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厘米 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38:0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简解:“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知道1厘米有多长。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理念: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建 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认识厘米的教学是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主要有: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3、用厘米量,学习测量方法。(1)书上第2题,掌握测量方法。 (2)自己动手画已知长度的线段。

三、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四、拓展铺垫:“现在能知道桌子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你知道黑板有多长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1.师:我们小朋友每天都伏在课桌上认真学习,那么大家知道每天和

我们相伴的课桌究竟有多长呢?(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

师:老师发现大家说的结果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师:那么要想得到一个统

一、准确地测量结果,可以怎么办呢?(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

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

师: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

二、借助直尺,认识cm

1、认识尺子

师:直尺上藏着许多小秘密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下,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位吧!(汇报交流)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看的更清楚,老师做了一把放大了很多倍的尺子,和你的尺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生:也有数字。

师:谁能按顺序读一读尺子上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从几开始的? 生:0。

师: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 生:开始。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什么?(让学生找到刻度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在什么样的线下面?(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数字在长刻度线下面) 师:尺子上除了有数字和刻度线,还有什么? 生:字母cm。(板书:cm)

师:在这里读cm,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尺子上哪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 (让学生找到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cm。)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你就能比划出1cm有多长了,试试吧!

师:能从老师的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指名交流。(出示课件) 师:细心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课件出示许多的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在老师为你准备的学具里面也有1cm,它是谁?纸条。为什么不是大米粒?让学生说理由。

师:像老师这样,将纸条用手指捏住,轻轻拿出来,放进去,拿出来再放进去,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出1cm很短,是呀,我们通常用cm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板书:测量较短物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自由发言)在你的手上也能找到1cm,你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cm。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cm,现在,我带你们去尺子王国里转一转。 师:你知道小刀的长度是几厘米?(生说出7cm,汇报想法) 师:红色线段长度是多少?5cm。你认为数起来容易吗?

生:容易。当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指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这第三把尺子上测量的红线的长度是9cm,对不对?(让学生说清理由)渗透“用右面的数减去左面的数”这种方法。

4、用厘米量。

师:(出示P51页第2题)红色线段有几厘米,谁来估一估?(生交流估计结果)

师:怎么知道估的准不准呢?(量一量)

用投影展示学生量的结果,最后集体交流

师:谁刚才估的9厘米,太棒了!下面再来试一试测量蓝色线段长度。(交流) 师:课件出示三种量法(P51第一题)

师:瞧!这是三位小朋友测量物体的方法,用手势告诉我对或不对,演示手势,让学生分别判断,并说明为什么不对。

师: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5、画已知长度的线段。

师:现在老师希望大家画出一条4厘米长得线段。(展示交流) 师: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小结画法)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铺垫:

如果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

推荐第2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测能力,以及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及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自己课桌的长和宽。

说一说自己课桌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一样呢?

2、观察课本的长和宽。

谁能说一说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讲解说明: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直尺。

小结: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边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1)介绍刻度。

直尺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刻度是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样长的一段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3)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5是几厘米?从几到几也是5厘米?用手比划2厘米、5厘米的长度。

2、量一量。

(1)量自己铅笔的长度。 估一估,铅笔的长度。 相互协作量出铅笔的长度。 说出是怎样量的。

教师师范讲解,测量时,铅笔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先估计课本、铅笔盒的长度。再用直尺测量

3、画一画。(1)学习画线段

教师一边师范讲解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学生自己尝试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并说出原因。 2“想想做做”第

2、3题。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帮助;教师引导,帮助订正。

3、“想想做做”第

4、5题。(1)先估计 (2)动手测量

(3)交流讨论,帮助指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相互检查,最后指名说出画线段的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先对准0刻度点上一个点。

2、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4 的地方。

3、在对准4的地方画另一个端点,并在线段上写上4厘米。

推荐第3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 学生汇报结果。

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质疑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

1、

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你们想想看,红色这一段是多长? 生:是1厘米长。 生:是2厘米长。„„

师:到底是多长呢?(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 生:从刻度1到刻度2。(师点击课件反馈) 生:从刻度2到刻度3。(师点击课件) „„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生:图钉的长是1厘米。 生: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

(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三、用厘米量

(一)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生:6厘米。 生:4厘米。 生:5厘米。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扶手”的长度吧。 (学生测量“扶手”的长度) 师: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长几厘米? 生:9厘米。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桥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于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大赛举行得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比赛呢?

(二)测量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和墨水瓶的高,并做好记录。比比哪组量得又快又准。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 生: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以用软尺量。

师: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皮尺、卷尺等(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软尺,拿出来看一看。下面你们可以用软尺,也可以用直尺,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量。

(学生开始测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长,有的量同伴的肩宽,有的量自己的腰围,有的量手臂长,有的量桌子的长,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后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有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推荐第4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厘米的认识,先教学生认识厘米,再教学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长度为8厘米的纸片 学具准备:直尺、生字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看这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尺子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尺上有什么秘密? 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这儿有一把放大的刻度尺,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说看到有数字,0、

1、

2、

3、4……). 我们大家来读一下。这些数字是尺子上的数。(学生齐读) 尺子上还有什么呀?(许多长长短短的小竖线)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叫刻度线,在每条长的竖线下面都对应一个数字。这条刻度线下面对应着1,是1刻度线;这条刻度线对应着2,是2刻度线;最左端这条长刻度线下面对应着0,叫0刻度线,在这里表示起点。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尺子上有什么呢?(厘米) 仔细观察你的直尺上写着什么?(字母cm)

这两个英文字母,你们猜猜它表示什么(表示厘米。)

对呀!这两个字母就是厘米的英文写法。

(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 cm )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厘米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小朋友们,你知道1cm有多长吗?猜一猜

看这把放大的尺子,左边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也是厘米,那么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呢?你们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吗?拿出你的刻度尺,找一找:0刻度在哪里?从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从1到2是几厘米?从3到4呢?同桌说一说。

(学生上台指指0刻度在哪,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3到4是1厘米。)

同学们发现了每相邻两个数字中间这一段就是1厘米或一大格就是1厘米。

咱们已经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同学找一找,有哪些物体长度是1厘米?

