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散步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6 09:03:3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

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推荐第2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一,情景导入:

播放《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有可能答:小孩子很懂事很孝顺,妈妈很善良,尊老爱幼。

师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引入课文看看我们接下来所学的《散步》这个家庭和视频中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二,检查预习:

嫩芽()熬()

霎时()分歧()

拆散()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事情的底细或者是原委 委曲求全,使自己受委屈,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三,初读感知

读课文,首先要读题目,本文的题目是(《散步》),大家平时也都有散步的经历。散步时身体应该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所以我们读本文的时候感情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好的,大家带着这种感情,把课文朗读一遍,并回答ppt上所展示的两个问题:1,读完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些形容词来修饰),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结果: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四,文本细究

(一),“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句话很熟悉,和文中的哪句话比较相似啊? 文中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运用了倒装,强调了一家人在散步,对散步的重视,既突出了散步,又突出了我们四个人,散步本身具有画面感(远镜头: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隐隐约约有四个黑点在移动。近镜头:来个特写——突出了散步的四个人)。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二)意境美

我们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是在怎样的田野上散步啊(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请大家把书合上,拿出一张纸,把刚才所读的嫩芽,水波粼粼写下来,以及,还有一霎时,分歧这四个词语。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并检查自己所写的正误。(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第四段描写的景物有: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这段描写也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意境:蓬勃的生机

——哲理:珍爱生命,

第七段描写的景物有: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菜花是(金色的),桑树是(整齐的)鱼塘(并不大)水波粼粼,一口。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景美)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也是为了写情。写对生命的热爱,写一家人的相互理解关爱。

(三)主要事件。

这样美的田野,这样好的天气,你们想不想出来散步啊?

生答想,好,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散步这个主要事件。

1, 为什么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

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按正常的话,一块儿散步的是不是还应该有他的父亲,但课文中没有写他的父亲,那他父亲在哪里呢?同学们或许不知道:文章写于1985年。这年清明前,莫怀戚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没有叫母亲,而是和妻子、儿子,我们3口人出来散步,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的心理会有什么感受,做儿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样?儿子的这份心思,他母亲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有没有说出来呢?体现了我的孝顺、

2,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决定权再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小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母亲却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体现了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的美好品质。

3,散步的结果是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走在小路上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我们是温馨而又和谐的家庭)

(四)人物赏析(人情美)

假如你手上有一束鲜花,你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对母子

儿子:有关儿子的语句(第五段: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性格: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懂事听话)父亲决定走大路时他并没有哭闹,而是听话

妻子:有关妻子的语句(第六段: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最后一段: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妻子性格:贤惠,贤妻良母

在外面妻子总是听丈夫的。因为这样做,在外面,妻子维护了丈夫的尊严,形象,这是一个家庭团结、和睦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家里了,就不一定了,就要另当别论了。如果丈夫做错,妻子可以批评丈夫。但是在外面,守着那么多人,妻子跟丈夫较劲,那是很不体面地。背起

了儿子,显示了对儿子的关爱,疼爱。

“我”与“我”有关的句子:(第二段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决定走大路:体现了我的孝顺,对母亲的关爱。而“委屈”儿子。则体现了其关爱儿子。背起母亲。

母亲:与母亲有关的句子(第七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第二段: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疼爱小孙子,对儿子依赖,信任。善解人意,愿意了解孙子的世界。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慈爱 于是就有了初春暖阳下,南方田野上,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散步。。

(五)语言美

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本文的意境美,人情美,那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语言是怎么样的?

佳句赏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太迟,太迟了”用了反复修辞,与“总算”照应,表达了“我”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说明“我”很担心母亲的健康。 “挺”“熬”“酷”三个词很有表现力,母亲身体状况的糟糕、冬日的严寒、儿子为母亲的担忧跃然纸上。

提问:和朱自清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的心情是不是一样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分歧”“责任”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意味着伴同母亲的时日就很短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母亲是老人,是上一代.代表老去的生命,,儿子是下一代,孩子代表新生的生命“我”和妻子是中年人,,“我们”中年人代表成熟的生命。中年人承前启后,背着老人、孩子,既关爱老去的生命,又呵护新生的生命,责任重大。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有什么特点?)(对称)找出文中相似的句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有的浓,有的淡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

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好处:1,形式美观,互相映衬,琅琅上口,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2,贴合文章内容,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晚辈,正好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有作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语言美(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文章的语言有以下特点)

1.平实质朴;(口语化,)

