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生字词卡片,预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资料。

3、教师制作助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激情怀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吗?你们了解的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相应回答。

学情预设:由于周恩来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即便是查阅了资料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学生的回答有可能只言片语,有可能张冠李戴。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教师活动:我也找到一些有关周恩来的资料,想和大家分享。愿意一起去看看吗?(课件出示:周恩来,一百多年前出生在江苏淮安,年轻时赴日本、法国留学。1921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忙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府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之所以成为一个伟人,是因为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一个远大志向。)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仔细听,了解伟人的生平事迹。

媒体运用:出示几张周恩来不同时期的照片,配以背景音乐和教师的画外音,激发学生崇 敬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精彩的描述和精致的课件充分吸引,使学生由起先对周恩来的陌生,到渐渐地的认识,并产生了想了解他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去。】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25课。 学生活动:(齐读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活动:(指着“崛”字)这个字刚才同学们字音读得很准确,那你能说说用什么方法 记住它呢?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学过的字和识字方法回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如下回答:

1、刚刚学过的《蟋蟀的住宅》一课中“挖掘”的“掘” 字,提手旁换成山字旁,就是“崛起”的“崛”, 这是换一换的方法;

2、大山 的“山”加上屈原的“屈”就是“崛起”的“崛”,这是加一加的方法;

3、屈

原站在高山的旁边,打一字,这是猜谜的方法„„(如果合情合理,教师均要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顺学而导,及时抓住课题中的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会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同时,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激活学生勇于创新的思维火花。】

二、读故事,识记字词促能力

教师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的少年时代,了解这个故事。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 文,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教师活动:刚才老师听到一片琅琅的书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相信文中的生字词一定难 不住大家,有信心挑战吗?

学生活动:大声、响亮地回答:有! 教师活动:

1、(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识这些词吗?会读的就大声地读出来。(指名读。)

2、[多媒体课件]现在可要读得更仔细了,因为带音节小帽的生字是我们这节课必须会认的。还是先读给同桌的伙伴听听。(指名读。)

3、[多媒体课件]]现在这些生字的朋友要离开一会了,还要把音节小帽摘掉,这时你们还认识吗?自己大声地读出来。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些字呢?(在学生 读的过程中给这些生字练习组词。)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读带拼音的词语、去拼音的词语、去拼音的生字,并说 说识记方法和练习组词。

学情预设:学生如果出现读错的情况,教师以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其他学生纠错正音,再让 该学生把正确的音多读几遍。

媒体运用:运用课件,逐页展示,分层教学。第一屏,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第二屏,出示 去拼音的词语;第三屏,出示去拼音的生字。由词到句,由熟字到生字,难度 逐步加大。

【设计思路:通过分层教学,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度逐步加大加深,挑战力也越强,学生的潜力就会得以开发,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独立识字、记字的本领得到培养。】 教师活动:在这些会认的字中,有些字我们还要学着写一写。(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在这些字中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各自发表观点,说明难写的理由。

学情预设:有学生可能会认为“嚷”比较难写,因为笔画多,容易疏漏;有学生可能会认为“巡”比较难写,因为笔画越少,间架结构越难摆。(教师在选择示范字时,可以遵循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媒体运用: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件中出现,可以做到学生指哪儿,教师就点哪儿。

【设计思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教师重点指导的生字集中在学生意见最多的那个字上,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就会增添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的学习我做主。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此时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书写、示范写。 学生活动:学生摹写,评议同学的书写。

三、理思绪,遥想当年心难平

教师活动: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文中几次出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 用“ ”划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活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段落]谁愿意读一读。

学生活动:指名3-4位学生大声地读划线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媒体运用:将文中两次出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集中在一屏上,加深对这两句话的 印象。

教师活动:读完后,你有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吗?那就带着这些问题默读1-8自然段, 也许你会明白的。

