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证明

初一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2 08:35:00 来源:证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复习题2002--6—29姓名:一.填空题

1.过一点

2.过一点,有且只有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的,它们的交点叫做;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中,最短;A B 5.如果C[图1]6.如图1,AB、CD相交于O点,OE⊥CD,∠1和∠2叫做,∠1和∠3叫做,∠1和∠4叫做,∠2和∠3叫做;A7.如图2,AC⊥BC,CD⊥AB,B点到AC的距离是A点到BC的距离是,C点到AB的距离是D43

8.如图3,∠1=110°,∠2=75°,∠3=110°,∠4=;CB

二.判断题[图2][图3] 1.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命题都是正确的;()

5.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6.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a⊥b,a⊥c,那

么b⊥c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D、如果a∥b,a⊥c,那么b⊥c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过直线AB外一点C作AB的平行线CF B、任意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C、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D、两个角互为

补角,与这两个角所在位置无关A 3.如图4,已知∠1=∠2,若要∠3=∠4,则需 ()DA、∠1=∠3B、∠2=∠3C、∠1=∠4D、AB∥CDC [图4] 4.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

A.如果同角的补角,那么相等B.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 C.如果有一个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D.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它们相等 四.解答下列各题 :P 1.如图5,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QAC 有、、;ABF 2.如图6,直线AB、CD分别和EF相交,已知AB∥CD,OREBBA平分∠CBE,∠CBF=∠DFE,与∠D相等的角有∠[图5][图6]D∠、∠、∠、∠等五个。C 五.证明题E[图8]如图7,已知:BE平分∠ABC,∠1=∠3。求证:DE∥BCB[图7]CADB

六.填空题

1.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过两点可以画 2.在图8中,共有条线段,共有个锐角,个直角,∠A的余角是; 3.AB=3.8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则EF=cm ;

4.35.56°=度 分秒;105°45′15″—48°37′26 ″ 5.如图9,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与BE交于F点,则图中共有E 6.如图10,图中共有条射线,七.计算题BDC 1.互补的两个角的比是1:2,求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9]

A2.互余的两角的差为15°,小角的补角比大角的补角大多少?E

BDC[图10] 1.如图11,AOB是一条直线,OD是∠BOC的平分线,若∠AOC=34°56′求∠BOD的度数;

DC 八.画图题。1 .已知∠α,画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并表示出来AOB

[图11]北 2.已知∠α和∠β,画一个角,使它等于2∠α—∠β北偏西20

β 3.仿照图12,作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西东 ⑴北偏东43° ⑵南偏西37° ⑶东北方向 ⑷ 西北方向 九.证明题[图12]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平行(要求: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已知:求证:证明:

推荐第2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

1.如图,AD∥BC,∠B=∠D,求证:AB∥CD。

A

B

D

C

2.如图CD⊥AB,EF⊥AB,∠1=∠2,求证:∠AGD=∠ACB。

A

D

G

/

F

3

BEC

3.如图,已知∠1=∠2,∠C=∠CDO,求证:CD∥OP。

D

P

/

C

OB

4.如图∠1=∠2,求证:∠3=∠4。

A

/

B

C

42

D

5.已知∠A=∠E,FG∥DE,求证:∠CFG=∠B。

A

B

C F D

E

6.已知,如图,∠1=∠2,∠2+∠3=1800

,求证:a∥b,c∥d。

cd

a

b

7.如图,AC∥DE,DC∥EF,CD平分∠BCA,求

A

证:EF平分∠BED。

D

F

B

E

C

8、已知,如图,∠1=450,∠2=1450,∠3=450

,∠4=1350,求证:l1∥l2,l3∥l5,l2∥l4。

l3

l11 l2

3

4

4l5

9、如图,∠A=2∠B,∠D=2∠C,求证:AB∥CD。

C

A

B

10、如图,EF∥GH,AB、AD、CB、CD是∠EAC、∠FAC、∠GCA、∠HCA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A

E

F

B G

C

H

11、已知,如图,B、E、C在同一直线上,∠A=∠DEC,∠D=∠BEA,∠A+∠D=900

,求证:AE⊥DE,AB∥CD。

A

D

BE

推荐第3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三角形

1、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E在AB边上,ED平分∠ADB。F在AC边上,FD平分∠ADC。求证:BE+CF>EF。

1、已知ΔABC,BD是A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高。F在BD上,BF=AC。G在CE延长线上,CG=AB。求证:AG=AF,AG⊥AF。

3、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高,AD=BD,CE是AB边上的高。AD交CE于H,连接BH。求证:BH=AC,BH⊥AC。

4、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2,AC=4,求AD的取值范围。

5、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P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6、已知ΔABC,AB>AC,AE是外角平分线,P是AE上任意一点。求证:PB+PC>AB+AC。

7、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

8、已知ΔABD是直角三角形,AB=AD。ΔACE是直角三角形,AC=AE。连接CD,BE。求证:CD=BE,CD⊥BE。

9、已知ΔABC,D是AB中点,E是AC中点,连接DE。求证:DE‖BC,2DE=BC。

10、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过A作直线AN,BD⊥AN于D,CE⊥AN于E。求证:DE=BD-CE。

四边形

1、已知四边形ABCD,AB=BC,AB⊥BC,DC⊥BC。E在BC边上,BE=CD。AE交BD于F。求证:AE⊥BD。

2、已知ΔABC,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CE⊥BD于E,AF⊥BD延长线于F。求证:BE+BF=2BD。

3、已知四边形ABCD,AB‖CD,E在BC上,AE平分∠BAD,DE平分∠ADC,若AB=2,CD=3,求AD。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BE是角平分线,AF⊥BE延长线于F。求证:BE=2AF。

5、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AB交BC于G。求证:CD=BG。

6、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BC交AB于G。求证:AC=AG。

7、已知四边形ABCD,AB‖CD,∠D=2∠B,若AD=m,DC=n,求AB。

8、已知ΔABC,AC=BC,CD是角平分线,M为CD上一点,AM交BC于E,BM交AC于F。求证:ΔCME≌ΔCMF,AE=BF。

9、已知ΔABC,AC=2AB,∠A=2∠C,求证:AB⊥BC。

10、已知ΔABC,∠B=60°。AD,CE是角平分线,求证:AE+CD=AC

全等形

1、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ΔADE是直角三角形,AD=AE,连接CD,BE,M是BE中点,求证:AM⊥CD。

2、已知ΔABC,AD,BE是高,AD交BE于H,且BH=AC,求∠ABC。

3、已知∠AOB,P为角平分线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CO。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M是AC中点,AD⊥BM于D,延长AD交BC于E,连接EM,求证:∠AMB=∠EMC。

5、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AD⊥EF。

6、已知ΔABC,∠B=9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F在AB上,BF=CE,求证:DF=DC。

7、已知ΔABC,∠A与∠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P,连接PB,求证:PB平分∠B。

8、已知ΔABC,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的点有几个?