找找我们的小手上有没有1厘米? (食指指甲的宽度。)

找找我们的生字本上有没有1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也找了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那么想知道2厘米、3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同桌互相监督,说一说。

(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为什么这是2厘米?

(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

你的意思是说0到1是1厘米,1到2是1厘米,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说得真好,大家掌声送给他。他在认真思考真棒。

谁还找到其他的2厘米?

(从2到4)

4、用厘米量一量

尺子不仅秘密多,它的本领还很大,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出示课件例3)数一数,蜡笔的长度是几厘米,线段长的长度是几厘米,完成62页例3。

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数的,测量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说一说,数一数)

仔细观察,在量蜡笔长度时,蜡笔的最左端和尺子的什么对齐?蜡笔的方向和直尺的方向又怎么呢样呢?

(蜡笔的最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蜡笔的方向和直尺的方向一样) 发现蜡笔的右端对着的刻度和蜡笔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都是8)

现在老师这有1个长方形纸片,谁来教教老师怎么测量呢? 教师展示:故意把直尺的最左端和纸片的左端对齐,(不对,应该是和直尺的0刻度对齐),直尺故意放斜,(不对应该和纸片方向一样),教师慢慢移动直尺,直到方向一样,(学生可能会说好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课件)说一说哪一种量法正确?为什么呢?小组间讨论。完成6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判断,小组活动) 谁来说说? (第一个,错) 为什么?

(长方形纸没有和0刻度对齐) 第二个,……;第三个,……。

2、看来大家都掌握了,继续挑战,(出示课件)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动手数一数,量一量,看看数的和量的一样吗?找其中1条线段给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量的。

(小组活动,1人上台演示)

大家仔细观察,第一条线段的最左端和最右端所对应的数和线段长度的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

(用一个减法算式表示,4-1=3)

不用数,只用计算你能说出线段的长度吗? 谁来说说?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测量时是厘米帮忙,现在愿意给老师帮忙吗?量一下教室的长吧。

(啊)

怎么了,有困难吗?

(太长了)

是啊,用厘米作单位只是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测量较长的物体会用其他的长度单位,我们以后再学。好下课!

推荐第5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授课人:唐 鑫 学 校:西湖小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是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直尺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边看边想三个问题:第一,故事里都有谁?第二,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第三,怎样做才能使阿福的衣服正合适?(师播放多媒体)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阿福,师傅和徒弟

师:第二个问题呢?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同桌讨论)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真聪明!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 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让阿福穿的衣服正合适呢?

生 :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如果学生说用尺子量,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提出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还没有统一刻度的尺子,只能用拃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课前让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发现了尺子上的什么秘密?(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

1、

2、

3、

4、

5、6„„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0表示什么? 生:没有。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仔细看,0在尺子的最左端吗?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左端。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这是厘米的英文名字,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评析: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谁知道从数字0到数字1这段长度是多少?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一厘米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了,每相邻2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现在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小手的食指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现在用你的拇指与食指的底部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一厘米可真短啊!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学生活动) 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生动手比划)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别看一厘米很短,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那你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呢?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 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评析: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老师安排了三次活动:在直尺上找1厘米;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吗? 师:从0到2是几厘米?为什么? 生:2厘米

师:像这样的问题谁能再提一个?(生问生答) 师:像这样的几厘米,除了数大格,你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呢?同位讨论一下。

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边的数字减去前边的数字。

4、用尺子测量长度 (1)用完整的尺子测量 ①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咱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课件演示一拃的长度)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 师:这位同学的一拃是多长呢?先估一估,是怎样来测量的? (课件演示)(生汇报)

师总结: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位同学的一拃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 ②量自己的一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先自己估一估,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 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 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

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没有尺子,可以用自己的拃来测量。 ③深化感知

课件出示量铅笔,让学生从测量方法上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断尺子测量

同学们,老师刚才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但是老师的任务还没完成,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帮帮老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1:从刻度2 开始量。这支铅笔包含几个一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生2:可以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

师总结用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5、认识线段

师: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黑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生汇报)

师:对准0刻度线画了一个圆点,然后沿着尺子画了一条直直的线,在线的末端再点上一个圆点,像这样的图形,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师总结线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到黑板量出线段的长度。 师: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先让学生说画法,教师总结。

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

1、闯关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习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觉学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挑战成功的老师有奖励。

第一关:量一量,填一填 第二关:填一填,看看谁是冠军

[评析: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练习的实效性]。

师:闯关成功了吗?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测量儿歌)

2、课后作业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手腕一周的长度,用直尺能不能量?如果不能,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评析: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活用知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2、教师总结。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各位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厘米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创设了富有情趣的“阿福做新衣”的动画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引起认知冲突,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中我重视多让学生体验,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的理解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体验1厘米呢?“看一看”——通过观察在尺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比一比”——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有多长,然后比划给同位和老师看;“找一找”——生活中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联系生活,拓展个人想象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使学生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每次实际测量物体长度之前,都让学生先进行估测,例如,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一拃的长度,再量一量,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使学生在比较中估测意识不断增强,估测能力不断提高。

4.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把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当然这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虽然这节课我努力地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总是感觉孩子们都不轻松,我在这节课中说的话较多,废话也比较多,课堂语言不够简练。

2.对学生激励性语言方面比较匮乏,这也是在平常教学中最大的缺点。

3.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及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在某些环节的问题设计上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4.认识几厘米的环节对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方法指导,处理得不太到位。

5.对于线段的画法强调的不严密,没有明确指出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的具体画法。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要一节好课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对课堂的掌控,对教材的挖掘等。我知道自己的阅历还很浅,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特别是自身素质及课堂驾驭能力方面,我会在反思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推荐第6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课书第三册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书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要量出课桌的一些长度。

师:用什么方法来量呢?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量一量。生汇报。

师:大家想的方法真多呀!那为什么我们说的数不一样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通常用尺来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尺。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

1、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生拿出自己的尺,跟老师的尺比一比,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①尺上有许多数。②有许多竖线,并有长短。③还有“厘米”。(板书:厘米)

2、师:尺上面最小的数字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师:尺上的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然后教学刻度0。(课件闪烁刻度0)刻度

1、刻度

2、刻度3„„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用它来作单位。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师: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伸出我们的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睁大眼睛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闭上眼睛想想。

2、你还能从尺上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你是怎样找的?

