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4、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聊聊“我的志向”。

1、板书:志。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2、板书:立志.说说你立下的志向吧。

3、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疑惑不解 灯红酒绿 吵嚷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巡警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惩处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租界

(①课件介绍时代背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当时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欺负我们,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 (②再横向朗读,说说读到“衣衫褴褛”时,仿佛看到了什么。③最后齐读词语。)

3、再次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 第一件:耳闻中华不振 第二件:目睹中华不振 第三件:立志振兴中华

总结:概括时要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

4、通过读书,你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把它画下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1、伯父和少年周恩来的对话。

从伯父的语言中体会伯父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2、第八自然段。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考谁做了什么? 妇女 哭诉 洋人 得意扬扬 巡警 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 紧握拳头、敢怒不敢言

(2)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这段话,就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位不幸的妇女身上吧。 ①想象这个妇女的亲人会是谁?

②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妇女会对哪些人哭诉?又会哭诉些什么?

③面对着不幸的妇女,假如你就是那位巡警,你会怎样做?

④但是文中的巡警是这样的吗?从哪些词语看出? 你能用“不但„„反而„„”说个句子吗? ⑤面对这样意外的结局,你有什么话想说?

(3)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了,那个肇事者到哪去了? 出示句子: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问: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却还在一旁得意扬扬?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①围观的中国人为什么都紧握着拳头? ②他们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

③惩处谁?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为什么?

(5)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没处说理去! 什么叫“租界地”?课件出示了解“租界地”。 (6)课文中告诉我们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周恩来和他的同学是怎样进入租界的?(闯入)

(7)总结:这就是租界,这就是外国人灯红酒绿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就在这租界里,看着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围观的中国人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8)说一说:

“中华不振”就是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那声声哭诉。 “中华不振”就是 “中华不振”就是 “中华不振”就是

(9)补充资料: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课件展示)解说: ①中国人力车夫穿着像犯人一样的“号衣”用车拉着洋人; ②洋人在大街上当场砍下一个中国人的头颅; ③日本鬼子正在杀害一个无辜的中国孩子;

④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 ⑤多少中国人死在帝国主义的刀枪下,真是血流成河呀! 读到、看到这些,你又想些什么?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振”啊!

3、读写迁移:

(1)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出示,范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

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语文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学更显丰满。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我极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潜能。

一、抓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灵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章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篇幅较长,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讲下来,就会在40分钟内完不成教学目标。于是,我把本节课的重心放在了“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这件事的阅读理解上,因为这件事既是激发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的直接诱因,又能承上启下,贯通全文。深入地体会这段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于理解他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最后,“中华不振”成为课堂上蓄积情感、掀起高潮的一个支点。

二、学习文章的言语形式。

教语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除此以外的东西,都是副产品,都是“非语文本体的”(吴忠豪语)。因此,我没有在人文上过度开掘,而在讲清楚一些简单的背景之后,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言语形式”上。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联,对比的写法,伏笔照应,对妇女、围观的群众等进行内心补白,抓住关键词如“不但„„反而„„”等,深入体会“中华不振”,并用“中华不振”来练习说话。

三、拓展文本,直面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课堂上,学生的愤怒之火已被点燃。为了把学生这种情感引向另一个高度,我出示补充材料,让孩子直面历史,让孩子心海难平,让孩子心有所向,让孩子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报国之情。与少年周恩来的心灵产生了共鸣。直至课的尾声,通过学习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让学生们明白祖国的未来要靠他们。

结束了这课的教学,我静下心来,不断反思。激发学生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这种情感延续下去更重要。整堂课上学生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去朗读、去感悟感觉还有欠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