9、已知四边形ABCD,AD‖BC,AD⊥DC,E为CD中点,连接AE,AE平分∠BAD,求证:AD+BC=AB。

10、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BE⊥AD于E,过E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F,求证:∠FBE=∠FEB。

推荐第4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

一、

1)D是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点且CD=AB,角ADB=角BA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求证AC=2AE。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BD是角B的平分线,交AC于D,CE垂直AB于E,交BD于O,过O作FG平行AB,交BC于F,交AC于G。求证CD=GA。

延长AE至F,使AE=EF。BE=ED,对顶角。证明ABE全等于DEF。=》AB=DF,角B=角EDF角ADB=角BAD=》AB=BD,CD=AB=》CD=DF。角ADE=BAD+B=ADB+EDF。AD=AD=》三角形ADF全等于ADC=》AC=AF=2AE。

题干中可能有笔误地方:第一题右边的E点应为C点,第二题求证的CD不可能等于GA,是否是求证CD=FA或CD=CO。如上猜测准确,证法如下:第一题证明:设F是AB边上中点,连接EF角ADB=角BAD,则三角形ABD为等腰三角形,AB=B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F是AB边上中点。∴EF为三角形ABD对应DA边的中位线,EF∥DA,则∠FED=∠ADC,且EF=1/2DA。∵∠FED=∠ADC,且EF=1/2DA,AF=1/2AB=1/2CD∴△AFE∽△CDA∴AE:CA=FE:DA=AF:CD=1:2AC=2AE得证第二题:证明:过D点作DH⊥AB交AB于H,连接OH,则∠DHB=90°;∵∠ACB=90°=∠DHB,且BD是角B的平分线,则∠DBC=∠DBH,直角△DBC与直角△DBH有公共边DB;∴△DBC≌△DBH,得∠CDB=∠HDB,CD=HD;∵DH⊥AB,CE⊥AB;∴DH∥CE,得∠HDB=∠COD=∠CDB,△CDO为等腰三角形,CD=CO=DH;四边形CDHO中CO与DH两边平行且相等,则四边形CDHO为平行四边形,HO∥CD且HO=CD∵GF∥AB,四边形AHOF中,AH∥OF,HO∥AF,则四边形AHOF为平行四边形,HO=FA∴CD=FA得证

有很多题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BCD=∠CDE=108°,CD=DE

∴ΔBCD≌ΔCDE

∴BD=CE,∠BDC=∠CED,∠DBC=∠CEN

∵∠CDE=∠DEC=108°,∴∠BDM=∠CEN

∵∠OBC+∠ECD=108°,∠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DBM=∠ECN

∴ΔBDM≌ΔCNE∴BM=CN

3.三角形ABC中,AB=AC,角A=5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N,则角NBC=()

因为AB=AC,∠A=58°,所以∠B=61°,∠C=61°。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设交AB于点D,一个角相等,两个边相等。所以,Rt△ADN全等于Rt△BDN

所以∠NBD=58°,所以∠NBC=61°-58°=3°

4.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角pAQ=45°,求证:pQ=pB+DQ

延长CB到M,使BM=DQ,连接MA

∵MB=DQAB=AD∠ABM=∠D=RT∠

∴三角形AMB≌三角形AQD

∴AM=AQ∠MAB=∠DAQ

∴∠MAp=∠MAB+∠pAB=45度=∠pAQ

∵∠MAp=∠pAQ

AM=AQAp为公共边

∴三角形AMp≌三角形AQp

∴Mp=pQ

∴MB+pB=pQ

∴pQ=pB+DQ

5.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且BM=BN,Bp⊥MC于点p,求证Dp⊥Np

∵直角△BMp∽△CBp

∴pB/pC=MB/BC

∵MB=BN

正方形BC=DC

∴pB/pC=BN/CD

∵∠pBC=∠pCD

∴△pBN∽△pCD

∴∠BpN=∠CpD

∵Bp⊥MC

∴∠BpN+∠NpC=90°

∴∠CpD+∠NpC=90°

∴Dp⊥Np。

推荐第5篇:初一几何证明题练习

初一下学期几何证明题练习

1、如图,∠B=∠C,AB∥EF,试说明:∠BGF=∠C。(6

解:∵ ∠B=∠C

∴ AB∥CD(

) 又∵ AB∥EF()

D

∥) ∴ ∠BGF=∠C()

2、如图,在△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

∠1=∠2,以下是证明过程,请填空:(8分) 解:∵CD⊥AB,FG⊥AB

∴∠CDB=∠=90°( 垂直定义)

∴_____//_____(∴∠2=∠3(又∵DE//BC

∴∠1=∠2()

3、已知:如图,∠1+∠2=180°,

∴∠=∠3(试判断AB、CD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

4、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 = 30°,你能算出∠EAD、∠

DAC、∠C的度数吗?(7分)

A

EDC

5、如图,已知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已知)

∴∠2=( 又∵∠1=∠2(已知) ∴∠1=∠3(等量替换) ∴AB∥(

o

∴∠BAC+=180(

o

∵∠BAC=70(已知)∴∠AGD=°

6、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E作∠BEF=∠B ∴AB∥EF(

∵∠BED=∠B+∠D(已知) 且∠BED=∠BEF+∠FED ∴∠FED=∠D ∴CD∥EF(∴AB∥CD(

7、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

求∠EAD、∠DAC、∠C的度数。(6分)

8、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6分)

9、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1)∵∠1=∠ABC(已知),∴AD∥______

(2)∵∠3=∠5(已知),∴A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BCD=180°(已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如图14,∠1=∠ABC=∠ADC,∠3=∠5,∠2=∠4,∠ABC+∠BCD=180°。(1)∵∠1=∠ABC(已知)

∴AD∥() (2)∵∠3=∠5(已知)

∴AB∥() (3)∵∠2=∠4(已知)

∴∥() (4)∵∠1=∠ADC(已知)

∴∥() (5)∵∠ABC+∠BCD=180°(已知)

∴∥()

11、如图15,(1)∵∠(已知)

∴AC∥ED ()

(2)∵∠2=(已知) ∴AC∥ED () (3)∵∠A+=180°(已知) ∴AB∥FD () (4)∵AB∥(已知)∴∠2+∠AED=180°()

(5)∵AC∥(已知)∴∠C=∠1 ()

3 B

A 图1

45 C

D

2 D 图1

5F

B

C

12、(4分)已知:如图15,AB⊥BC于B,CD⊥BC于C,∠1=∠2。求证:BE∥CF。

证明:∵AB⊥BC,CD⊥BC(已知)

∴∠1+∠3=90º,∠2+∠4=90º()∴∠1与∠3互余,∠2与∠4互余

又∵∠1=∠2()

∵∠3=∠4() ∴BE∥CF()

13、(9分)已知:如图16,AB∥CD,∠1=∠2,求证:∠B=∠D。

图1

5证明:∵∠1=∠2(已知)

∴)∴∠BAD+∠B=)又∵AB∥CD(已知)

∴180º()∴∠B=∠D()

图16

14、在空格内填上推理的理由

(1)如图,已知AB//DE,∠B=∠E,求证:BC//EF。

证明: AB//DE ()

B

E

O

C F

∴ ∠B=()

又∠B=∠E()

∴=(等量代换)

∴//()

(2)已知,如图,∠1=120°,∠2=120°,求证:AB//CD。

证明:∠1=120°,∠2=120°()∴∠1=∠2()

又=()

∴∠1=∠3()

∴AB//CD() (3)已知,如图,AB//CD,BC//AD,∠3=∠4。求证:∠1=∠

2证明:AB//CD()

A

4 3 C

D

A

B

∴=()

