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差比关系的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谈话:早晨喝豆奶遇到的一个问题,父亲喝一大杯豆奶,儿子喝一小杯豆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豆奶,如果给父亲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能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父亲可以喝两次;儿子可以喝四次。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你能解决吗?为什么?(使学生联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较容易解决;或者告诉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

2、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重点理解: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1/3

(2)、小组讨论。

①把什么替换成什么?

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③…………

(3)、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4)、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5)、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教学检验。

过渡: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检验)

(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

(2)、交流学生的检验方法。

(3)、指出“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4)、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

(5)、小结检验方法。

4、小结: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

5、练一练

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

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

)支铅笔。

买3支钢笔的钱可以买(

)支铅笔。

买12支铅笔的钱可以买(

)支钢笔。

三、巩固策略

(一)练习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1、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2、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在小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口头检验。

4、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5、小结:我们还需优化“替换”策略来解题,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

(二)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自主组织生成,教师参与讨论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用大小盒做了一个演示,并且让孩子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替换的过程,然后互相说一说。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 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交流。

9、口头检验。

(三)巩固练习

把720毫升美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大杯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四、全课总结。

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总量没有变化。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但总量发生了变化。

2、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畏惧,合理选择策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五、课外延伸:曹冲称象的故事。

六、课堂作业 [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亚运会精彩瞬间与奖牌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让学习新课变成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学会新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默认分类

2009-11-10 17:36

阅读168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教学是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与旧知的比较,让学生感觉到今天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4部分展开学习。

(一)旧知引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先课件演示这样两道题目:

1、把720毫升的水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正好倒满,每个小杯倒多少毫升?

2、把720毫升的水倒入3个同样的大杯,也是正好倒满,每个大杯倒多少毫升?

由于这是原有知识,学生感觉轻松。而出示题目时,教者有意不提供“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一重要信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因两种杯子的容量不同而碰壁,在信息的提供和问题的解决上,制造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思维上的断层,提高了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替换策略去解决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要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换成同一种杯子,这是替换的重要前提。

(二)交流探索,学习新知。

1、例题教学,感知替换方法。

(1)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发现和刚才口答的题目相比,难在哪里?准备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要把大杯都换成小杯或者把小杯都换成大杯。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就马上提问怎么换?(学生会回答出一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我们就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并知道一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

(2)知道了一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后,你会进行替换了吗?

先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集体交流,教师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

板书:

小杯

大杯

总量

720

方法一 :大杯换成小杯

6+3

720

方法二 :小杯换成大杯

1+2

720

板书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哪句话进行替换的,并明确这样替换总数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板书能让学生清楚的发现替换后大杯、小杯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这样替换总数是不变的是为了和下面的替换方法有所区分。】

(3)根据两种替换结果,请学生任选一种策略算出每个小杯和大杯的容量是多少?并请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①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是不是一共720毫升。

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5)小结:让说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用“替换”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

2、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这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交流中检查学生替换是否正确,找出关键的句子。并明确替换后总数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十七第1题的练习熟悉例题中所学到的替换方法。】

3、教学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明确题意。

(2)引导交流: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整理:

板书:

大盒

小盒

总数

100

方法一:小盒换成大盒

100+16

方法二:大盒换成小盒

100-16

结合板书让学生明确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共几个小盒,7个小盒还是100个球吗?并问7个小盒一共可以装多少个球?(追问:你是怎样知道7个小盒一共装84个球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应用“替换”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还要让学生知道这样替换球的总数是发生变化的。】

(3)理解后请学生根据题意算出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并请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做这一题的时候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再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

【设计意图:为了熟悉练一练中的所学的替换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主要尝试运用,提升思维)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自己整理今天所学的知识,知道用“替换”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并要注意到有时替换后总数是发生变化的;而有时替换后总数是不发生变化的。还要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教学效果分析

随着问题的一一解决,替换的实质将进一步地显现,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解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既有思维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广度。创造了学生思维的价值,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