3、师:小朋友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我们每人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一边的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来。

生:①摸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每一边的长是1厘米。”

②摸出火柴盒,指着一边说:“它的长是1厘米。”

③摸出长约1厘米的图钉,“图钉的长是1厘米。”

4、你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出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呢?(学生举例。

(三)自主认识几厘米

1、那么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几厘米呢?把你找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谁来说说你找的是几厘米?怎样找的?你们认为他找的对就鼓掌表扬一下。还有不同的找法吗?

3、大家用各种方法找出4厘米,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比较得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

(一)同桌合作交流,探索测量的方法

1、我们已经认识了尺,那咱们一起用尺来量一量好吗?

2、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分工,一人量书签长边的长,另一人量短边的长。量好了两人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谁跟他量的结果不一样?你是怎样量的?(有意识找几个错误的量法)为什么从刻度0开始量?还有其它量法吗?量物体长度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4、学生小结: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当然从刻度几开始量也行。

(二)自主尝试画线段。

(1)小朋友学会了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哪你能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你是怎样画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大家的画法不一样,但都是4厘米。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你还想量什么物体的长?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厘米

画线段: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再点一个端点

推荐第7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认识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找1厘米长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1)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同学猜一猜,知字去口来添豆。(短)那哪位同学知道短的反义词(长)。

师:你们的课桌面和老师的课桌面相比较一下,这两个哪个长,哪个短呢?能看出来吗?

师:对,你们很聪明,那到底我的比你们的长多少呢?要找答案怎么做呢?

生:量一量

课桌面的有多长同学们试着去量一量吧。

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2)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新课教学,感知1厘米。我分四步进行教学。

(1)认识尺子。

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生给出答案

师:看老师这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和同学们的尺子比一比,老师的尺子光光的,还缺少什么呢?

生:(缺少一些竖线和数字)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

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师: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4)找生活中的1厘米:请在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生观察,汇报。 (5)认识几厘米

数一数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4厘米、6厘米中呢?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三:学习测量方法。

1、动手实践,探索量法

出示已经裁好的纸条

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现在咱们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请看这是一张纸条,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量它的长度的,并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看谁看的最仔细。

教师演示量纸条的过程,学生观察,说出纸条的长度 。

2、谈话: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但是,老师却碰到了一些数学小马虎,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马虎在量物体时是如何做的?

1)你认为他量的对么?哪儿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2)这种量法对么? 3)第三种呢?

作为朋友,你想告诉小马虎在测量物体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发表建议。

老师也想告诉他:先放好尺子,再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线段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不但总结了量物体的方法,还帮助了数学小马虎。

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在作业纸上,有两条线段,请量出它们的

长度。

并记录下来,然后再比一比,那一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四、总结课堂,评价学生。(1分钟)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推荐第8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

信息窗1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现,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直尺(每个学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个学生一根)。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听,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动画。

教师:同学们,阿福的新衣服为什么变短了呢? 学生:

1、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教师评价:你说的有道理,请坐)

教师:还有同学想来回答吗?

学生

2、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你说的真好,请坐) 教师:那怎样做衣服才不会变小呢?

学生1: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就好了。(你真聪明,知道用同一个人的拃量)

学生2:用尺子去量一量。(教师评价:这个主意不错) 教师: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想要获得统一的结果,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教师:为了测量的准确,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现在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有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分钟)

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教师:同学们现在将尺子放下,然后坐端正。XX同学你从尺子上都发现了了什么?(多媒体展示尺子的图片) 学生1:尺子上有数字

教师: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数字吗? 学生:0、

1、

2、、、、、

教师:这些数字是尺子的刻度,那这些数字是从几开始的? 学生1:从0开始 教师:这个0和我们以前学习的0一样吗?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的0是什么意思?这个0什么意思? 学生:以前的学的0是没有的意思

教师:你记得真准确,以前学习的0表示没有的意思。尺子上这个0表示尺子的起点,称为0起点,是尺子开始测量的地方。 教师:谁来说一说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尺子上有很多长的、短的线

教师:这个同学观察的真细心,这些长的、短的线就是刻度线。还有什么呢? 学生:cm

教师:对,这个同学注意力真集中,这么小都能看到,板书cm,字母cm表示厘米,是尺子的国际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厘米。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学生比划

教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教师:我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教师:从0刻度到1刻度,这两个长的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注意说话的完整) 学生: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教师:说的很好,请坐

学生:2刻度到3刻度是1厘米。

教师:你找的真准,看这些都是1厘米,那我们总结一下,尺子上的每一大格是1厘米,或者说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教师:你能对照尺子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举起来看看。 教师:同学们请放下

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比的更准确些,我给同学们准备了短的的小棒,拿出那根短的小棒,将小棒夹到两个手指中间,轻轻拿掉,手指不动,这两个手指中间的空隙长大约就是1厘米。再把小棒放回手指中间,再拿掉。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将小棒放到铅笔盒里面。

教师:现在我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回想一下一厘米有多长 教师:好,同学们睁开眼睛坐端正,我们用手势直接比划一厘米,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教师:是不是1厘米很短啊?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教师:你想一想,我们身边或身上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展示图片) 学生:图钉或手指的宽度。 教师:你说的真棒。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吗?