又 BC//AD()

∴=()

又∠3=∠4()

∴∠1=∠2()

15、

(1)如图12,根据图形填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即直线c与直线a、b都相交),已知a∥b,若

∠1=120°,则∠2的度数=__________,若∠1=3∠2,则∠1的度数=___________;如图13中,

已知a∥b,且∠1+2∠2=1500,则∠1+∠2=_________0

c a

c

A

a

C

B G

E

图1

4F D

(2)如图14

2b

b

图1

3图12

∵∠B=∠______;∴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GF=______;∴CD∥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F;∴∠B+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15,AB⊥BC,BC⊥CD且∠1=∠2,求证:BE∥CF。 证明:∵AB⊥BC,BC⊥CD(已知) ∴==90°()∵∠1=∠2(已知)∴BE∥CF()

(4)已知:如图16,AC⊥BC,垂足为C,∠BCD是∠B的余角。 求证:∠ACD=∠B。 证明:∵AC⊥BC(已知)∴∠ACB=90°()∴∠BCD是∠DCA的余角

∵∠BCD是∠B的余角(已知)∴∠ACD=∠B() (5)已知,如图17,BCE、AFE是直线,AB∥CD,∠1=∠2,∠3=∠4。 求证:AD∥BE。

证明:∵AB∥CD(已知)∴∠4=∠()∵∠3=∠4(已知)∴∠3=()

∵∠1=∠2(已知)∴∠1+∠CAF=∠2+∠CAF()=∴∠3=()∴AD∥BE()

16、已知,如图,∠1=∠2,∠A=∠F。求证:∠C=∠D。 证明:∵∠1=∠2(已知)

∠1=∠3()

∴∠2=∠()∴BD∥)∴∠4=∠C()又∵∠A=

∴AC∥)∴=∠D()∴∠C=∠D()

17、已知,如图,∠1=∠2,CF⊥AB,DE⊥AB,求证:FG∥BC。

证明:∵CF⊥AB,DE⊥AB(已知)

∴∠BED=900,∠BFC=900() ∴=() ∴ED∥() ∴=∠BCF() 又∵∠1=∠2(已知)

∴∠2=()

∴FG∥BC()

图15

E C D

D

图16

A

D 4

C

图17

E

18.如图,已知AB//CD,AE//CF,求证:BAEDCF。

19.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

CBE

A

FD

AD//BC。

CM20.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

A

D

F

B

C

E

的度数。

A

B

N

M

C

D

E

6

推荐第6篇:初一上册几何证明题

初一上册几何证明题

1.在三角形ABC中,∠ACB=90°,AC=BC,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过C作CF⊥AE于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试说明:AE=CD。

满意回答

因为AE⊥CF,BD⊥BC

所以∠AFC=90°,∠DBC=90°

又∠ACB=90°,所以∠ACE=∠DBC

因为∠CAE+∠AEC=90°∠ECF+∠AEC=90°

所以∠CAE=∠ECF

又AC=BC

所以△ACE全等于△CBD(ASA)

所以AE=CD

像这类题目,一般用全等较好做些

2.

如图所示,已知AD、BC相交于O,∠A=∠D,试说明∠C=∠B.

解:

证1:

∠A=∠D=====>AB∥CD=====>∠C=∠B(内错角相等)

证2:

△ABO内角和180=△CDO内角和180

∠A=∠D

∠AOB=∠D0C

∴∠C=∠B

证明:显然有:∠AOB=∠COD(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又∠A=∠D,且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º

∴一定有∠C=∠B.

3.

(1)D是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点且CD=AB,角ADB=角BA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求证AC=2AE。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BD是角B的平分线,交AC于D,CE垂直AB于E,交BD于O,过O作FG平行AB,交BC于F,交AC于G。求证CD=GA。

延长AE至F,使AE=EF。BE=ED,对顶角。证明ABE全等于DEF。=》AB=DF,角B=角EDF角ADB=角BAD=》AB=BD,CD=AB=》CD=DF。角ADE=BAD+B=ADB+EDF。AD=AD=》三角形ADF全等于ADC=》AC=AF=2AE。

题干中可能有笔误地方:第一题右边的E点应为C点,第二题求证的CD不可能等于GA,是否是求证CD=FA或CD=CO。如上猜测准确,证法如下:第一题证明:设F是AB边上中点,连接EF角ADB=角BAD,则三角形ABD为等腰三角形,AB=B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F是AB边上中点。∴EF为三角形ABD对应DA边的中位线,EF∥DA,则∠FED=∠ADC,且EF=1/2DA。∵∠FED=∠ADC,且EF=1/2DA,AF=1/2AB=1/2CD∴△AFE∽△CDA∴AE:CA=FE:DA=AF:CD=1:2AC=2AE得证第二题:证明:过D点作DH⊥AB交AB于H,连接OH,则∠DHB=90°;∵∠ACB=90°=∠DHB,且BD是角B的平分线,则∠DBC=∠DBH,直角△DBC与直角△DBH有公共边DB;∴△DBC≌△DBH,得∠CDB=∠HDB,CD=HD;∵DH⊥AB,CE⊥AB;∴DH∥CE,得∠HDB=∠COD=∠CDB,△CDO为等腰三角形,CD=CO=DH;四边形CDHO中CO与DH两边平行且相等,则四边形CDHO为平行四边形,HO∥CD且HO=CD∵GF∥AB,四边形AHOF中,AH∥OF,HO∥AF,则四边形AHOF为平行四边形,HO=FA∴CD=FA得证。

推荐第7篇:初一几何证明题答案

初一几何证明题答案

图片发不上来,看参考资料里的

1如图,AB⊥BC于B,EF⊥AC于G,DF⊥AC于D,BC=DF。求证:AC=EF。

2已知AC平分角BAD,CE垂直AB于E,CF垂直AD于F,且BC=CD

(1)求证:△BCE全等△DCF

3.如图所示,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分别作两底角角B和角C的平分线的垂线,AD垂直于BD于D,AE垂直于CE于E,求证:ED||BC.

4.

已知,如图,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

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101.在三角形ABC中,角ABC为60度,AD、CE分别平分角BAC角ACB,试猜想,AC、AE、CD有怎么样的数量关系

2.把等边三角形每边三等分,经其向外长出一个边长为原来三分之一的小等边三角形,称为一次生长,如生长三次,得到的多边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

求证:同一三角形的重心、垂心、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三点共线。(这条线叫欧拉线)求证:同一三角形的三边的中点、三垂线的垂足、各顶点到垂心的线段的中点这9点共圆。~~(这个圆叫九点圆)

3.证明:对于任意三角形,一定存在两边a、b,满足a比b大于等于1,小于2分之根5加

14.已知△ABC的三条高交于垂心O,其中AB=a,AC=b,∠BAC=α。请用只含a、b、α三个字母的式子表示AO的长(三个字母不一定全部用完,但一定不能用其它字母)。

