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2: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第一章

生命起源与动物体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 :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及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了解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第 1 节 生命的起源与有机体的演化

• 1 生命起源及其相关讨论(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前生物演化阶段的特征,了解生命起源各学说 -- 神创论、宇宙论、自然起源论的主要论点)

• 2 古老的原始生命(掌握古老生命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生存年代,了解古老生命的生存环境)

• 3 细胞的起源及多级生态体系的出现(掌握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分解者、合成者、消费者等概念的含义,掌握最早真核生物的化石证据)

第 2 节 动物机体的发展

• 1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熟记概念,了解现生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

• 2 生物机体的发展(熟记胚胎的发育过程、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侧生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等概念,并了解各类动物的的代表)

• 3 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掌握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分布与性质,了解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其证据)

第 3 节 生命起源研究新进展

1 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2 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

本章重点 :掌握物种的概念、生物学的命名法则,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

第 1 节 生物分类原则及阶元

1 生物分类的原则(了解)

2 生物分类的阶元(掌握分类主要阶元含义,了解辅助分类阶元的使用)

第 2 节 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1 现代生物学中物种的概念(熟记概念,了解居群,隔离等在现代物种定义中的意义)

2 古生物学中物种的概念(熟记概念,掌握形态种的特性)

3 判断物种的几点标志(了解形态,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居群在判断物种中的意义)

4 物种的形成方式(掌握物种形成的模式 — 渐变与突变,了解有关物种形成的学说)

5 隔离产生的原因(地理隔离、生态隔离)

第 3 节 生物学的命名法则

1 各阶元的名称组成(界、门、纲、目、科、属、种)

2 基本规定(熟记二名法,优先律,有效学名,可用名的概念及其使用,了解生物命名的基本法则)

3 模式与居群(了解模式与居群的概念及其和生物命名中的作用)

第 4 节 系统与分类

1.系统学及其主要分类学派简介(了解各主要分类学派的内涵)

( 1 )传统分类学派(综合分类)

( 2 )分支系统学派(近祖特征,近裔特征,姊妹群)

( 3 )数值分类学派(性状分异度)

2.分类的方法与程序 (标本的收集、鉴定、鉴定依据的特征)

第三章 生物进化与进化规律

本章重点 :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学说及生物进化的规律,了解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第 1 节 生物进化

• 1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证据(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进化的古生物学的例证,比较解剖学的例证,胚胎学的例证,生理生化的例证)

• 2 生物演化的学说(掌握达尔文学说的实质,了解其他生物进化的发展及主要学说的内涵)

( 1 )生物演化的早期学说(布丰、拉马克、居维叶)

( 2 )达尔文学说(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 3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 2 节 生物演化的规律

1 演化方式( 熟记 线系渐变与间断平衡、进化、分化、特化、退化、趋异、趋同、绝灭等概念, 并能够举例说明 )

2 演化规律(熟记不可逆性、相关律、重演律等概念,并能够使用概念解释生物演化史中的一些现象)

3 进化总貌(掌握生物进化总貌 --- 进步性,分枝性,阶段性,并能够了解其在地质学的应用)

4 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了解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 十大事件)

• 第四章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掌握古生物学及化石的定义,化石的形成条件。掌握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了解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 1 节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1.古生物学内涵与外延(熟记古生物学的概念,了解其外延)

2.生物学与古生物学关系(了解)

第 2 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化石的定义及其真假化石的区别(熟记化石定义并能够应用其鉴别真假化石)

2.化石的形成条件(掌握生物自身条件、埋葬条件、时间条件、成岩条件等对化石形成的影响,掌握化石的不完整性及其古生物学意义)

3.化石的保存类型 (了解化石的类型 ----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遗迹化石)

第 3 节 环境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1 化石的形成过程(掌握从生物群、经过死亡群、埋藏群,到化石群的化石形成过程及其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2 生物层积中遗体变化的原因与特征(掌握化石形成过程中,风化、搬运、其他动物的再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作用下,化石数量与形态的变化特征)

