂怎么会引路?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师:列宁肯定会细细向养蜂人讲述他怎么利用蜜蜂引路,他们之间又会怎样对话呢?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人当列宁,一人当养蜂人,可以配上动作和表情,试试吧。

同桌合作对话(师: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幅路线图)

指名回答((老师读旁白,指名一对,让学生用手指着路线图,可以用上“附近、旁边、果然”等词语来说一说)

师:听了列宁的话,养蜂人还会怎么说?

指名回答

师:看来养蜂人心理很佩服列宁呢!养蜂人还会怎么夸列宁呢?

指名回答(多讲几个)

师小结:是的,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列宁爷爷学习,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1、“派”字中哪个笔画最多?(撇,有四撇)

师范写,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度,注意四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要先竖后撇,最后捺要展。

学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敲”左宽右窄,左边的点位置在竖中线的旁边,右边一横紧贴着竖。

2、师:小朋友们,老师把这篇课文改成了一首小诗,生字都藏在了这首诗里,你还能认出它们吗?一起来读一读吧!

莫斯科,风景好, 朋友谈天又说笑。

养蜂人,真难找,

还好发现小向导。

附近蜜蜂回蜂巢,

跟着它们把人找。 蜜蜂引路真巧妙,

主人惊讶客直笑。

六、板书设计

向导 蜜蜂引路

观察 发现

路线图(附近,旁边)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