5.设所求直线为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其必过x-y+2=0与x+2y-1=0的交点(-1,1).所以b=k+1,即所求直线为y=kx+k+1(1)过直线x-y+2=0与Y轴的交点(0,2)且垂直于x-y+2=0的直线为y=-x+2(2).直线(2)与直线(1)的交点为A,直线(2)与直线x+2y-1=0的交点为B,则AB的中点为(0,2),由线段中点公式可求k.6.在三角形ABC中,角ABC=60,点p是三角ABC内的一点,使得角ApB=角BpC=角CpA,且pA=8pC=6则pB=2p是矩形ABCD内一点,pA=3pB=4pC=5则pD=3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角C=90O是三角形内一点,O点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等于1,将三角形ABC饶点O顺时针旋转45度得三角形A1B1C1两三角形的公共部分为多边形KLMNpQ,1)证明:三角形AKL三角形BMN三角形Cp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1B1C1公共部分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ABC,a,b,c分别为三边.求证: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和大于等于16倍的根号3(即:a2+b2+c2大于等于16倍的根号3)

初一几何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果α和β是同旁内角,且α=55°,则β等于()

(A)55°(B)125°(C)55°或125°(D)无法确定

2.如图19-2-(2)

AB‖CD若∠2是∠1的2倍,则∠2等于()

(A)60°(B)90°(C)120°(D)150

3.如图19-2-(3)

∠1+∠2=180°,∠3=110°,则∠4度数()

(A)等于∠1(B)110°

(C)70°(D)不能确定

4.如图19-2-(3)

∠1+∠2=180°,∠3=110°,则∠1的度数是()

(A)70°(B)110°

(C)180°-∠2(D)以上都不对

5.如图19-2(5),

已知∠1=∠2,若要使∠3=∠4,则需()

(A)∠1=∠2(B)∠2=∠

3(C)∠1=∠4(D)AB‖CD

6.如图19-2-(6),

AB‖CD,∠1=∠B,∠2=∠D,则∠BED为()

(A)锐角(B)直角

(C)钝角(D)无法确定

7.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相互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且互补(D)相等或互补

8.如图19-2-(8)AB‖CD,∠α=()

(A)50°(B)80°(C)85°

答案:1.D2.C3.C4.C5.D6.B7.D8.B

初一几何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1.两个角的和与这两角的差互补,则这两个角()

A.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B.都是钝角

C.都是直角D.必有一个直角

2.如果∠1和∠2是邻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B.过射线端点与射线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C.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过直线外和直线上的两个已知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平行

C.垂直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

5.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公共边,那么另一边互相()

A.平行B.垂直

C.在同一条直线上D.或平行、或垂直、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1.D2.C3.B4.A5.A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211.如图所示,一只老鼠沿着长方形逃跑,一只花猫同时从A点朝另一个方向沿着长方形去捕捉,结果在距B点30cm的C点处捉住了老鼠。已知老鼠与猫的速度之比为11:14,求长方形的周长。设周长为X.则A到B的距离为X/2;X/2-30:X/2+30=11:14X=500cm如图,梯形ABCD中,AD平行BC,∠A=2∠C,AD=10cm,BC=25cm,求AB的长解:过点A作AB‖DE。∵AB‖DE,AD‖BC∴四边形ADEB是平信四边形∴AB=DE,AD=BE∵∠DEB是三角形DEC的外角∴∠DEB=∠CDE+∠C∵四边形ADEB是平信四边形∴∠A=∠DEB又∵∠A=2∠C,∠DEB=∠CDE+∠C∴∠CDE+∠C∴DE=CE∵AD=10,BC=25,AD=BE∴CE=15=DE=AB如图:等腰三角形ABCD中,AD平行BC,BD⊥DC,且∠1=∠2,梯形的周长为30CM,求AB、BC的长。因为等腰梯形ABCD,所以角ABC=角C,AB=CD,AD//BC所以角ADB=角2,又角1=角2,所以角1=角2=角ADB,而角ABC=角C=角1+角2且角2=角ADB所以角ADB+角C=90度,所以有角1+角2+角ADB=90度所以角2=30度因此BC=2CD=2AB所以周长为5AB=30所以AB=6,BC=12回答人的补充2010-07-0311:2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G、F分别在DC、CB边上,DG=GC=2,CF=1.求证:∠1=∠2(要两种解法提示一种思路:连接并延长FG交AD的延长线于K)

1.连接并延长FG交AD的延长线于K∠KGD=∠FGC∠GDK=∠GCFBG=CG△CGF≌△DGKGF=GKAB=4BF=3AF=5AB=4+1=5AB=AFAG=AG△AGF≌△AGK∠1=∠

22.延长AC交BC延长线与E∠ADG=∠ECG∠AGD=∠EGCDG=GC△ADG≌△EGF∠1=∠EAD=CEAF=5EF=1+4=5∠2=∠E所以∠1=∠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E平行DF,分别交AC于E、F连接ED、BF求证∠1=∠2

答案:证三角形BFE全等三角形DEF。因为FE=EF,角BEF=90度=角DFE,DF=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所以三角形BFE全等三角形DEF。所以∠1等于∠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就给这么多吧~~N累~!!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341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E在AB边上,ED平分∠ADB。F在AC边上,FD平分∠ADC。求证:BE+CF>EF。

2已知ΔABC,BD是A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高。F在BD上,BF=AC。G在CE延长线上,CG=AB。求证:AG=AF,AG⊥AF。

3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高,AD=BD,CE是AB边上的高。AD交CE于H,连接BH。求证:BH=AC,BH⊥AC。

4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2,AC=4,求AD的取值范围。

5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p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6已知ΔABC,AB>AC,AE是外角平分线,p是AE上任意一点。求证:pB+pC>AB+AC。

7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

8已知ΔABD是直角三角形,AB=AD。ΔACE是直角三角形,AC=AE。连接CD,BE。求证:CD=BE,CD⊥BE。

9已知ΔABC,D是AB中点,E是AC中点,连接DE。求证:DE‖BC,2DE=BC。

10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过A作直线AN,BD⊥AN于D,CE⊥AN于E。求证:DE=BD-CE。

等形2

1已知四边形ABCD,AB=BC,AB⊥BC,DC⊥BC。E在BC边上,BE=CD。AE交BD于F。求证:AE⊥BD。

2已知ΔABC,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CE⊥BD于E,AF⊥BD延长线于F。求证:BE+BF=2BD。

3已知四边形ABCD,AB‖CD,E在BC上,AE平分∠BAD,DE平分∠ADC,若AB=2,CD=3,求AD。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BE是角平分线,AF⊥BE延长线于F。求证:BE=2AF。

5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AB交BC于G。求证:CD=BG。

6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BC交AB于G。求证:AC=AG。

7已知四边形ABCD,AB‖CD,∠D=2∠B,若AD=m,DC=n,求AB。

8已知ΔABC,AC=BC,CD是角平分线,M为CD上一点,AM交BC于E,BM交AC于F。求证:ΔCME≌ΔCMF,AE=BF。

9已知ΔABC,AC=2AB,∠A=2∠C,求证:AB⊥BC。

10已知ΔABC,∠B=60°。AD,CE是角平分线,求证:AE+CD=AC

全等形4

1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ΔADE是直角三角形,AD=AE,连接CD,BE,M是BE中点,求证:AM⊥CD。

2已知ΔABC,AD,BE是高,AD交BE于H,且BH=AC,求∠ABC。

3已知∠AOB,p为角平分线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CO。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M是AC中点,AD⊥BM于D,延长AD交BC于E,连接EM,求证:∠AMB=∠EMC。

5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AD⊥EF。

6已知ΔABC,∠B=9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F在AB上,BF=CE,求证:DF=DC。

7已知ΔABC,∠A与∠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p,连接pB,求证:pB平分∠B。

8已知ΔABC,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的点有几个?