教师:你找的真准确。

教师: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学生:我能找到3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 教师:为什么

学生:0刻度到3刻度之间有3个大格,就是3厘米。 教师: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测量小棒的长度吗?(先让学生自己去测量),现在从信封里拿出长的小棒,自己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请你上来演示一下。

教师: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首先将小棒放平,不能斜着放,将小棒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小棒右边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小棒的右边对着5,那小棒的长度就是5厘米(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小练习)

现在你用我们学的方法重新测量一下小棒的长度。(一起说你测的小棒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测得真准确

教师:刚才我们在测量小棒的时候是从哪开始测量的。 学生:0起点或0刻度线。

教师:那如果尺子上没有0刻度线了,怎么办?看图片,这根尺子没有了0刻度线,应该怎样测量小棒的长度。 学生:从3刻度开始测量 教师:你说的很好,如果尺子上没有0刻度线,我们可以从尺子最左端的刻度开始测量,这个尺子最左端的刻度是几啊? 学生:3 教师:所以从3刻度开始测量,这根小棒有多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我们可以数一数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还可以怎么办? 教师:用小棒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就是小棒的长度。 教师:故事中师傅用拃测量衣服的长短,你知道什么是一拃吗? 教师:一拃就是手伸直,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现在伸出手来我们比划一下,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什么是一拃 教师:你比的非常准确。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拃了,你知道一拃有多长吗?自己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一拃的长度。先把我们大拇指指尖对准0刻度,中指的指尖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师傅的一拃和徒弟的一拃有多长 教师:现在知道为什么阿福的新衣做的又瘦又小了吧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家以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二,达标检测

推荐第9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一、感受多样的度量长度的方法。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一条红的一条蓝的(红色2拃,蓝色2拃多),你能一眼看出哪条线段长吗? 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 预设:用直尺量一量。 师:古时候在没有发明直尺的时候,他们是怎样来量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这个办法可神气啦。像这样,张开五指,这样叫一拃。 师:老师用拃来量,你们来数一数。

小结: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比如张开手臂的长度,脚的长度,身体的高度等等。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把尺子。

二、统一长度单位。

活动:用拃做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预设: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预设: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三、建构1厘米的表象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师:为了记住它,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跟着孙老师一起说一起做。 师: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小嘴张开一厘米。边说边做。 师:比划的对吗?用尺子量一量。

师:看着它,闭上眼睛想想看,1厘米有多长呀。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估一估它可能是几厘米,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推荐第10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

《认识厘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

学校:__城北中心小学

学科:

数学

姓名:

杨威

时间: 2013年7月5日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通过创设摆一摆数学作业一边有多长的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大量的操作、体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厘米,体会1厘米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随后又安排了实际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发展学生的测量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这是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流程: 引起冲突导入新课 观察、动手认识厘米 操作测量物体长度 总结提升、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引起冲突、揭示课题、建立1厘米观念 1.任意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数学作业本的一边有多长

2.创设情境:按照学生摆出的结果去印刷厂定制数学作业本,工人叔叔能知道作业本一边有多长吗?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测量中产生认知冲突,突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借助小棒认识1厘米(板书1厘米引出课题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⑴感受1厘米有多长。

用手指夹住小棒,看有多长,把小棒拿开比划一下有多长。 ⑵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差不多是1厘米。 4.借助小棒认识几厘米

⑴用小棒摆出2厘米是多长。解释为什么说摆出的就是2厘米。 ⑵用小棒摆一摆曲别针有多长.(3厘米)解释为什么说是3厘米。 ⑶想象,如果想用小棒摆出黑板一边的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不方便,顺势引出尺子)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获得,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长度,形成了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更好地加深了1厘米的理解。】

(二)介绍不同种类的尺子 重点介绍卷尺、米尺、直尺、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观察直尺、认识直尺

1.观察直尺,看看直尺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介绍刻度线(板书) 重点介绍0的作用(板书:0是起点)

介绍cm是厘米的意思,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 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观察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

二、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几厘米

(一)在直尺上找1厘米、几厘米

1.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哪到哪是1厘米。(总结:挨着的两个数字之间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

2.除了找到这些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解释几厘米!

【设计意图:以1厘米的小棒为具体表象来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几厘米,通过找一找的活动更好地加深了对1厘米、几厘米的理解。】

三、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1.测量铅笔的长度,学生测量、教师巡视。

展示测量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错误方法的对比,突出测量物体长度有哪些注意事项,再次强调0作为起点。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用断尺测量纸条的长度,解决在没有0刻度的情况下怎么办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创设用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境,在测量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

四、总结提升、提出问题

1.那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你都有什么收获啊? 2.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其它想知道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总结收获,强化新知,设计提问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的思考:

一、为什么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在备课之前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数学是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所以学习知识为了使生活更方便。怎样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个道理,并能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呢?于是我在导课的部分设计了为孩子定制作业本的情景,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到测量单位不统一测量的结果就不同,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结果不统一就会很麻烦,是孩子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怎样使孩子更好的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在试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孩子理解什么是几厘米时有点困难,那怎样让孩子认可直尺上一段就得1厘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呢?于是我在认识直尺之前,设计了通过小棒认识1厘米,了解1厘米的长度的环节,然后通过摆小棒来找到2厘米、3厘米。随即在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几厘米,有了小棒的直观形象在来认识直尺学生就游刃有余了。

三、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活学活用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的,所有在最后我设计了让孩子自主探究运用短尺来测量物体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还锻炼了孩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1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茂林镇中心小学校 谢荣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页“认识厘米”。

一、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总复习九方面内容。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

1 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本册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一个是继续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第二个我会注重对表内乘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第一阶段就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会通过“角的认识”和“观察物体”等内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

2 良好的空间观念。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会尽力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重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 课时。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 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3 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 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容易接受。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我们班学生我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学生也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中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

探索与创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

4 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为主。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的长吗?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呢?(学生先说后量再汇报。)同学们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新知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人也有这样的困惑,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同,所以他们测量的结果自然会不一致,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5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长度单位我们并不是很陌生,在我们的文具当中就有。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观察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表示起点。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表示长度的单位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那你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l厘米,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大格里又有几个小格呢?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

6 看?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cm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比划一下。

追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2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3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cm、5cm、9cm的长度。 4.教学例3(量一量)。

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7 1.判断题(图略) 2.看谁跳的远(图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拓展

回家后试着以厘米(cm)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1厘米可以用1cm表示放平对齐对准

第12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同学们可要认真看哟,看看故事里里面都有谁,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好,边看边想三个问题:第一,故事里都有谁?第二,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第三,怎样做才能使阿福的衣服正合适?(师播放多媒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故事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生:阿福,师傅和徒弟

师:第二个问题呢?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同桌讨论)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真聪明!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 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让阿福穿的衣服正合适呢?