2以小见大;(责任的重大,背起了整个世界)大家想想,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微小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的写法。同学们以后作文时可借鉴这种写

3.巧用对称;

(六)现场访问(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当时“我”做选择时的心情,以及其他人的内心反应,让他们学会理解文中人的选择,以及谈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本文已经有了全面了解,本文的意境美,人情美,语言美,主人公的散步也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下面啊,老师就跟着你们一起,化身为散步中的主人公。老师则作为记者,对你们进行现场采访。(男生可以扮演莫怀戚先生或者是小家伙,女生则可以化身为莫太太或者是母亲)

提问1:请问莫先生,你当时选择走大路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呢? 生可能答:心情是矛盾的,既想满足儿子,又想满足母亲的想法,但找不出两全齐美的方法,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所以只有暂时委屈他,听从母亲的意愿了

看来我们的方先生真是一位善孝顺的好儿子,而且是一位关心儿子多大好爸爸啊

提问2:请问莫太太,你的先生决定走大路,没有听从儿子的意愿,你感到生气吗?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可能答:我没有生气,因为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我尊重他的决定看来我们的莫太太真是一位贤妻良母,娶到这样的妻子,方先生你真是好大的福气啊 提问3:老母亲,当你儿子决定走大路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如何评价你儿子的?

我的心情比较的的欣慰,因为他对我很好,很照顾我的感受,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好儿子而感到骄傲,

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妈妈啊

提问4:小朋友,当你爸爸决定走大路时,你感觉到委屈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开始觉得有一点儿委屈,但回头想想:自己也应该孝顺奶奶,父亲这样做是对的。 真是聪明懂事的小家伙啊

好了,现在让我们还回到我们的课堂上,经过刚才的访问,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懂得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体谅。现在啊,老师有一个难题,要问大家,请大家帮帮忙,看看该怎么解决?(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生答,师总结:看来啊,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帮老师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真是要好好感谢你们了,但老师还是比较欣赏xxx 的方法,因为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不信,你看:(ppt展示

(七)赠送名句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培根,英国)(读得时候请读出一种骄傲的语气)

大家同不同意他的看法?

老师也同意他的看法,爱幼,关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一种本能,父母尽其所能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有时会忽略了对长辈的关怀。所以请同学们,如果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没事的时候就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如果不住在一起的,周末的时候,要和父母多抽空回去看看他们,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关怀,更需要的是精神关怀。

对于这个问题啊,我们的古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八)真情告白

配《月光曲》:父爱如山,深沉不语,母爱如水,清澈细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请闭上眼睛想: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场景,也许是一次散步,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杯热牛奶,只要你认真感受,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请说出你内

心最想对家人说的话,也许是一次深刻的记忆,也许是你想说而又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语言。

推荐第3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情”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文中蕴含了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责任,和谐等元素。大大补充了这个单元的“亲情”主题。加之内容浅显,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读出来。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建构并健全学生对一文本的多元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的思维呈现单一模式,缺乏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课后作业本的反馈上,学生对文中的自我责任承担意识可能没有掌握住,仅仅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意识来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品读重点语句。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品读,小组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文中美好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难点:

1.重点:品读重点语句。

2.难点:赏析散步中蕴含的多元情感解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后问学生,大家是否能体会到这份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来分享一家人在春天田野里散步的温馨。 (板书:散步)

二、整体感知

师: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一家四人在田野上散步,遇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父亲照顾奶奶选择大路,而奶奶因疼爱孙子最后选择了小路。(板书:一家四人 田野 散步)

三、研读文本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时间的角度确立的,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并思考:如果请你从其他的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 情满小路 小路温情 温馨一家人 (教师板书)

2.你们拟的标题各有特点,都是着眼于文章,但是每个着重点都不一样。从中老师知道大家从整体上掌握了这篇课文。但是,老师觉得《散步》这个题目更为简洁。散步在我们日常生活是常见的一件小事,跟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我们的朋友。但是在作者的眼中,散步并不是小事。

3.请看文中一段话(PPT出示):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原文)

我们全家一起到田野上散步(日常表达)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小组讨论)

生:小组成员积极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日常表达这句显得普通,而原文则是整体逐一介绍,可以看出作者对散步的态度是很庄重。

(板书:散步态度:庄重)

4.作者为什么这么看重散步,能否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生: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表明母亲身体不好,我关心母亲,认为散步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对于春天来临的欣喜以及母亲迎来春天的喜悦)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理解得很到位。确实,这两个片段写得很朴实但是情感特别的真挚,我们要读出担忧和欣喜的感觉来。