9已知四边形ABCD,AD‖BC,AD⊥DC,E为CD中点,连接AE,AE平分∠BAD,求证:AD+BC=AB。

10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BE⊥AD于E,过E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F,求证:∠FBE=∠FEB。

推荐第8篇: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培养学好数学的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的数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提升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数与形\",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2.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3.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一个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不晓得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4.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BCD=∠CDE=108°,CD=DE

∴ΔBCD≌ΔCDE

∴BD=CE,∠BDC=∠CED,∠DBC=∠CEN

∵∠CDE=∠DEC=108°,∴∠BDM=∠CEN

∵∠OBC+∠ECD=108°,∠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DBM=∠ECN。

∴ΔBDM≌ΔCNE∴BM=CN

推荐第9篇:初一下册几何证明题(优秀)

初一下册几何证明题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BCD=∠CDE=108°,CD=DE

∴ΔBCD≌ΔCDE

∴BD=CE,∠BDC=∠CED,∠DBC=∠CEN

∵∠CDE=∠DEC=108°,∴∠BDM=∠CEN

∵∠OBC+∠ECD=108°,∠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DBM=∠ECN

∴ΔBDM≌ΔCNE∴BM=CN

3.三角形ABC中,AB=AC,角A=5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N,则角NBC=()

因为AB=AC,∠A=58°,所以∠B=61°,∠C=61°。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设交AB于点D,一个角相等,两个边相等。所以,Rt△ADN全等于Rt△BDN

所以∠NBD=58°,所以∠NBC=61°-58°=3°

4.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角pAQ=45°,求证:pQ=pB+DQ

延长CB到M,使BM=DQ,连接MA

∵MB=DQAB=AD∠ABM=∠D=RT∠

∴三角形AMB≌三角形AQD

∴AM=AQ∠MAB=∠DAQ

∴∠MAp=∠MAB+∠pAB=45度=∠pAQ

∵∠MAp=∠pAQ

AM=AQAp为公共边

∴三角形AMp≌三角形AQp

∴Mp=pQ

∴MB+pB=pQ

∴pQ=pB+DQ

5.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且BM=BN,Bp⊥MC于点p,求证Dp⊥Np

∵直角△BMp∽△CBp

∴pB/pC=MB/BC

∵MB=BN

正方形BC=DC

∴pB/pC=BN/CD

∵∠pBC=∠pCD

∴△pBN∽△pCD

∴∠BpN=∠CpD

∵Bp⊥MC

∴∠BpN+∠NpC=90°

∴∠CpD+∠NpC=90°

∴Dp⊥Np。

推荐第10篇: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题集(七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

一、

互补”。

E

D

二、证明下列各题:

1、如图,已知∠1=∠2,∠3=∠D,求证:DB//EC.E D

3ACB

2、如图,已知AD//BC,∠1=∠B,求证:AB//DE.

AD

12 BCE

3、如图,已知∠1+∠2=1800,求证:∠3=∠4.EC

A1 O

23

4B

D F

4、如图,已知DF//AC,∠C=∠D,求证:∠AMB=∠ENF.

E DF

N

M

AC B

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E、F分别为AB、AC、BC上的点且DE//BC、EF//AB,求证:∠ADE=∠EFC.C

EF

AB D

6、如图,已知EC、FD与直A线AB交于C、D两点且∠1=∠2,

1求证:CE//DF.CE

FD

2B

7、如图,已知∠ABC=∠ADC,BF和DE分别是∠ABC和∠ADC的平分线,AB//CD,求证:DE//BF.FDC

A E

8、如图,已知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

B

F

ED

AC

9、如图,AB⊥BF,CD⊥BF, ∠A=∠C,求证: ∠AEB=∠F.C

1 FBDE

10、如图,AD⊥BC,EF⊥BC,∠1=∠2,求证:DG//AB.

A

EG

12 BCDF

11、在三角形ABC中,AD⊥BC于D,G是AC上任一点,GE⊥BC于E,GE的延长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F,∠BAD=∠CAD,求证:∠AGF=∠F.F

A

G

BCDE

12、如图,∠1=∠2,∠3=∠4,∠B=∠5,求证:CE//DF.

F

E 4G1AD 5 2B

13、如图,AB//CD,求证:∠BCD=∠B+∠D.A

CBED

14、如上图,已知∠BCD=∠B+∠D,求证:AB//CD.

15、如图,AB//CD,求证:∠BCD=∠B-∠D.BA

ED

C

16、如上图,已知∠BCD=∠B-∠D,求证:AB//CD.

17、如图,AB//CD,求证:∠B+∠D+∠BED=3600.BA

E

DC

18、如上图,已知∠B+∠D+∠BED=3600,求证:AB//CD.

第11篇: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题

1.

在三角形ABC中,BD,CE是边AC,AB上的中点,BD与CE相交于点O,BO与O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BC边上的中线是否一定过点O?为什么?

答题要求:请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越详细越好.

ED平行且等于1/2BC

取MN为BO,OC中点

则MN平行且等于1/2BC

得到ED平行且等于MN,则EDNM是平行四边形

则OD=OM,又M为BO中点,显然BO=2OD

一定过

假设BC中线不经过O点,而与BD交与O\'

同理可证AO\'=2O\'G

再可由平行四边形定理得到O与O\'重合

所以必过O点

2.

在直角梯形ABCD中,角B=角C=90度,AB=BC,M为BC边上一点。且角DMC=45度

求证:AD=AM

(1)几何证明题,首先画图

哎没图不好说啊

就空说吧你在纸上画图

先看已知条件,从已知条件得出直观的结论.

因为M是BC边上一点,在三角形DMC中,角DMC=45度,角MCD=角C=90度,可以知道角MDC=45度,则三角形DMC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MC=CD.

又AB=BC,M是BC边上一点,MC长度小于BC,所以知道这个直角梯形是以CD为上底,AB为下底,图形先画对

接下来求证

要证AD=AM,从已知条件中得知,MC=CD,

则作一条辅助线就可得证

连接AC

∵AB=BC,角B=90度∴三角形ABC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角BCA=45度

∴角DCA=角BCD-角BCA=45度=角BCA

所以三角形AMC≌三角形ADC(MC=CD,角DCA=角BCA,AC=AC——边角边)

所以AD=AM得证

(2)

延长CD至F点~CF=AB连接AF~~因AB=BC~SO~ABCF是正方形~剩下的就容易了~只要证AFD~和ABM~是一样的3角形就OK了~~哎~快10年没碰几何了~那些专业点的词我都忘了~这题应该是这样吧~不知道有没错

回答者:fenixkingyu-试用期一级2007-8-719:23

上楼的有两处错误:

1.描述错误,ABCF不是四边形,ABFC才是.

2.按照条件并不能证明ABFC是正方形.