生 :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如果学生说用尺子量,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提出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还没有统一刻度的尺子,只能用拃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发现了尺子上的什么秘密?(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

1、

2、

3、

4、

5、6……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0表示什么? 生:没有。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仔细看,0在尺子的最左端吗?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左端。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这是厘米的英文名字,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谁知道从数字0到数字1这段长度是多少?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一厘米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了,每相邻2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现在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小手的食指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现在用你的拇指与食指的底部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一厘米可真短啊!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学生活动)

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生动手比划)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别看一厘米很短,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那你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呢?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 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吗? 师:从0到2是几厘米?为什么? 生:2厘米

师:像这样的问题谁能再提一个?(生问生答) 师:像这样的几厘米,除了数大格,你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呢?同位讨论一下。

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边的数字减去前边的数字。

4、用尺子测量长度 (1)用完整的尺子测量 ①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咱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课件演示一拃的长度)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 师:这位同学的一拃是多长呢?先估一估,是怎样来测量的? (课件演示)(生汇报)

师总结: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位同学的一拃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 ②量自己的一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先自己估一估,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 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 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没有尺子,可以用自己的拃来测量。

③深化感知

课件出示量铅笔,让学生从测量方法上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断尺子测量

同学们,老师刚才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但是老师的任务还没完成,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帮帮老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1:从刻度2 开始量。这支铅笔包含几个一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生2:可以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

师总结用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5、认识线段

师: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黑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生汇报)

师:对准0刻度线画了一个圆点,然后沿着尺子画了一条直直的线,在线的末端再点上一个圆点,像这样的图形,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师总结线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到黑板量出线段的长度。 师: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先让学生说画法,教师总结。

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

1、闯关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习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觉学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挑战成功的老师有奖励。

第一关:量一量,填一填 第二关:填一填,看看谁是冠军

师:闯关成功了吗?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测量儿歌)

2、课后作业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手腕一周的长度,用直尺能不能量?如果不能,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2、教师总结。

第13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9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可真精神,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想不想听?(想)

师:有个人叫阿福,他去裁缝店做一件新衣服,店里的老师傅用他的大手量了量,对旁边的小徒弟说记好了身长3拃。阿福走后,小徒弟很认真的学着师傅的样子在布上用他的小手量了起来,1拃2拃、3拃,很快衣服做好了,可阿福一穿上,怎么这么小!师傅一量生气了: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非常的纳闷。 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 师:那怎么办呢?

生1: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师: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厘米在哪呢?就在咱们的小尺子上。

2、观察尺子。

师:昨天让大家回去观察自己的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尺子上有数字,一起读一读。还有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这些线叫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什么?(数字)对着0的这条叫0刻度线,那对着1的呢?(1刻度线)对着2的呢(2刻度线)还有cm。cm也就是厘米,有时候我们写厘米这2个字很麻烦,就可以用cm来表示,又简洁又方便,这就是我们数学的一个特点,简洁美。1厘米可以用1cm来表示。

二、新知学习。

1、认识1厘米

师:那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生1:我发现从0到1是1厘米

师:说的很对,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尺子上只有这个1厘米吗? 生1:从2到3的长度是1厘米。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完整的说一说?

生2:从4到5的长度,从7到8的长度,从10到11长度都是1厘米。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每2个数字之间的这一大格都是1厘米

师:现在像老师这样,把你的小手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现在用你的小手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 (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一厘米可真短啊

师: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 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 生动手比划

师:我这里有一张纸条,它的宽就是1厘米,我来比一比,看看谁比划的最接近1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把长尺子,你能从上面找到1厘米吗?生找

师:那你觉得你尺子上的1厘米长,还是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长?那咱来比一比 生动手比,说发现

生:我发现老师尺子的1厘米和我的1厘米一样长。

师小结:不管长尺子,短尺子,中国的尺子还是外国的尺子,全世界的1厘米都这么长。 师:那你想一想,在你的周围,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这么长? 生1:我发现我的橡皮差不多有1厘米那么厚 生2:我发现记作业的本子差不多有这么厚 生3:我发现我小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快把你的小拇指也放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是不是 师:老师今天还准备了一些东西,你能快速的找到1厘米吗? 师出示物品,生找。

师:同学们找的很棒,老师再来考考你的眼力。

师:我这里有3根小棒,有一根是1厘米,你猜是哪一根? 生:蓝色的

师:你们的意见都一样?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用尺子比一比看是不是1厘米? 生动手比

师:是吗?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生:0-1,2-3,一大格

师:看来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比出来了,这个对大家来说太简单啊,那老师出个难一点的

2、用尺子测量长度

师:拿起绿色小棒,给老师看一看,猜一猜这根多长? 生1:我觉得这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4厘米 生2:我觉得这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 师: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有多长? 生:用尺子量 师:自己试着量一量 生试着测量小棒长度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5厘米

师:同意吗?指着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是把小棒的一头对着0,另一头对着5,这根小棒的长度就是5厘米 师:他是怎么量的?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我们在测量时,把小棒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不过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这么量,(出示斜着的),你觉得行吗?那该怎么办?(小棒和尺子要对齐)

师:那这根纸条有多长?9厘米 师:赶快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量一量红色的小棒吧 学生汇报

师:我们知道这3根小棒有多长了,现在请你安静的把它们送回家。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这么长,还会用尺子来测量,学的怎么样?这么有信心,那老师来考考你。

① 树叶,钉子,铅笔的长度

② 牙刷、小刀的长度。小刀:那该怎么办?出示正确的,对准0刻度线(从0刻度线开始量) ③ 2条线段 ④ 断尺

师:老师有张图片,但老师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还能用吗? 生:不能,没有0刻度线了