(学生朗读第二片段,读得不好时教师要简要指导)

5.正是这么看重这次散步,作者在后来遇到母亲和儿子因选择走大路和小路时产生了分歧才会有特别的纠结,我们一起来朗读作者遇到的选择和内心的挣扎:(PPT出示相应的语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读了摆在作者面前的两难选择和作者内心挣扎的独白。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作为家庭顶梁柱的我,责任很重大,体贴母亲,关爱幼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板书:责任 体贴 关爱)

师:确实如此,作者最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慈爱的母亲为了她疼爱的孙子做出了让步。

四、品读赏析

1.这段文字很美,连文字仿佛都有了温度似的,能够触动你的心灵。尤其在最后一句话。请你反复朗读,慢慢的,细细的品读。说说你的理解。

生:慢慢地,稳稳地。说明了我和妻子怕摔着母亲和儿子。在我们这个小家庭中,我们背上的母亲和儿子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两个加起来就是我们的世界。

师:讲得真好。看来这真是一幕非常和谐的画面。不过老师昨天看了另一种有些不太一样的解读。我们一起来听听。

(PPT出示,同时板书:和谐)

“慢慢地,稳稳地”是我们怕摔了母亲和儿子,符合我们尊老爱幼的思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论是老的生命还是年轻的生命都是一视同仁。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其实在前文中就涉及了作者这个理念,你注意到了没?

(板书:尊老爱幼 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生:对一些生命流逝的感伤和对生命的庆幸。

3.品读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生:从对初春美好景色的描绘中,看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也可以看出作者喜爱春景的情感。

师:看来,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生机如此热爱,更不用说是与他血浓于水的亲人了。母亲给了他生命,他的儿子又将这生命延续下去。我们中国人看中的血脉在我和妻子这慢慢地,稳稳地一背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构成了一个家庭完整的生命。对这个家庭而已,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了。我想对一个民族乃至世界都是这样的吧。看来不单是作者一家人,我们整个民族世界都应该这样字尊老爱幼,这样的写法叫“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五、拓展延伸

散步之后,作者写下了他的感悟和感受。文中甚少提及母亲、妻子和儿子的反应。请你选择一个身份,想象走在小路的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

(学生当场写作,5分钟后教师选择两三人在投影仪上展示,适当点评)

六、课堂小结

一次寻常的散步,作者却以小见大,写出了亲情,写出了和谐,写出了一代中年人的责任,我们是不是也该像作者一样呢,平时多陪陪家人,多享受亲情的美好。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时间:春天

地点:田野

人物:一家四人

事情:散步

情满小路 小路温情 温馨一家人 亲情可贵

责任 体贴 关爱 (和谐)

尊老爱幼 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庄重)

八、教学反思

课堂节奏不是很好,前面稍宽,后面较仅,文本朗读时间不够多,学生对一些优美的句子赏析的时间不够,最后点评也很匆忙,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仍要改进。

推荐第4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录音、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让我们继续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情美和欣赏语言美

(一)品读课文,感受亲情 分析母亲

1、本文一共写了四个人,作者、作者的母亲、作者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中最喜欢母亲的举手?(学生举手)

2、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3、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这是写母亲的动作。“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母亲十分信赖孩子)

5、对。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倒数第二段,请一名学生读一下)

6、“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洁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当奶奶的应该满足孙子的要求。)

7、很好。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请一名学生读一下)

8、同学们留意,文中写道:“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个转变的过程呢?(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一个学生读,齐读)

9、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家。母亲的第二句话怎么读呢?(“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10、母亲让儿子背着自己,提这点儿要求用不用事先跟儿子商量商量?(不用)

11、对呀。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然后再让学生读)

12、从动作、语言两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师板书: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分析“我”

13、最喜欢作者的举手(学生举手)

14、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作者?(他很孝敬母亲)

15、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16、对。那么作者的那句话怎么读?(应该干脆利索或者说是斩钉截铁:“走大路”。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17、“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什么?(伴同母亲的时日短)

18、对。作者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多出来几次散步。作者对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作者的这种感情在前面的哪一段中表露过?(“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9、这段中哪几个字应重读?(“太”、“总算”和“又”),

20、好。作者在内心深处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兴奋。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要求学生再朗读这段)

21、刻画作者本人,较多地使用了心理描写,也有语言描写,请同学们齐读第

三、第六自然段,读出作者孝敬母亲的情感。(板书:作者 孝敬母亲 心理、语言)