3 化石埋葬类型的划分及其判断标志(了解原域埋藏,异域埋藏,原地埋藏,搬运埋藏,混合埋藏等类型的含义及其各类埋藏类型的鉴别标志)

4 从化石群恢复生物群的分析方法(了解通过生物年龄结构判断生物死亡的方式,进而判断化石群与生物群间的关系) 第 4 节 人类对化石的认识过程 (通过人类对化石认识经历,从中了解人类认识自然过程)

1.16 世纪“自然哲学”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2.17 世纪“宇宙起源学说”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3.18 世纪自然史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4.19 世纪地质学早期对化石的理解

5.达尔文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第 5 节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 地层系统和地层年代表的建立(了解地层系统和地层年代表建立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生物演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2 生物地层学(掌握生物地层的划分方法 -- 标准化石法,组合法,系谱演化法)

3 古地理、古生态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古生态学、指相化石的含义,了解古生物学在古地理、古生态研究中的作用)

4 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作用(了解)

5 与地球化学及矿产的关系(了解)

第 6 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古生物标本采集、研究的过程,初步了解性状分析的方法及其分类学意义)

1 野外采集(发掘、包装、编号、登记)

2 化石的修理

3 室内研究中的性状分析

( 1 )共性与特性

( 2 )祖先特征与新生特征

( 3 )亲缘标志与生活标志

( 4 )个体变异与群体变异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重点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方式、形态及类型的控制作用及环境对化石形成过程的影响。了解生物生态和生物地理划分。

• 第 1 节

自然地理分区与对应生物组合 (掌握不同环境下、环境因子的作用、生物组合的分类、形态、生活方式等)

1 滨海、浅海、深海及各种环境下的生物组合

2 陆地,河流、湖泊及各种环境下的生物组合

• 第 2 节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了解各类环境因素的)

(了解环境因子 ---- 温度,压力,盐度,基底性质,透光性、地貌、植被、降雨量等的特性及其对生物分布的工控制用)

第 3 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1 生物的形态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重点掌握生物形态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2 生物的觅食类型(了解生物自养,异养-食腐,食泥,食草,食肉,杂食,寄生等觅食类型的特性)

3 生物的运动类型(了解生物漂浮,游泳,假浮游,爬行等运动类型的形态特征)

4 生物的居住类型(潜居,钻孔,洞穴,树栖等)

5 生物的繁殖(了解生物有性,无性,单性,营养体繁殖的概念)

第六章 无脊椎动物学

本章重点 :掌握无脊椎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及主要门类的构造模式,了解各门类的生态类型及相标志、进化趋势及主要时代分布。

第 1 节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1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 1 各分类单元主要特征(了解无脊椎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掌握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主要类别的构造模式)

第 2 节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 化石证据(掌握小壳动物、布尔吉斯软躯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主要特征)

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原因(了解有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成因的各种假说) 第 3 节 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

1 主要类别的生活环境(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双壳、头足、三叶虫等主要类别的生活环境,遗迹化石的地质意义)

2 沉积环境的相标志(了解划分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如遗迹、生物类型)

3 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生物组合(以纪为单位,初步了解不同地质时代不同门类间组合及生物相互关系)

第 4 节 无脊椎动物主要分类单元的进化趋势及阶段

1 进化趋势(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类别的进化趋势)

2 具有地层学意义的进化阶段性(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类别的进化的阶段性)

第七章 脊索动物

本章重点 :掌握脊索动物的鉴别特征及基本构造模式,了解各门类的生态类型、进化趋势及主要时代分布。理解环境演变与脊椎动物重大进化事件的联系

第 1 节 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1 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及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掌握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脊索、神经管及鳃裂的位置与特点)

2 脊索动物的分类(了解脊索动物在亚门级别上的分类系统及脊椎动物亚门在纲一级别上的分类,了解)

第 2 节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1 头骨的演化(了解脊椎动物头骨主要骨片的演化及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头骨特征)

2 脊椎的类型(了解双凹形、前凹形、后凹形、双平形及马鞍形脊椎的特征,了解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脊椎特征)

3 不同运动类型四肢骨的变化(主要了解肢骨形态变化)