师调整尺子,问:这样呢?快来帮老师看一看这张图片长是几厘米? 生1:10厘米,为什么?因为对着10 生2:6厘米。为什么?指着说一说

生:图片一端对着4,另一端对着10,一共占了6大格,就是6厘米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一厘米,6个1厘米,就是6厘米) 师:谁听明白了,再来说一说。

师:你觉得断尺子好用吗?那你可要爱护好自己的小尺子呀

师:说是10厘米的同学,你现在觉得呢?哦,你该主意了,改成5厘米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9-4=5 师:用大数减小数,你是用算的方法。

师:看了同学们学的是真不错,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做个小游戏,伸出你的小手,让老师看到你的一拃,先估一估你的一拃有多长?再同位合作,一个把小手放在尺子上,一个看有多长。 生动手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1:拿尺子比一比 生2:放在桌子上量一量

师:回家后可以量一量爸爸妈妈的一拃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1厘米 生2:我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生3:我还会用尺子来测量

师:这节课,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了一些比较短的物体。如果老师想带着大家测量操场的长度,还用厘米作单位,合适吗?(不合适,太小了)在测量大的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就太小了,这就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cm=1厘米

测量物体的方法: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段,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教学反思:

我在设想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预先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找一找。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但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小结不及时,导致重难点落实的不扎实,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稳中求实效,扎实教学。

数学组:王娜 2013年9月12日

第14篇:“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第15篇: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汪建芬

教学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米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

师:谁愿意大声告诉大家你量得“扶手”有多长? 生:我量得“扶手”有三张纸条那么长。 生:我量得“扶手”有四个1角硬币那么长。 生:我量得“扶手”比两个大回形针短一点儿。 生:我量得“扶手”比三个小回形针长一点。

„„

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新授

1、认识尺子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哎呀,这么多种直尺呀!真漂亮!虽然每个同学的尺子长得都不一样,但是老师知道每个人的尺子上都有相同的地方,你们相信吗?

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把你的尺子和同桌比较一下,讨论讨论,看谁找得准!

学生说竖线,老师问:“你们的尺子上都有竖线吗?”课件出示竖线。 还有数字,都有吗?板书数字。

闪动刻度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板书)

闪动数字:你们发现这些数字都喜欢什么样的刻度线在一起呀?哦,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什么呢?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0。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1,后面的呢?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后面还有吗?

小朋友们已经发现了尺子的第一个奥秘,那就是每把尺子上都有刻度线和数字。开心吗?

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是厘米两

个字,其实这个字母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刻度0很重要,(闪)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如果一只小蚂蚁从0刻度出发,爬到刻度1的地方停下来,我们就说小蚂蚁爬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也就是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还有吗?还有好多呢!师:小朋友们,(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对呀!我们又发现尺子的第二个奥秘了!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看来,我们滨海实小二(1)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探索奥秘的高手啊!想不想继续探索下去呢?

拿出自己的直尺,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大家先用眼睛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比画1厘米的。就是两个指尖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比画出1厘米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用一只眼睛瞄一瞄,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把手放下。现在你能不用尺子,用手很快比画出1厘米有多长吗?你们比画得非常棒!

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说一句奖励一个贴画。(田字格的边长,橡皮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认识几厘米

(1)小朋友们真有数学的眼光,能找到这么多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下面我

们来轻松一下,来玩个小游戏怎么样?就是帮老师来数两手之间有几个1厘米。可以吗?看谁反应快。注意,开始啦,2个,3个,5个,真棒!这个游戏太简单了,难不住你们,让我们来换一种玩法,你们肯定说不出来。先举个例子:如果老师围了3个1厘米,你们知道就是几厘米?(3厘米)好,就这么玩,试验一个,围4个,学生说4厘米。5厘米,6厘米,9厘米,你怎么数得那么快的?好象不是数出来的吧!说出来让我们学一学。大数减去小数。真不简单!

4、量线段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会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能比画出2厘米的长度吗?用尺量量看。放下尺子,再比画出5厘米的长度,举起来看看。用尺量量看。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条,用手比画看看,有几厘米长? (2)这个纸条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量一量。

(3)得出是几厘米?6厘米,你量得真准!你能到前面来量给大家看看吗?生演示。慢点,你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里开始的呢?你怎么知道它就是6厘米的?看哪里? 你量得真不错!

(4)课件演示量法。我们在量长度的时候,要把物体的一端和刻度0对齐,再看另一端指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你们都是这样量的吗?你们都很棒! (5)刚才,小猴也用尺子量了这根纸条,可是它量出的结果不是6厘米,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量的:出示一种错误的量法。另一只小猴是怎么量的呢?再出示一种错误的量法。

把你们量长度的秘诀告诉这两只小猴,他们下次就不会量错啦!你们现在都是小猴的老师啦!

想不想表现给小猴子看看?

(6) 练习:下面的两条线段哪条长?长多少?拿出尺子,在作业纸上量量看。你是怎么得到3厘米的呀?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们直接来量量多出来的部分怎么样?量量看,多出了几厘米?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5、画线段

小朋友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先演示。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

]课件显示画线段的方法:(声音)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跟你们的方法一样呀!你们真不简单!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4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6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9的地方)你们的方法真多呀!

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谁画得又快又准!同桌量一量,看看你画得是不是准确。

老师也画了两条线段,这一条你看是8厘米吗?哦,比8厘米多一些,再看这条线段,是8厘米吗?比8厘米少一些,虽然都不是8厘米,但是都很接近8厘米,我们可以把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说成是大约8厘米。

练习:你也能用手表示出一柞吗?把你的一扎放在桌上,尽量地伸直,看看谁的一扎长。估计一下,你一柞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呢?再量一量到底有多长,你估计得准确吗?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用手摸一摸,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不但会量线段的长度,还会画线段,估计能力也很强,表现非常好,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综合练习

小朋友们想不想考考自己呀?

1、填一填

2、(课件)有一只小蜗牛出去玩了一天,现在它想回家了,它爬呀爬呀,拐了一个弯,又拐了一个玩,再向前爬了一段,太累了,它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小朋友,你能帮小蜗牛算一算,它已经爬了多少厘米了吗?

小蜗牛的爬行路线就在我们的作业纸上,拿出直尺,量一量,再算一算。是几厘米呢?