分析儿子

22、最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并说出理由(这个小孩没有坚持非走小路不可,他服从了爸爸的话,是个懂事的小孩。

23、很正确。文中小孩说了两句话,谁来读一下?(学生朗读课文)

24、这个小孩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靠自己细致的观察得出的。说明这个小孩怎么样?(很聪明) (老师板书:懂事、聪明) 分析妻子

25、只剩下妻子一个人啦。最喜欢妻子的举手?(可能没学生举手)

26、请你说说为什么不举手。(学生可能说,我不喜欢这个人物,妻子没有说一句话)

27、书上写“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是不是说,妻子在家里就不听丈夫的?如何理解,请同学讨论下,体会下妻子是怎样的人?

老师引导分析:妻子没说一句话,那是因为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一旦丈夫说“走大路”,妻子就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的意见,也走大路。妻子不说一句话,正说明她是一位默默奉献,更多地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她说得少而做得多,同学们不喜欢这样的妻子?反正我喜欢。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妻子 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28、老师:看法发生变化了,这就是理解了。好,下面我们把文章最后一段齐读一遍,并体会一下这段的含义。(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要求学生讨论)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29、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却表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哪是什么感情?(亲情)(板书:亲情)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二)品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本文通过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同时,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可动笔写写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同桌先交流一下;最后把你的见解讲给大家听。

可能有的句子: (1)内容方面: 第

一、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第二、传情的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第三、哲理性的句子

——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句式方面:

第四、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____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教法解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设计,让同学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并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老师小结: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蕴意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拓展延申)

从本文中获得的诸多启发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口述属于自己的亲情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父母、走近老人。

示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忽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歌手韩红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她不仅领养了故事中的这个孤儿,还专门为他创作了歌曲《天亮了》(在轻歌曲《天亮了》伴音下讲述)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课后作业)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结语:

真爱无声,大爱无言。人世间一切的情与爱需要我们慢慢地去走近,去品评,去效仿,我们的家庭才会和美,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五、板书

推荐第5篇:散步教案

(一) 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一出生就沐浴在亲人的疼爱之中,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带着温情,看一看名家莫怀戚笔下的四口之家,随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吧!

二、走近作者

三、解决字词

四、听读课文,感悟亲情。

五、跳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人有哪些?

2、散步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3、散步的地点在哪里?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5、最后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6、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六、精读课文,献花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他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里活动的语句,说说你鲜花的理由。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的依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报道,你最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应该怎么办?

2、赏析美点(抓传神词语、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情感深蕴、对称句)

七、写法借鉴

本文通过选取( 散步 )这个生活小事,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即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从平凡小处挖掘深刻意义,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八、亲情体验站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做错事后时 ,父母那谆谆的教诲。 亲情是失败后,父母那鼓励的眼神。

示例2: 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_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情。

九、爱的回报

怎样做才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步„„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很爱他们。

十、课堂小结,亲爱的同学们,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哺( bǔ )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用心、用行动去孝敬你的父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推荐第6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 南京市竹山中学 李照东

【学习目标】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课文的精妙之处。 ②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①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②难点:如何理解文章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 教师: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根据学习目标,围绕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展示。通过当堂检测、课外作业,进一步巩固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多媒体展示课题,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导语: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认识一下好吗?

我想知道,你们班的班长是谁?我还想知道,他尊姓大名?我更希望了解,你们一家人的业余生活。(班长分别回答)

你们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

闲暇散步,也是家庭生活的一项内容。能说说你和家人散步的经历与感受吗?

聆听了你们家的散步,分享了你们家的温馨与幸福,真美好!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亲情。(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昨天你自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重要的字词需要积累,请写在黑板上(温馨提示:字迹一定要端正哦)。

1、字词 嫩芽nèn 霎时shà 拆散chāi 水波粼粼lín ....熬:(忍受,艰苦支持。)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2、听配乐朗读(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整体感知。要求听懂课文内容。

3、抢答竞猜,检查听读效果。

课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细节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竞答。 课件出示: A、散步的地点是:(田 野)

B、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三、合作、探究、展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1.理一理 说一说 弄清课文的内容。

(1)从母亲的角度复述(慈祥、疼爱孙子)

(2)从“我的儿子”的角度复述(天真、可爱、聪明) 2.写一写 评一评,把握人物形象。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形象?(选择文中的某一个人物,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按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最喜欢文中的 ,因为在散步这个主要事件中,他(她) 。 请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师问:一家四口,你喜欢谁呀? ①、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结合文中内容谈: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师:对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孩子出言不凡、语惊四座。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

②、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听从丈夫,夫唱妇随!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位妻子的?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文中的她是个一言未发,默默去做的贤妻良母! ③、喜欢母亲的举手?