第 3 节 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及其特征 (初步掌握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的特征)

第 4 节 脊椎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及其原因

1 脊椎动物演化重大事件(了解脊椎动物起源、羊膜卵的出现 — 由水生到陆生、爬行动物的辐射发展、飞翔起源与鸟类的分异、哺乳与胎生等脊椎动物演化史重大事件的内涵,相关学说的的主要论点)

2 脊椎动物演化事件的环境背景(了解脊椎动物演化事件的时代、与地质构造事件的关系等)

第八章 植 物

本章重点 :掌握主要分类单位的基本特征及构造模式,了解生态类型、进化趋势及演化阶段。

第 1 节 植物形态与分类系统

1 高等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根茎叶的分化及其功能、茎的结构,叶片组成、形态、叶脉、叶的结构等)

2 系统分类与主要单元特征 ( 了解低等植物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其地层学意义;掌握各高等植物门的形态特征,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 ) 第 2 节 进化演化阶段与环境

• 1 自然条件及其分带性(了解控制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现代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带) 1

• 2 进化趋势(以植物演化的阶段为基础,从形态、组织等角度分析植物的进化趋势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3 进化阶段性及其地质意义(掌握植物演化 5 个阶段的特征、各阶段的时代,我国古植物的特殊性)

第 3 节 我国古植物研究新进展

第九章 课程总结 -- 古生物学研究进展与问题

本章重点 :掌握古生物学当前研究前沿与重大发展方向、了解中国古生物学学界近年来的重大发现及其影响。

第 1 节 古生物学研究的主攻方向

1 进化古生物学 ---- 经典古生物学的深化

2 化石埋藏学 ---- 化石形成的环境影响

3 精细生物地层学 ---- 古生物学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连接桥梁

第 2 节 中国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重大发现

第 3 节 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 4 节 制约中国古生物学发展的瓶颈

实习一 化石的保存类型及石化作用

一、预习内容

古生物学、化石的基本概念,化石保存类型、石化作用。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化石的各种保存类型、特点及含义。

2、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以及石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3、对化石的内涵有全面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

参观陈列室及博物馆,参观各种各样的化石,重点了解各类化石的形成过程。

(一)实体化石

(二)模铸化石

(三)遗迹化石

(四)生物与沉积作用构成的化石 如叠层石、核形石等。

(五)假化石如锰质沉积的树形石 (如区别真化石) 。

四、思考题

1、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2、外核与铸型、内核与外核、内核与内模有何关系及彼此区别?

3、何谓硅化?

4、从化石形成的过程阐述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5、化学化石的定义?研究化学化石的意义是什么?

6、化石组合中 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区别标志 是什么?

7、利用古生物资料划分地层的方法与原理

8、利用古生物资料建立地质年表的原理

9、说明生物演化总貌及其阶段性

实习二 资料选读 生物的进化及主要学派介评

1.实习目的 通过资料阅读,使学生基本上了解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并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查阅文献,撰写报告。

2.实习要求 阅读 5-7 篇论文,写出 3—4 千字左右的读书体会,其内容包括 : ( 1 ) 什么是进化论 ? 达尔文主义的主要思想体系是什么 ?

( 2 ) 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进化理论,它们主要特点是什么 ? ( 3 ) 新进化模式不断出现的客观原因 ? 3.参考资料

( 1 ) 张 昀 1998 ,生物进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 穆西南主编, 1993 ,古生物学研究的新理论新假说,科学出版社

( 3 ) B 齐格勒(赵祥麟等译) 1992 ,现代古生物学导论 地质出版社

( 4 ) 进化论选集编辑委员会, 1983 ,《进化论选集》 , 科学出版社

( 5 ) 李 难, 1982, ,生物进化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6 ) 达尔文(舒德干等译) 1859 物种起源 陕西人民出版社