注意:要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必须证明2个问题:

1.该四边形是矩形;2.该四边形是菱形。

(3)

把图画出来就好解了。我是按自己画的图解的,楼主画梯形下面是BA,上面是CD,然后在按我的文字添加辅助线就行了,度那个圆圈打不出来,我就没写了。

证明:连接MD,AM,连接AC并交MD于E

因为角DMC=45,角C=90

所以三角形MCD为等边直角三角形,既角CDM=45

又角B=90AB=BC

所以角CAB=45

由梯形上下两边平行,则内对角相加为180度

因角CAB角DMB=45+45=90

所以角EDA角DAE=90

既AC垂直于MD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CDM中则有ME=ED,且AC垂直于MD

所以AE是三角形AMD的中垂线

既AD=AM(等腰三角形的法则)。

第12篇:初一几何证明题 幂的运算

1.如图1,已知AB∥CD,∠1=∠2,求证:∠BEF=∠EFC.A

1C

2B D

【图2】

2.如图2,

AB∥CD, ∠

3∶∠2=3∶1,求∠1的度数。

【图3】

3.

如图3,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

于E,交FB

于D,若∠F=40°,∠C=20°,求∠FBA的度数。

4.如图4,EF∥AD,∠1=∠2,∠BAC=80

°.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图4图6

5.如图5,B处在A处的南偏西57°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2°方向.求∠C的度数.

6.如图6,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AEF,∠1=40,求∠2的度数。

7如图7: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DAE=18,求∠C的度数。

8.如图8,EF//AD,∠1=∠2,说明:∠DGA+∠BAC=180°.已知DE//BC,B80,C56,求ADE和DEC的度数。(7分) 9.如图,已知:1=2,D=50,求B的度数。

10.如图10,已知AB//CD,AE//CF,求证:BAEDCF。(9分)

A

A

E

B

H

2CD

F

B 图10

CE

A

A

D

F

B

F

D

C

E

11如图11,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

F,CFEE。 求证:AD//BC。(10分)

12.如图12,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

的度数。

13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且∠1∶∠2 = 2∶3,∠AOC = 60°,求∠2的度数。

AC

D

EB

13.如图,AD∥BC,AC平分∠BAD交BC于C,∠B = 50°,求∠ACB的度数。

AB

14.已知:AB∥CD,OE平分∠AOD,OF⊥OE于O,∠D = 60°,求∠BOF的度数。

DC

CEA

15.已知:如图,∠B =∠C,∠1 =∠2,∠BAD = 40°,求∠EDC的度数。

DF

B

16.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 =∠D,∠B =∠E,CM平分∠BCD交AF于M, FN平分∠AFE交

CD于N。试判断CM与F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B

EC

A

F

E

B

17.如图,已知:∠1=∠2,∠3=108°,求∠4的度数.E

B

3A

18.已知:如图,AB// CD,求图形中的x的值.

CE第20题图第18题图

AB 第19题图

19.已知:如图所示, DE⊥BC,AB⊥BC,DE平分∠BDC,那么∠A=∠3吗?说明理由.20.已知:如图,在△ABC中,BDAC于D,若∠

A∶∠ABC∶∠ACB=3∶4∶5,

D

试求∠ABD的度数.

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条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成了9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

22.已知:如图①、②,解答下面各题:

(1)图①中,∠AOB=65°,点P在∠AOB内部,过点P作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求∠EPF的度数.(2)如图②,点P在∠AOB外部,过点P作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那么∠P与∠O

A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E

P

A

O

第22题图①

F

B

E

B 第22题图②

的度数.

23.如图1,已知

F

,求1 图1 B C

D

224、已知,如图2,AC∥DF,∠1=∠A。求证:AB∥DE。

250如图3 ,AOC与BOC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AOC与BOC的平分线,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3

3图4图

526 图4,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垂足为O,若∠DOE=3∠COE,求∠BOC

的度数.

27如图5,直线a//b,求证:12.

28 ,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

28题29题

29如图,AB∥DE,那么∠B、∠BCD、∠D有什么关系? 30,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

,求这个角.

431在如图22中,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EF所截,交点分别为E、F,∠AEF=∠EFD.(1)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吗?为什么?

(2)若EM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则EM与

FN平行吗?为什么?

M

AB BE A B D D图2

5图26 图24图2

232如图24,直线AB,CD相交于O点,OM⊥AB.(

1)若∠1=∠2,求∠NOD;(2)若∠1=

∠BOC,求∠AOC与∠MOD.

433 如图25,已知: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请说明:AE⊥CF.34 如图26,已知∠1=∠2,再添加什么条件可使AB∥CD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

35 图16,点D、E、F分别在AB、BC、AC

上,且DE∥AC

,EF∥AB

,证明“∠A+∠B+

∠C=180

A

A

D

F 2

1 EBC

图16

36 如图17,∠BAF46,∠ACE136,CE⊥CD.问CD∥AB吗?为什么?

37如图18,在△ABC中,AD是高线,点M在AD上,且∠BAD =∠DCM,求证:CM⊥AB .

1,已知∠1=∠2,AB∥CD,求证:CD∥EF.

CBB1EFFGBCDCE

39.图2,已知AB∥CD,∠3=30°,∠1=70°,求∠A-∠2的度数.

40.图3,已知AB∥CD,∠BAE=40°,∠ECD=70°,EF平分∠AEC,求∠AEF的度数.•

41.如图,已知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1)•求∠AEF的度数;(2)求证:EF∥AB.

42.如图,已知在△ABC中,EF⊥AB,CD⊥AB,G在AC边上,∠1=∠2,求证:∠AGD=∠ACB.

第13篇:初二几何证明题

28.(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向点D运动,且保持AP-CQ。设AP=x

(1)当PQ∥AD时,求x的值;

(2)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时,求x的取值范围;

(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相交时,设交点为E,连接EP、EQ,设△E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S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9分)

如图,直线yxm与双曲线y

(1)求m及k的值; k相交于A(2,1)、B两点. xyxm,(2)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ky,x

(3)直线y2x4m经过点B吗?请说明理由.

(第21题)

28.(2010江苏淮安,28,12分)如题28(a)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2,0),点B坐标为(6,8),点C为OB的中点,点D从点O出发,沿△OAB的三边按逆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一周.

(1)点C坐标是),当点D运动8.5秒时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2)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试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OCD的面积S,并指出t为何值时,S最大;

(3)点E在线段AB上以同样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如题28(b)图,若点E与点D同时出发,问在运动5秒钟内,以点D,A,E为顶点的三角形何时与△OCD相似(只考虑以点A.O为对应顶点的情况):

题28(a)图题28(b)图

(10江苏南京)21.(7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点O,△ABC≌△BAD。 求证:(1)OA=OB;(2)AB∥CD.(10江苏南京)28.(8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M是AD的中点,点E从点A

出发,沿AB运动到点B停止,连接EM并延长交射线CD于点F,过M作EF的垂线交射线BC于点G,连结EG、FG。

(1)设AE=x时,△EG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P是MG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点P的运动路线的长。

23.(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BF,连接BE、CF.

(1)求证:△BDF≌△CDE;

(2)若AB=AC,求证:四边形BFCE是菱形.

CE

27.(本题8分)如图①,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 M处,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 连接EP.

(1)如图②,若M为AD边的中点,

①,△AEM的周长=_____cm;

②求证:EP=AE+DP;

(2)随着落点M在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不与A、D重合),△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27.(本题满分12分)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DCB=75º,

以CD为一边的等边△DCE的另一顶点E在腰AB上. (1)求∠AED的度数;

(2)求证:AB=BC;

(3)如图2所示,若F为线段CD上一点,∠FBC=30º.