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师:把第二节写母亲的段落我们集体读一读。

生齐读:“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个现场表演,生1扮演母亲,生2扮演儿子。看看儿子是怎样说服母亲到外面散步,好吗?

生1:(扮儿子)妈妈,今天正好是星期天,外面春光明媚,我

2 们一家人到外面散散步吧!

生2:(扮母亲)儿子,妈妈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了,再说,妈妈身体不好,哮喘,走远一点,就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看,还是你们带着孩子出去转转吧。

生1:(扮儿子)妈!您都一冬天没出来了,春天的空气新鲜,到外面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好。

生2:(扮母亲)儿子的一片孝心,妈妈晓得。我准备准备。

生1:(扮儿子)春寒料峭,还是有些寒意,穿上外套,以免着凉。

生2:(扮母亲)好,好,好,儿子的心真细!我这就去取外套。

师: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课文中有句说得好——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师: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在出现分歧的时候,母亲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母亲对我说。

“还是走小路吧。”

多么慈祥的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最喜欢作者的举手。

他很孝敬母亲。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小结:“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3.读一读,悟一悟 理解课文的主旨。

①.反复朗读揣摩课文的最后一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就是整个世界”,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齐读。

明确:从字面意思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跤的。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世界无非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中年人在三代之间承上启下,责任和使命就是赡养老一代,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

②揣摩妻子、母亲的心理活动,说说她们各自不同的感受。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这是多么诗意的一幅图画!能用一个字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吗?

背(爱、家、和、美、心、亲、加)。

两个字呢?

母子(春晖、示范、延续、早春、背负、责任、生命、中年、血脉、温馨、和谐、亲情、人性)。

三个字呢?

寸草心(三春晖、一家亲、母与子、母子情、天地人、老中幼、人性美、背世界)。

四个字呢?

尊老爱幼(整个世界、其乐融融、爱的延续、责无旁贷、人到中年、继往开来、和和美美、一路走好、春天来了、传统美德)。

五个字呢?

瞧这一家子(成熟的生命、生命的过程、三辈四口人、最美的风景、春天的故事、家和万事兴、文化的精髓、人间第一情、沉重的责任)。

六个字呢?

上有老下有小(背小的背老的,幼小成熟衰老)。

师:请把你们的“命名”写到黑板上。

(生上讲台写“命名”)

4.找一找,品一品

寻踪课文的美点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语句或具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师: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课文的主旨。可课文中除了美的人、美的事以外,还有美的景、美的语言以及美的写作方法。把它们找出来,看看美在何处?

①、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学生齐读景物描写的地方。(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去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母亲深厚真挚的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四、当堂检测

《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

4 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五、课堂小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作业布置:

教师导入:爱不仅要表现在口头上,更要放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完成如下课后实践作业:

1、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

(为他们洗一次脚、鞠个躬、真诚说声“我爱你”„„)

2、把这次行动写下来。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下课。 板书设计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我、妻子 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尊老爱幼)

儿子 走小路

推荐第7篇:《散步》教案

散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家”这一个字,我想每位同学一定都已经很熟悉了,早上我们背着书包从家中出门,傍晚,我们一样要背着书包回到家中。家,是我们这一生都无法避开的一个字,即使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体会作者对于“家”的渴望。比如,在《祖父和我》中,作者箫红从与祖父的相处中得到了她一直渴慕的亲情;又如在《凡卡》中,小凡卡竭尽所能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中,回到亲情的怀抱中。可见“家”,是人们最强烈的渴望,最终的归属,最深的牵绊。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新课文,同样为我们阐释了“家”,阐释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所应该具备的特质。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快速阅读一遍。(ppt第一张)

二、整体感知: 问:同学们已经都读完课文了吧?那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只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看哪位同学最先举起手来抢答。当然,在注意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正确率哦。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来准备准备吧。(ppt第二张) 答:散步的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时间:初春 散步的地点:田野

在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问:刚刚最后一个问题有同学回答了,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那么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这个分歧是个怎么样的分歧。首先我来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是哪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那么他们是为了什么事情发生分歧的呢?

答:母亲和儿子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ppt第三张)

问:那么这个分歧到最后要落到谁的头上来解决呢? 答:文章的“我”。

问:不过文中的“我”很自信,他认为一切都取决于他,家人们,无论是孩子、母亲还是妻子都会听从他。当然,也正因为家人都听他的,所以更觉得怎么样?