(7) 郝守刚等, 2000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思考题

1 最古老生命的表现形式及存在证据

2 早期陆生生命及其环境背景

3 从生物进化角度解释物种的形成方式

实习三 纺锤虫亚目

一、预习内容

1 纺锤虫的基本构造部分,特别注意构造的空间概念及其在轴向、旋向切面上的表现。

2 纺锤虫的生态部分

二、实习要求

通过对实际标本的观察(手标本和各个方向的切片),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熟悉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能独立熟练地使用。

2、熟悉地掌握纺锤虫外壳的基本构造。准确的判断纺锤虫的切面方向,并能在薄片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切面方向。

3、了解纺锤虫分类主要依据。

4、通过观察,对纺锤虫鉴定方法和步骤有一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纺锤虫的手标本观察方法。

5 熟记 Schwagerina 特征及地史分布,掌握 Fusulina , Neoschwagerina , Verbeekina 等标本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观察薄片 Fusulina , Schwagerina , Neoschwagerina , Verbeekina 及手标本

四、思考题

1 在轴切面和旋切面中各能观察到那些基本构造?

2 试述各时代纺锤虫的特征。

3 试述纺锤虫类演化趋向。

实习四 四射珊瑚

一、预习内容

1 四射珊瑚、横板珊瑚基本构造,特别注意构造的空间概念及其在纵向、横向切面上的表现形式

2 四射构造类型、地史分布

3 珊瑚的生态

二、实习要求

1、能熟练地区分单体的各种形态以及复体的各种类型。

2、能判别切面方向,并能从不同方向的切面上观察各种内部构造以及构造形态。

3、通过构造的观察,准确地指出观察标本的构造组合类型。掌握代表属的特征和时代。从而达到了解四射珊瑚亚纲的主要特点及与构造、形态近拟类别的区分。 4 熟记 Tachylasma 的构造特征及地史分布 , 掌握 Kueichouphyllum , Lithostrotion , Cystiphyllum , Favosites 的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观察薄片 Tachylasma , Kueichouphyllum , Lithostrotion , Cystiphyllum , Favosites 及手标本

四、思考题

1、四射珊瑚与古杯动物硬体有哪些异同点?

2、四射珊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四射珊瑚的生态

4、珊瑚的构造类型及时代分布

实习五 腕足动物门

一、预习内容

1 腕足动物外壳的形态及定向

2 硬体的外部及内部构造

3 主要类别的地史分布及进化趋势

4 腕足动物的生态

二、实习要求

1、掌握腕足动物硬体的主要特征,内部和外部构造名称。

2、通过内部和外部构造的观察,掌握区分背、腹瓣的原则。

3、通过代表属的观察,掌握无铰纲与具铰纲的区别。

4、熟记 Orthis , Yangtzeella 特征及地史分布 , 掌握 Obolus , Pentamerus , Oldhamina , Yunnanellam , Strigocephalus 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Obolus , Orthis , Yangtzeella , Pentamerus , Oldhamina , Yunnanellam , Strigocephalus

四、思考题 1、试从外部特征对比腕足动物背腹瓣主要区别。

2、腕足动物的壳形和构造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3、蠕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进化意义。

4、不同时代腕足动物的共生化石。

实习六 软体动物

一、预习内容

1 腹足纲、双壳纲及头足纲外壳形态

2 腹足纲、双壳纲及头足纲硬体构造模式

3 腹足纲、双壳纲及头足纲地史分布

二、实习要求

• 掌握腹足纲和双壳纲硬体基本构造,正确判断螺壳的旋转方向和左右壳。

• 掌握鹦鹉螺类的硬体构造

• 掌握菊石类的硬体构造,重点掌握缝合线类型及其分布时代

• 熟记 Claraia , Maclurites, Sinoceras, 特征及地史分布,掌握 Lamprutula ,, Naticopsis , Manticoceras, Armenoceras 的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Claraia , Lamprutula , Maclurites , Naticopsis, Manticoceras, Sinoceras, Armenoceras