DF求 FC 的值.

图1 E C

E 图2 C

第14篇:初二几何证明题

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CF. (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B

第15篇:几何证明题训练

仁家教育---您可以相信的品牌!

仁家教育教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您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1

您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您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您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您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第16篇:初中几何证明题

初中几何证明题

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

1.延长EM至F,使MF=EM,连BF.

∵BM=CM,∠BMF=∠CME,

∴△BFM≌△CEM(SAS),

∴BF=CE,

又DM⊥EM,MF=EM,

∴DE=DF

而∠DBF=∠ABC+∠MBF=∠ABC+∠ACB

∴BD+BF>DF,

∴BD+CE>DE。

2.

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

如图

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M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因为CF//AB

所以,∠B=∠FCM

已知M为BC中点,所以BM=CM

又,∠BMD=∠CMF

所以,△BMD≌△CMF(ASA)

所以,BD=CF

那么,BD+CE=CF+CE……………………………………………(1)

且,DM=FM

而,EM⊥DM

所以,EM为线段DF的中垂线

所以,DE=EF

在△CEF中,很明显有CE+CF>EF………………………………(2)

所以,BD+CE>DE

当点D与点B重合,或者点E与点C重合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BD+CE=DE

综上就有:BD+CE≥DE。

3.

证明因为∠DME=90°,∠BMD

截取BF=BC/2=BM=CM。连结DF,EF。

易证△BMD≌△FMD,△CME≌△FME

所以BD=DF,CE=EF。

在△DFE中,DF+EF≥DE,即BD+CE≥DE。

当F点落在DE时取等号。

另证

延长EM到F使MF=ME,连结DF,BF。

∵MB=MC,∠BMF=∠CME,

∴△MBF≌△MCE,∴BF=CE,DF=DE,

在三角形BDF中,BD+BF≥DF,

即BD+CE≥DE。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第17篇:八年级几何证明题

八年级证明题一

八年级几何证明题

1、已知: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AB=BD,E是AB的中点。求证:CD=2CE。

C

2、已知:在⊿ABC中,作∠FBC=∠ECB=

12∠A。求证:BE=CF。

B

3、已知:在⊿ABC中,∠A=900,AB=AC,在BC上任取一点P,作PQ∥AB交AC于Q,作PR

∥CA交BA于R,D是BC的中点,求证:⊿R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八年级证明题一2 -

6、已知:在⊿ABC中BD、CE是高,在BD、CE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CN=AB,求证:MA⊥NA。

C

7、已知:如图(1),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ABC和∠ACB,DE过点P交AB于D,交AC于E,且DE∥BC.求证:DE-DB=EC.

A

D

BP图⑴EC

8、△ABC为正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就下面给出的三种情况,如图8中的①②③,先用量角器分别测量∠BQM的大小,然后猜测∠BQM等于多少度.并利用图③证明你的结论.

八年级证明题一 - 3 -

① ② 图8 ③

9、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1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12、如图,在ΔABC中,AD平分∠BAC,DE||AC,EF⊥AD交BC延长线于F。求证: ∠FAC=∠B

A M B (第9题图)

F

八年级证明题一

- 4 -

第18篇:1123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专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的过程,在学习中发展探究意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分两个层次:

1.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发现结论;说明理由。

2.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得三角形全等。

【探索活动】

活动一 操作在方格纸上画2条互相平行并且相等的线段AD,BC,连接AB,DC。

检验线段AB与DC是否互相平行?

A D

思考所画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BC提示:1连接BD,证明△ABD≌△CDB,得到∠ABD=∠CDB,从而得到AB∥DC

2课本是运用平移的性质说明线段AB∥DC

【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是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活动一,得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分为2个层次:

一、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发现结论;

二利用平移的性质说理,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活动二

操作1画2条相交直线a,b,设交点为O

2在直线a上截取OA=OC,在直线b上截取OB=OD,连接AB,BC,CD,ADA。

思考所画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B

提示 1.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课本是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得三角形全等

2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 CD

【对于探索活动一: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于是首次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其说理依据只能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对于探索活动二,其说理依据除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外,还应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题示范】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四边形ABCD是否是

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解:连接BD

得:2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通过合作交流,完善说理,学会有条理的

表达。】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四边形ABCD是

否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得:2个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巩固练习】

1.如图,AD∥BC,∠B=∠D,求证:AB∥CD。

A

B

D

C

AD

BCADBC

2.如图CD⊥AB,EF⊥AB,∠1=∠2,求证:∠AGD=∠ACB。

A

DG/

F

2 BCE

3.已知∠1=∠2,∠1=∠3,求证:CD∥OB。

P

CBO

4.如图,已知∠1=∠2,∠C=∠CDO,求证:CD∥OP。

D P

/ CBO

5.已知∠1=∠2,∠2=∠3,求证:CD∥EB。

C

32/ OE

6.如图∠1=∠2,求证:∠3=∠4。

/BA

7.已知∠A=∠E,FG∥DE,求证:∠CFG=∠B。

AB

C F

E D

8.已知,如图,∠1=∠2,∠2+∠3=1800,求证:a∥b,c∥d。

cd a

b

9.如图,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

A

D

F

EBC

10、已知,如图,∠1=450,∠2=1450,∠3=450,∠4=1350,求证:l1∥l2,l3∥l5,l2∥l4。l

3l1

1l23

44 l

511、如图,∠1=∠2,∠3=∠4,∠E=900,求证:AB∥CD。

BA

E

CD

12、如图,∠A=2∠B,∠D=2∠C,求证:AB∥CD。

C

AB

13、如图,EF∥GH,AB、AD、CB、CD是∠EAC、∠FAC、∠GCA、∠HCA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AF E

B

GH C

14、已知,如图,B、E、C在同一直线上,∠A=∠DEC,∠D=∠BEA,∠A+∠D=900,求证:AE⊥DE,AB∥CD。

A

EB

15、如图,已知,BE平分∠ABC,∠CBF=∠CFB=650,∠EDF=500,,求证:BC∥AE。

E CD

BA

16、已知,∠D=900,∠1=∠2,EF⊥CD,求证:∠3=∠B。

AD

EF

BC

17、如图,AB∥CD,∠1=∠2,∠B=∠3,AC∥DE,求证:AD∥BC。

DA3

BCE

第19篇:初三几何证明题

初三数学北师大证明

(三)

一、填空题

1、用一把刻度尺来判定一个零件是矩形的方法是

(2)

(1) (3)

2.如果边长分别为4cm和5cm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3.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cm2.

4.如图1,DE∥BC,DF∥AC,EF∥AB,图中共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5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请补充条件(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

6.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BO的周长为17,AB=6,那么对角线AC+BD=

7、以正方形ABCD的边BC 为边做等边△BCE,则∠AED的度数

为。

8.如图3,延长正方形ABCD的边AB到E,使BE=AC, (4) 则∠E=°

9.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

=PD=2,那么AP的长为.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是A(-2,5),B(-3,

-1),C(1,-1),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D,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那么点D的坐标是.