其实,小蜗牛再沿着这条线,向前爬2厘米就到家了,你能帮小蜗牛找到它的家吗?生先操作。(课件)

3、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自己的眼力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谁的眼力好”,既然是考眼力,那就不能用尺子量了,想玩的小朋友把尺子收起来。这么多小朋友想玩呀!

那你要听清楚游戏规则哟!看哪个小组听得认真:

1、由组长拿出大屏幕上指定的物体;

2、小组商量这个物体大约有多长,组长汇报。

3、哪个小组估计得比较准确,可以得到一面小旗。都听清楚了吗?大家对自己小组有信心吗?

好,第一个物体,—---橡皮。(课件)组长拿出橡皮,抓紧商量,然后汇报。组长用尺子量一量,你们小组估计对了吗?给估计对的小组插上小旗。 第二个物体——固体胶。方法同上。

第三个物体——铅笔。提示可以用东西比画。方法同上。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尺子量线段和画线段了。猴妈妈的3只猴宝宝通过学习,也学会了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了,他们回家后,用一把长尺子重新量了量围巾的长度,大家看看是多长呢?哦,刚好是100厘米。真长啊,10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这个知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16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推荐)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学 科:数 学

姓 名:赵 晓

年 级:一年级

学 校:邹平县开发区第三小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认识厘米》。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的直观现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动手操作,找到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情景了解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直尺、西瓜子、花生、吸管、大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阿福做新衣》为故事情节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人测量做新衣把新衣做小了,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引入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厘米》

(二)探索交流 学习新知 1.怎么做能避免这种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用同一个人的拃来量”或“用尺子量”,设计意图:体会到测量时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引入认识直尺

2.认识直尺

观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和大屏幕上的直尺,说说直尺的组成部分。 数字

厘米

刻度,由学生说完观察后再一起认识这些组成部分。

数字:刻度

0 起点

厘米:cm

长度单位

竖线:刻度线

(观察竖线的长短、明确长竖线与数字的关系:每一个长竖线下面都对应着一个数字,竖线下面是几就是几刻度线) 设计意图:说明竖线与数字的关系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几刻度线的关系,为下面找1厘米打下基础。

3.找1厘米

(1)1厘米有多长呢?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秘密,看老师这里,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找找自己的直尺上的1厘米,像朋友一样用手摸一摸直尺上的0刻度线和1刻度线,用手去感应1厘米的长度。多找几个1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正确的1厘米概念,初步形成1厘米的表象 (2)为了帮助孩子们比划的更准确一些,准备了一根1厘米长的吸管,比划完后,将小棒拿出来,黏在一起张开多做几次,形成表象,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能用手比划厘米了吗?设计意图:通过摸、想、比划,说说感受,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引导出在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想想在我们身边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4.找2 3 4 5厘米,建立一端从0开始,另一端到几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为下面测量做铺垫。

5.测量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测量小棒。展示交流,总结测量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谈谈收获,总结新知。

第17篇: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1

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

1、2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②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2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cm)

量: 刻度线 对准 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第18篇:厘米认识教学设计初稿

一年级《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口一。 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的知识

核心知识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概念模型。 前置基础: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 后继地位:为米的认识建立了可操作的、实用性的模型基础。

教学重难点:认识单位长度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概念模型,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长度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概念模型,初步体验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1厘米小棒、其它长度小棒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法,汇报展示法,总结提升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建模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的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还是在衣服店做的? 生:在商场买的。

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衣服都是买的,以前啊衣服大多数都是做的,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看图讲故事(还是放动画)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衣服怎么变小了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

生2:用师傅的手量的,但是用徒弟的拃做的。

师:像老师这样,把你的大拇指和中指用力张开,两个手指指尖的这一段就是一拃。来,老师当师傅,谁愿意当徒弟,我们来比一比。(请一名生上台)

师:看,一拃就差这么多,三拃差的就更多了。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师傅量师傅做。 想法不错。 生:徒弟量徒弟做。 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你的办法真好!这样标准就统一了。为了准确的测量长度,很久以前,人们就发明了直尺,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放大了的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什么? 生:我发现......数字,最左端0表示起点,长长短短的小竖线叫刻度线,字母cm表示厘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深化模型。

(一)认识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

生:比划、语言描述、用身边的物体长度表示、直尺上的1厘米 师:哪个更准确?

师:大家试着在直尺上找找1厘米,好吗? 同桌互说,比较不同。(同桌俩一起汇报) 生:我找到的1厘米是从0到1。 生:......是从3到4。

师:这是怎么回事?到底谁找的对呢?

小组讨论:直尺上到底哪是1厘米?总结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学生伸出小手展示)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的更准确些,老师为你们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请轻轻放下小棒,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师: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很短。 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就用厘米作单位。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深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同桌互说,汇报) 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

(二)认识几厘米。

师:拿起你们的直尺,我们知道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也就是一大格就是1厘米。那从0到2的长度呢? 生:2厘米

师:从0到3的长度呢? 3厘米 4厘米有多长?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度 从2到6的长度 师:只要是4个大格就是4厘米。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用哪种方法能最快的找到2厘米、3厘米、4厘米? 生:从0开始找。 为什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小结:直尺上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三)估一估,量一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咱们学会了这么多关于直尺的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用手里的直尺亲自测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吧。好不好?

1、估量小棒

师:拿起一根比较长的小棒,想着你脑中的1厘米,用眼观察它大约有几厘米? 生:5厘米、7厘米、6厘米

师:到底有多长?怎么办? 对,用直尺。动动手量一量吧。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我是这样测量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指着几就是几。(PPT再次展示直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吧。 生:我的一拃是12厘米......

