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市刘英小学 叶青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本教材分析来自教参) 【全文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想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向其学习。

第一课时(简案)

【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3、了解周恩来有关事迹,初步感受他的伟大。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出示周恩来各个时期的照片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课件自动播放,教师适当讲解)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

2、重点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读思考:课文写了周恩来的哪些事情?

2、读后汇报,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四、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这部分写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抄写课文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案)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所以本课教学力图创设情境,使学生穿越时空,再现当时的场景,体会少年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深入理解“中华不振”“中华崛起”的含义,通过引读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

【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心路历程。养成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准备】有关租界和周恩来的多媒体课件 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语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几岁的时候说的?你知道,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誓言吗?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哪些地方使周恩来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1、自由读第

7、8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师:在租界里,周恩来看见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2、师:谁来读一读?

教师引读。加上“然而,可是,但是”等关联词引读

设计意图:加上关联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关联词的使用,一方面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3、师:年少的周恩来不知道租界是怎样的,那看了这段文字描述后你知道了吗?出示租界资料(课件出示,讲解) 看完图片之后再读一读这句话。

4、还有哪些地方使周恩来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课件出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生命。他们急忙奔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位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中国巡警不帮助中国妇女,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没有说理的地方?

看到这个场景,你有什么话想说?

他们紧握着的仅仅是拳头吗?不,还紧握着无奈,(读一读)紧握着痛苦,(读一读)紧握着屈辱(读一读)„„

5、再读一读

6、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敢出手?(中华不振啊!)

(课件出示)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陈述句)

7、在外国租界里,哪些人不敢怎么样?

中国人谁都不敢怎么样,那么到底谁敢怎么样?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同学们,看着这一切,你们的心里的滋味怎么样?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任由外国人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有泪只能往心里流,这其中的苦涩滋味你知道吗???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

过渡:是呀,这就是“中华不振”那么什么叫“中华崛起”?

10、同学们刚才说的正是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定要让中国强大起来,一定要把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可是,作为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子,有什么办法呢?怎么样才能振兴中华,让中华崛起呢?

设计意图:本课时重点围绕“中华不振”展开板块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租界”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当时中国的落后;然后从周恩来亲眼目睹到的洋人轧死中国人还得以扬扬,中国巡警不帮中国人,反而责骂中国妇女,旁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的情景,激情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不振”,然后具体化“中华不振”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中华不振”。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恰好,一次修身课上,魏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父母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2、听着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周恩来都在静静的思考:

明白道理固然好,可是中华不振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明理有用吗?做官可以谋求自己的荣华富贵,可是,在洋人面前只能忍气吞声,就像丧家犬一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引读:于是当魏老师请他回答的时候,他(清晰而坚定)的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铿锵有力)的重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课堂小结。

1、引读:正是这铿锵有力的誓言,伴随着周恩来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当求学路上遇见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革命途中充满坎坷的时候,他总是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振兴中华”这一崇高的目标,陪伴他光辉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惦念着百姓生活,惦念着国家建设,他的一生是实践誓言的一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鞠躬尽瘁!”的一生!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适当的引入周恩来后来的成就岁月,让学生明白,周恩来并不是一时冲动而说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的确确陪伴他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四、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阅读有关周恩来的书籍,加深对周恩来的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树立远大的理想。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沉思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