E

二、选择题 B11.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110°,延长AD至F,延长CD至

E,连结EF,则∠E+∠F=()

A.110°B.30°C.50°D.70°

1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B.四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角相等

(5) D G F(6) C

13.如图5,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

点E是BC的中点.若OE=3 cm,则AB的长为()

A.3 cmB.6 cmC.9 cmD.12 cm

14.已知:如图6,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边

AB、BC、CD、DA的中点.若AB=2,AD=4,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8B.6C.4D.

315.将两块能完全重合的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边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

19、四边形ABCD,仅从下列条件中任取两个加以组合,使得ABCD是平行四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AB∥CDBC∥ADAB=CDBC=AD

(A)2组(B)3组(C)4组(D)6组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每组邻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图8

(D)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阅读理解题

21、如图8,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边上的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连结AC、BD,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可证四边形 EFGH是。 ⑵对角线AC、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 EFGH是矩形。

⑶对角线AC、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 EFGH是菱形。

⑷对角线AC、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 EFGH是正方形。

22、如图9,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 ,BD=6cm,DH⊥AB于H,求:DH的长

23、已知:如图10,菱形ABCD的周长为16cm,

∠ABC=60°,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求AC和BD的长。

四、证明题

24、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一点, PE⊥BC,垂足为E, PF⊥CD,垂足为F,

求证:EF=AP

25、如图12,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 DF⊥AC,垂足分别是E,F.

⑴试说明:DE=DF

⑵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是正方形.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

添加辅助线,无需证明

26.如图13,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 CEAF.请你猜想:BE与D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B 图13 F C D

第20篇:初中几何证明题

(1)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CE是高,FG分别为ED,BC的中点,O是外心,求证AO∥FG 问题补充:

证明:延长AO,交圆O于M,连接BM,则:∠ABM=90°,且∠M=∠ACB.∠AEC=∠ADB=90°,∠EAC=∠DAB,则⊿AEC∽⊿ADB,AE/AD=AC/AB;

又∠EAD=∠CAB,则⊿EAD∽⊿CAB,得∠AED=∠ACB=∠M.

∴∠AED+∠BAM=∠M+∠BAM=90°,得AO⊥DE.--------(1)

连接DG,EG.点G为BC的中点,则DG=BC/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理可证:EG=BC/2.故DG=EG.

又F为DE的中点,则FG⊥DE.(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也是底边的高)-----------------(2) 所以,AO∥FG.

(2) 已知梯形ABCD中,对角线AC与腰BC相等,M是底边AB的中点,L是边D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LM并延长交对角线BD于N点

延长LM至E,使LM=ME。

∵AM=MB,LM=ME,∴ALBE是平行四边形,∴AL=BE,AL∥EB,∴LN/EN=DN/BN。

延长CN交AB于F,令LC与AB的交点为G。。

∵AB是梯形ABCD的底边,∴BF∥CD,∴CN/FN=DN/BN。

由LN/EN=DN/BN,CN/FN=DN/BN,得:LN/EN=DN/BN,∴LC∥FE,∴∠GLM=∠FEB。

由AL∥EB,得:∠LAG=∠EBF,∠ALM=∠BEM。

由∠ALM=∠BEM,∠GLM=∠FEB,得:∠ALM-∠GLM=∠BEM-∠FEB,

∴∠ALG=∠BEF,结合证得的∠LAG=∠EBF,AL=BE,得:△ALG≌△BEF,∴AG=BF。

∵AC=BC,∴∠CAG=∠CBF,结合证得的AG=BF,得:△ACG≌△BCF,∴ACL=∠BCN。

(3) 如图,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边AB,AC上且BD=CE,F,G分别为BE,CD的中点,直线FG交

AB于P,交AC于Q.求证:AP=AQ

取BC中点为H

连接HF,HG并分别延长交AB于M点,交AC于N点

由于H,F均为中点

易得:

HM‖AC,HN‖AB

HF=CE/2,HG=BD/

2得到:

∠BMH=∠A

∠CNH=∠A

又:BD=CE

于是得:

HF=HG

在△HFG中即得:

∠HFG=∠HGF

即:∠PFM=∠QGN

于是在△PFM中得:

∠APQ=180°-∠BMH-∠PFM=180°-∠A-∠QGN

在△QNG中得:

∠AQP=180°-∠CNH-∠QGN=180°-∠A-∠QGN

即证得:

∠APQ=∠AQP

在△APQ中易得到: AP=AQ

(4) 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取△DAB,△ABC,△BCD,△CDA的内心O,O,O,O.求证:OOOO为矩形. 123

41234

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过B,C作圆的切线交于E,连结AE,M为BC的中点。求证角BAM=角EAC。

设点O为△ABC外接圆圆心,连接OP;

则O、E、M三点共线,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设AM和圆O相交于点Q,连接OQ、OB。

由切割线定理,得:MB² = Q·MA ;

由射影定理,可得:MB² = ME·MO ;

∴MQ·MA = ME·MO ,

即MQ∶MO = ME∶MA ;

又∵ ∠OMQ = ∠AME ,

∴△OMQ ∽ △AME ,

可得:∠MOQ = ∠MAE 。

设OM和圆O相交于点D,连接AD。

∵弧BD = 弧CD ,

∴∠BAD = ∠CAD 。

∵∠DAQ = (1/2)∠MOQ = (1/2)∠MAE ,

∴∠DAE = ∠MAE∠DAE = ∠CAD - ∠DAQ = ∠CAM 。

设AD、BE、CF是△ABC的高线,则△DEF称为△ABC的垂足三角形,证明这些高线平分垂足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设交点为O,

OE⊥EC,OD⊥DC,

则CDOE四点共圆,

由圆周角定理,

∠ODE=∠OCE。

CF⊥FC,AD⊥DC,

则ACDF四点共圆,

由圆周角定理,

∠ADF=∠ACF=∠OCE=∠ODE,

AD平分∠EDF。

其他同理。

平行四边形内有一点P,满足角PAB=角PCB,求证:角PBA=角PDA

过P作PH//DA,使PH=AD,连结AH、BH

∴四边形AHPD是平行四边形

∴∠PHA=∠PDA,HP//=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HP//=BC

∴四边形PHBC是平行四边形

∴∠PHB=∠PCB

又∠PAB=∠PCB

∴∠PAB=∠PHB

∴A、H、B、P四点共圆

∴∠PHA=∠PBA

∴∠PBA=∠PDA

补充:

补充:

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

若能证明其顶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已知点o为三角型ABC在平面内的一点,且向量OA2+BC2=OB2+CA2=OC2+AB2,,则O为三角型ABC的()

只说左边2式子 其他一样

OA2+BC2=OB2+CA2 移项后平方差公式可得

(OA+OB)(OA-OB)=(CA+BC)(CA-BC)化简

得 BA(OA+OB)=BA(CA-BC)

移项并合并得BA(OA+OB+BC-CA)=0

即 BA*2OC=0 所以BA和OC垂直

同理AC垂直BO BC垂直AO哈哈啊是垂心

设H是△ABC的垂心,求证:AH2+BC2=HB2+AC2=HC2+AB2.

作△ABC的外接圆及直径AP.连接BP.高AD的延长线交外接圆于G,连接CG. 易证∠HCB=∠BCG,

从而△HCD≌△GCD.

故CH=GC.

又显然有∠BAP=∠DAC,

从而GC=BP.

从而又有CH2+AB2=BP2+AB2=AP2=4R2.

同理可证AH2+BC2=BH2+AC2=4R2.

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