四、思考题

1、腹足、双壳动物特殊的地层学意义

2、头足类缝合线的发展趋势及地层学意义

3、试比较腕足动物与双壳类、腹足类与菊石类硬体构造区别

4、在地质历史中,双壳类和腕足类互为消长关系的内涵

实习七 三叶虫、笔石动物

一、预习内容

1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 三叶虫头甲的构造模式

3 笔石动物的胞管类型

4 三叶虫和笔石主要类别的地史分布

5 三叶虫和笔石的生态

二、实习要求

1、掌握三叶虫背甲(主要是头盖和尾甲)的主要构造

2、掌握笔石类的构造模式(发育方式、胞管类型)

3、了解三叶虫、笔石的分类依据

4、熟记 Redlichia, Monograptus 的地史分布和形态特征,掌握 Dorypyge, Drepanura, Ninginolithus, Climacograptus, Tetragraptus, 的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Redlichia, Dorypyge, Drepanura, Ninginolithus, Monograptus, Climacograptus, Tetragraptus,

四、思考题

1、三叶虫面线类型及其功能?

2、不同生态类型三叶虫在形态、分布、演化速度及保存上有何不同?

3、笔石动物分类归属的证据有哪些?

4、三叶虫和笔石的共生化石有哪些?

实习八 脊椎动物

一、预习内容

1 脊索动物的特征及 分类

2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变化 3 分 类理论与分类方法

二、实习要求

1、掌握脊椎动物为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脊椎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

3、了解环境进化对动物进化的影响与作用

4、掌握 Bothriolepis, Lycoptera, Tyrannosaurus, Mamenchisaurus, Archaeopteryx, Hipparion, Equus, Stegodon d 的地史分布

三、实习内容

Bothriolepis, Lycoptera, Tyrannosaurus, Mamenchisaurus, Archaeopteryx, Hipparion, Equus, Stegodon 的模型或部分标本

四、思考题

1、鱼形类外骨骼的演化趋势及其原因

2、恐龙绝灭的假说及其证据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及其环境意义

4、简述脊椎动物的重大进化事件及对应的环境演变

实习九 植物

一、预习内容

1、主要分类单位的基本特征及构造模式

2、植物的主要演化趋势及演化阶段

二、实习要求

1、熟悉高等植物分类系统,掌握主要门的特征及化石代表。

2、了解真蕨、种子蕨叶形态结构、小羽片类型、脉序等

3、熟记 Lepidodendron, Sphenophyllum, Calamites, Cladophlebis, Nilonia, Ginkgoites, Cordaites, Podozamites 的地史分布和分类位置

三、

实习内容

Lepidodendron, Sphenophyllum, Calamites, Cladophlebis, Nilonia, Ginkgoites, Cordaites, Podozamites

四、思考题:

1、植物演化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简述植物与动物演化阶段一致

3、用古植物的例子说明何谓器官属?何谓形态属?

实习十 古生物学综合实习

一、教学基本思路及实习要求

本次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基本地质素材(包括未定名化石标本及化石产地地质剖面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知识,掌握化石的鉴定方法、步骤,进行化石的鉴定和时代分析。学会利用资料,就实习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实习内容

对所提供的未定名化石标本进行鉴定,鉴定的详细程度以满足地层分析要求为原则。在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所提供的地质剖面进行分析,最终提供化石鉴定报告和地质分析报告。

三、实习步骤

• 根据化石构造特征,首先确定标本的高级别分类

• 根据课堂上所介绍的该类化石鉴定的主要依据,参考所提供的《各门类化石鉴定手册》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定名。

根据上下层位的化石时代分布资料,分析所鉴定的化石在时代上是否有矛盾,进行初步鉴定校对

• 编写化石鉴定报告

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位置,确定含化石层的地质年代

简要分析地质演化历史并形成报告。

四、化石鉴定报告格式要求

化石鉴定报告格式要求规范,包括以下部分

1 材料; 2 主要特征; 3 主要分布时代; 4 在本剖面上的确切时代

五、地层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各时段的划分; 2 沉积环境演变; 3 地质发展简史

六、思考题:

1、总结地质历史主要阶段的生物组合的主要特征 2、总结有明确地层时代意义的生物门类或生物构造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教学大纲

《门类古生物学》教学大纲(材料)

《古生物学》教案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5实习化石名单

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古生物学”课程的意义及教学特点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