答:责任(ppt第四张)

问:正因为作者的责任重大,所以他挖空心思的要去想怎么解决了。大家看看他经过权衡以后最后怎么做了?

答:全家和母亲一起走大路,放弃走小路。

问:那么他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答:1)因为不愿意全家人分开。2)陪伴儿子的路还很长,但陪伴母亲的时日却很短了。

问:那么大家觉得,这个文中的“我”作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有没有道理呢?为什么? 答:要尊敬善待老人

问:但是我们马上就发现了,当“我”决定全家人走大路的时候,母亲却改变了主意,她要去走小路了。同学们再理解,为什么母亲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答:母亲疼爱“我”的儿子。

总结:这种感情我们应该很容易就理解了。因为我们在《祖父和我》里已经感受过了文中祖父的慈祥以及对于作者的深深的关爱。

问:分歧最后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呢?(指课件)因为子女对老师的敬爱善待以及老人对于孩子的关心宠爱而得以解决的。那么概括这两点,我想问问大家,这个矛盾这个分歧最终是因为哪一种感情而得以解决的呢? 答:亲情。

问:一个是责任,一个是亲情,我想同学们应该都能想到了,只有什么地方才能同时拥有这两种东西呢? 答:家

总结:每个美好的家庭家庭都需要这两样东西,责任使人变得坚强,而一个坚强的人才能负担起一个家庭所赋予你的重任。亲情使人变得可以更体贴,更宽容他人,从而使得家里的每位成员都能和睦相处,愉快生活。

问:亲情和责任构成了家,但是除了这两点之外,作者也从其他几个小的方面陆陆续续地为我们阐释了家的另外一些含义。下面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如还是产生分歧的第六自然段。作者本来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分开两路走,但最后为什么又不愿意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答:因为家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而不应该分开。

问: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家必须拥有怎么样的特质呢? 答:团结

问: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散读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段落,只要你认为有体现出家的某些特质的文字,你都可以大声朗读出来。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可以找得多,找的准。 答:可以是顺从、默契、等等

总结:文章分析到这里基本分析完了,下面我们来深度理解一句句子,来升华一下“家”的

概念。(ppt第五张)

问:看了课件以后我们先来想一想,句子中“我背上的”指的是谁?“她背上的”指的又是谁呢? 答:“我”儿子和“我”母亲

问: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谜语,我想大家已经都很熟悉了吧。就是一个关于“斯芬克斯”的谜语。斯芬克斯说有一种动物他一开始是4条腿,后来变成了2条腿,最后呢又变成了3条腿了。大家猜一下,他说的是什么动物? 答:人

问:为什么是人呢?

答:因为人小的时候不会走路只会爬,所以是4条腿,到了成年了就2条腿走路了。老了以后腿脚不方便要拄一根拐杖,就变成了3条腿。

问:那么通过这个谜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人的一生都会经过3个时期,就是幼年、成年和老年。幼年可以说是人生的开始,而老年又意味着人生就要结束了。可见幼年和老年特别能够象征人一生的生命历程。而这句句子里的世界,又是什么组成的呢? 答:人

问现在经过了老师的提示,同学们能不能理解这个问题了呢?请同学回答一下。 答:略

问:经过了这个问题的思考,下面我们这个填字游戏应该也很容易了吧。我请一个同学来填一下。

答:人——家——世界

推荐第8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 .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新字词

嫩芽

霎时

分歧

拆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点ㄧ理论~ㄧ消除~ 2.优美朗读 3.初步了解课文 (1)课文主要因素

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记叙的事情是:祖孙三代初春在田野里散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结局: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2)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3)跳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我:孝顺 母亲:和蔼、谦让 儿子:聪敏、活泼、可爱 妻子:贤良 4.研读课文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5.语言学习和运用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五分钟)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也是一家人散步的目的。 )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风景是从母亲眼里“望”出来,意味深长。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新而明丽。也是母亲改变主意的部分原因:她听从了孙儿的选择,“因为小路有意思。”)

(2)找出下面句子的共同点,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都是对称的句子)

(3)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这是一代中年人在家庭生活、人类社会的作用中油然而生的一种特有的深沉、庄严的心理感受。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三、结论总结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课堂练习1.知识性问题 A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时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释下列词语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问题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作业布置

1.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2. 搜集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3.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用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们的父母

六、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推荐第9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浓浓亲情。

2、朗读中品味并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句子对称美等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以小见大写法的作用,学习对称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假设某天晚饭后,你们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时事,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优美的句子。

2、齐读课文,感知课文语感和情感。

三、合作探讨

1、带问题朗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生:描写了一家四口,主人公是“我”,我是一家四口的纽带。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生: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想顺从母亲的意愿,但母亲执意尊重孙子的想法,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2、精读解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处有伏笔?