学生活动:学生默读、思考,说说自己弄明白的一些问题。

学情预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文章的核心,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谁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怎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问题并不难,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读课文,在文中寻求答案,自主解决。)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自主探究的创造性也是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得以训练和强化的。如果教师能时刻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教师活动:正因为“中华不振”(板书),才使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1-8自然段中几次出现了“中华不振”? 学生活动:学生圈划并回答是两次。

教师活动:伯父当年和周恩来路过一片繁华、热闹的租界地时,伯父第一次对周恩来说了 这句话。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当年的情景吧! 学生活动:女生读周恩来说的话,男生读伯父说的,师读旁白。

教师活动:对于伯父说的话,周恩来始终记在心里,他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那他会怎 么想呢?他仅仅只想这几个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他还会想些什么?文中用了省略号表明他还想了很多很多。这些问题让他想不明白,想不清楚,不能理解,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生:疑惑不解)就让我们带着疑惑不解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读出文中问题,也可以联想一些与当时场景相吻合的问题。而后学生 齐读,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学情预设: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与当时场景不相吻合的问题,教师不必深 究,要一带而过,以免纠缠不清,偏离主旨。

媒体运用:出示文中让周恩来疑惑不解的几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提示。

教师活动:周恩来带着这么多的问题走进了租界地。我们也随他一起回到当年吧![多媒体课件]师讲解:一百多年前,由于“中华不振”,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他们霸占我们的土地,欺负我们的百姓,人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周恩来就是在租界地,亲眼

目睹了一件事情之后,使他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自己读一读

7、8两个自然段,了解这件事情。

学生活动:学生轻声、自由地读

7、8两个自然段。

媒体运用:出示几张旧中国租界地的照片,配以背景音乐和教师的画外音,激发学生愤恨

之情。

教师活动:知道是一件什么事了吗?周恩来就是从这件事中真正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

义,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复述租界地的故事,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教师活动: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周恩来,回来后,他的同学常常看到他一个人在沉思,谁也

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们知道吗? [CAI] 媒体运用:再一次出示文中两次出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思路:通过多种方式地读,既便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又能领悟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内涵。真正做到以读促讲,以读激情,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也因为朗读的多样化,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事半功倍。此外,教师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还体现了层次性。由自由轻声地漫读到分角色解读,再到联想后的思读,进而到默默地悟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触。】

教师活动:当他第一次说出这句话时,他是怎么说的?你能读一读吗?第二次说这句话时, 又是怎么说的?你还能读吗?

学生活动:先同桌互读,再指名读,读出语气,读出感受,并评议。 教师活动:12岁的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为的是“振兴中华”(板书),文中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回味的地方,我们将在下节课时,再去细细地读一读。

【设计思路:这一次读比起第一读,其中的情感与语气会更加到位,因为有了铺垫,因为有了积累,因为有了震撼内心的触点。而此时,应该是学生情感全面爆发的高潮。】

四、谈志向,努力读书为崛起

教师活动:同学们,在旧中国,少年周恩来就有这般的抱负和胸怀,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 了,你们又该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活动:任由学生尽情抒发内心情感。(可以指名10位左右的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为中华繁荣而读书”“为中华奋起而读书” “为中华科技进步而 读书”“为中华富强而读书” „„教师要顺学而导,肯定他们的回答与少年周恩来的志向是一致的。

【设计思路: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到达了顶点,任由他们抒发、畅谈,并给予高度赞扬, 更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相吻合,学生的体会与感悟会越发深刻。】

教师活动:你们的志向和周恩来是一样的,那其他的同学也有这样的志向吗?那就让我们 一起用清楚、坚定、铿锵有力地话语说出来吧! 学生活动:学生饱含激情地齐读课题,与课始呼应。

【设计思路:此时读课题与课始读课题,所传达的信息就大相径庭了,课始读课题是了解知识,走进文本,课末读课题是升华情感,走出文本。】 板书设计:

振兴中华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2006年 全国第四届“百千万工程”示范课一等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