3、估量老师的一拃

师:那我的一拃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找一名生测量) 师:谢谢你们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三、巩固练习,拓展模型。

1、看谁的眼眼力快(课件出示)

2、看谁的小手巧 (打印一张学习活动单)

3、比比谁的方法好

师:同学们,懒洋洋为了做一件衣服,也学习了直尺,可是不小心把直尺弄断了,我们来帮帮他吧。(课件出示)

四、畅谈收获

师:课上完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第19篇:《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市实验小学 薛亚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红点及绿点。 【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一数的基础上开展的。“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一组做衣服的测量活动,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用“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观看微课,课堂汇报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在家里观看了《认识厘米》的微课,通过观看微课,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回答

追问: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小了? 学生汇报,生生互动提问。 问题1:什么是一拃?

拃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大拇指端到中指指端的最大距离。从这个点到这个点之间的长度就是一拃。 问题2:怎样解决动画片中的问题? (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3)用尺子做

2、谈话: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还规定使用统一测量标准的尺子,这样可以准确快速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老师这有许多尺子,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拐尺、米尺、软尺、卷尺、学生尺等等。

谈话:这些都是同学们常用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介绍,生生提问。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刻度线和厘米。

小结: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家里通过微课的学习了解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尺子的种类和尺子各部分的名称,课堂中设置了学生汇报和生生互问的环节,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 理解概念

(一)认识1厘米。

1.提问:1cm到底有多长呢?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提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用手比一比。

学生交流在尺子上找到的1cm:可能找到刻度0到刻度1,刻度1到刻度2,刻度3到刻度4等。

小结:看来我们的尺子上有好多个1cm,我们的尺子就是由这样1个1个1cm连接而成的。只要是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cm。 你觉得1cm怎么样?(很短)

3.谈话:我们手中褐色小棒的长度也是1厘米。你用手比比看。

4.谈话: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可以拿小棒比一比。同桌。交流(拇指宽、指甲的宽等)

【设计意图:通过尺子上找一找,实际量一量,亲自感受一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认识2厘米。1.谈话:你能从尺子上找到2cm吗?用手比一比。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2cm?2cm里面有几个1cm?

三、借助素材 总结概念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谈话:我们这根红色的小棒大约多长呢?你能估一估吗?

学生尝试估计自己手中小棒长度,教师巡视观察。

交流:用褐色小棒来确定一个标准,看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是几厘米。 2.谈话:如果要知道准确的长度需要怎么办?

生谈到测量,展示一个学生量的方法。

(注意左端对准0刻度,紧靠在尺子上,读准刻度。) 追问: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长度是5cm?

回答:0——1是1厘米,0——2是2厘米,0——3是3厘米,0——5就是5厘米。 小结:看来从起点刻度0开始,到了几就是几厘米。

小结:6个1厘米连起来是多长?7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

看来有几个1cm连起来就是几厘米。

(二)测量一拃的长度

谈话:能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吗?

学生动手测量,了解每个人的一拃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动画中的问题。

(三)断尺测量

谈话:如果尺子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

1.试着用断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课件)

追问:多长?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谈到数一数中间有5个1厘米。

记录:从几开始量到几结束?橡皮的长度是几厘米? 5——10 5cm 小结:看来,不从0开始也能测量,但是不如从0开始测量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2.本子的这条边长几厘米呢?(课件)

记录:从几开始量的?到几结束?本子的长度是几厘米?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减法算式:16-10=6 师记录: 10——16 6cm 3.铅笔长几厘米?(课件)

3——12 9cm 观察结果,有没有什么发现?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结束,只需要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可以得到长度是多少了。

4.谈话:从0开始测量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

验证:我们刚才测量小棒时就是从0开始,到5结束,线段长5厘米。 得到结论:从0开始也适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断尺测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读出任意起点到终点的刻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等数学能力。】

四、体验感悟 内化概念

1.自主练习:跳远比赛(课件出示:小蟋蟀和小蝈蝈跳远的终点。) 谈话:这是它们在跳远比赛中的终点,你觉得谁跳得更远呢?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蟋蟀跳得远,因为它结束的刻度是16,而小蝈蝈结束的刻度是11。

谈话:这是它们跳远的起点。现在你认为谁是冠军?为什么?

通过交流发现:仅仅看结束的刻度是不能确定长度的,要同时看到开始的刻度才能准确的读出长度。

2.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谈话:手腕的长度你能测量吗?你想怎样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好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谈话:你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吗?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后面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20篇:《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 刘炳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信封(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小棒,圆片,各种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一)引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出示课件-阿福的新衣)

(二)提出问题。

谈话:咦,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做小了?

(三)独立思考,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评价。)

(四)小结过渡。

谈话: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了。看来咱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现在,一般用尺子来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谈话:你瞧,这儿有一把放大的尺子。你来观察一下直尺上都有什么?(出示课件)

教师根据同学的汇报情况,对知识进行梳理:数字是刻度,从0开始依次排列,刻度0表示起点;三种长度不一的竖线都是刻度线。细心地学生会发现符号cm但不知表示什么,教师及时解惑:字母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尺子的结构,然后与同伴分享收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1)谈话:国际上规定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来。(教师巡视)

(2)班内交流。预设学生可能直接说0-

1、1-2„,这时教师要引导同学说得准确完整,如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2)小结: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1)找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尺子一起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你能从学具盒中找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吗?

(2)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的长度。

谈话:把小正方体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小正方体,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3)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找找看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利用直观的尺子让学生找一找初步感知一厘米、利用小方块比一比感受一厘米的长度、回归生活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读0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1)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一块儿认识了1厘米,大家看这是几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投影出示:0刻度到2刻度的线段„) (2)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如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3)小结。

谈话:从刻度0开始,最后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读任意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1)提出问题。

谈话:你能读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出示课件,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时肯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练一练,估一估。(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用厘米进行测量的方法

1、量一量一拃的长度。(1)估一估。

谈话:你认为一拃有多长? (2)验证一拃的长度。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一拃的准确长度? (3)学生动手测量。

(4)展示测量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方法,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 (5)小结。

谈话:测量时,物体要放平,一般用左端要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辨一辨。(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一厘米的基础上再动手量一量进一步认识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课本自主练习1

1、动手操作,独立测量。

2、班内交流,总结方法。

四、知识梳理,总结全课

1、提出问题。

谈话: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2、总结: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并学习了用厘米进行测量物体的方法。

厘米 教学设计
《厘米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