生: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在这个家庭中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生: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3、各抒己见

(1)展开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疼爱孙子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

(5)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生:母亲:疼爱、爱幼;“我”:孝顺、责任心;妻子:贤惠。

四、重点研读

(1)齐读课文第8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小组交流探讨,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

(3)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以小见大,透露出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4)再次齐读第8段

五、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中散步这样的小事,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2、句子对称美。如“前面的是妈妈和儿子,后面的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型对称,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3、多景色描写。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没有做好预习工作,朗读能力不是很好,以致在上课时在梳理课文方面花费了太多时间。下次得结合学生的基础调整上课的重点和进度。

推荐第10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领悟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亲情是雨,带走烦躁,留下清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散步》来体会莫怀戚为我们描绘的浓浓亲情。

2、分析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明解:散步。

请在文中找出散步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明解:第一段写出散步地点:田野

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儿子

第四段写出散步时间:初春

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解:第二段: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第三段:天气很好。 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明解: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在面对分歧时,作者为何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分析:注意文章中第六自然段(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明解:“我”作为一家之主,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时,我必须处理得当。这是我的责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在感到责任的重大时,“我”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呢?这样解决分歧的原因又是什么? 分析:注意分歧产生的原因(母亲要走大路是因为她年老,身体不好,大路平顺,易于行走;儿子要走小路是因为小路有意思可以满足于他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明解:“我 ”决定走大路。原因:①母亲老了,并且身体不好,我陪伴她的时日已短。而儿子还小,我陪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我不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那么在我决定走大路后,母亲为什么又要改变主意,走小路呢? 分析:注意母亲这时的动作。 明解:①母亲改变主意是为了尊重孙儿的意见,表达了她对孙儿的爱。

②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都昭示着蓬勃的生机,显示出无限春光。母亲也是被这美景所吸引,更是表达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在分歧解决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解:互敬互爱、互相理解

最后一段,为什么说“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解: ①“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表现了我对于生活所产生的一种使命感。

②母亲给我们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从表面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就是对母亲的尊敬,对儿子的爱护。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及珍爱之情。

3、课堂总结:

《散步》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与生命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亲情是美好的,如美酒一般醇香醉人,像橄榄一样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4、课后作业:

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我

 ̄背起母亲

我的母亲——走大路(平顺)

→分歧: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珍爱生命

儿子 ——走小路(有意思)

 ̄背起儿子

我的妻子

事件:散步

第11篇:散步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重点: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一、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却融含浓浓的亲情。纵然是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也能让人顿生良多感慨。让我们共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课本23课,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的字词圈住,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解决。

2、读后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老师检查一下课文中字词掌握情况。

嫩芽(nèn) 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好,同学们掌握的很好,认真读两遍。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说的好,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事。

三、整体感知

在散步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这位同学回答,一家祖孙三代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发生了什么分歧?你说的不错,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2、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你来回答,母亲年龄大了,不喜欢坎坷,大路平顺。儿子呢?儿子还小,喜欢冒险,认为走小路有意思。面对这个分歧,“我”会怎么做呢?你说的对,我支持母亲走大路。我为什么不顾儿子的感受而支持母亲呢?你说,说得对,作者认为和儿子相处的时间还很长,母亲身体不好,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说明我的孝顺。 3.在我的支持下,一家人在平坦的大路上散步了,对吗?没有,为什么?你说,因为母亲临时改变了注意,决定走小路。这又说明了什么?一家人的尊老爱幼,相亲相爱。

4.一家人相亲相爱在田间小路上是怎样走下去的?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读出来。好,这位同学读得好。“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说表现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是害怕母亲摔跌。实际这句话有象征意义,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这里作者体会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整个世界”大词小用,表现了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更突出了“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

四、课文赏析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反应了作者尊老爱幼,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读起来令人感动不已。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文中有许多文段写得都很美,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找出来读一读,并说出理由。

1、好,你说第四段,读出来。“读得好。”这里写出了初春的美景。那为什么美在写景呢? 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有 ,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真是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 的脆弱。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对,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2、大家还找到哪些美的段落?

第七段,读出来。这里描写的“菜花”、“桑树”、“鱼塘”多么美好的事物,作者到底又是在暗示什么呢?大家说说看„„

预期回答:这些景物都充满生命的魅力„„表现了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 师:同学们的回答已经很贴近了,其实作者是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大家以后可真要多体味生活、热爱大自然啊!作者选择了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了写景而写景的,其中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这样的描写给人以诗意般的美。

5、同学们还找到那些优美的段落啊?起来读读。

预期答案: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你认为这一句美在哪里? 对!这是对比句,形式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这样写增强了表达效果,这也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亮色。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还有很多,大家找找看 。

预期答案:

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③、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些句子语义的对比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8、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一下:作者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事传达什么信息? 预期答案: 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从中感悟到中年人的生活责任感和使命感。《散步》这篇散文写出了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但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同学们把这种美德代代相传吧。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步,然后将这些小事记录下来,写成400字的作文,让大家一起感受你家庭的温暖吧!

第12篇:《散步》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把握情感的能力;

2.通过男女生分读,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用意;3.把握主题,理解作者立意。 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散步》,作者莫怀戚。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字,这个字的金文是这样写的,有人能猜出来吗?《说文解字》中对“孝”是这样解释的: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

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外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是不是跟我们不谋而合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那老师想请你们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家最温馨的一幕是什么?试用你最深情的语言描述出来。(3-4个同学)

一、整体感知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地感受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美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记叙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诵读便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二、深入感知“美”

听完文章,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接下来,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种美。 1.品析——人情美

(1)在这个温暖的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你欣赏谁? 用“我欣赏_____,因为从文中______看出他(她)是______的人。 明确:我:孝顺爱幼 母亲:慈祥和蔼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活泼可爱

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充满浓浓的亲情。

2.品析——景美

文章除了人情美,还有什么美?——景美。你们能稍微品味一下吗? 展示两段话: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一起读两段话,同学们你们觉得重音应该在哪里?划出重音,教师在白板上操作。这一段话描述了一样东西——生命。

过渡:这样美好的景色,这样温馨的一家人,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品析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看看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3.品析——语言美

没有发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发现了吗?——对称

那对称有什么好处?——让我们觉得很和谐,读起来很舒服。 明确:这个句子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文章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还有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并品味一下。

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④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女生读前半段,男生读后半段。读完这几句话,你们还有怎样的发现?在这些对称的句子中,一半说母亲,一半说孩子,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组对称一面是老年人、母亲,一面是年轻人,孩子,他们在我心中同等重要,同样可贵,这对称的句式仿佛把我架在中间,就是天平中间的支点,我要平衡,我要对称,我要拿捏准确,不该有丝毫偏差。

三、主题

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呢? 找一找,揭示文章主题的是哪句话?

明确: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同桌讨论:整个世界是什么? 明确:在我妻子的心目中,母亲和儿子如世界般重要;母亲和儿子意味着责任,整个世界也就说明责任的重大;母亲是老年人,儿子是青年人,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组成了社会各个年龄阶段,代表了整个世界。生命的起始,生命的繁荣,生命的衰落共同构成一个生命的链条,鲜活的世界。

小结:

本文记叙了“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尊老爱幼”、“生命的美好”、“中年人的责任”、“孝”,你们说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手法?——以小见大。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记叙了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生动表现了家庭的和美温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也点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人生责任和使命。

四、思考感悟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第13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腾鳌实验学校

王健宁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含义,拼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学方法:品读法、诵读法、讨论和点拨法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型:新授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视频,音频,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视频赵明一家人演唱的《让爱住我家》) 1/与秋天的怀念对比

2、公益广告

二、板书课题《散步》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希望今天同学们能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真情体会。

三、教学环节

(一)用心倾听,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配乐自读课文。(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语调等)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4、整体把握本文主要内容。问题抢答: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在哪个季节? C、散步地点在哪里?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E、散步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度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通过抢答,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熟悉文章的六要素。)

(二)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全班分小组讨论:

(1)散步过程中有什么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2)面对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这一家四个人当中,谁的权利最大,谁又具有真正的决定权? 明确: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全家人听从于我----我顺从母亲------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这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

2、思考: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家庭,你有什么感受呢? ---------和睦、温馨、平等、互相关爱

---------和美,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和谐美满。 (体会家庭的温暖)

3、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优秀品质

“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4、重点理解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句子的含义:“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母亲曾经也曾经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而儿子将来也要承担这一责任。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把母亲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沿续着“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一个人,于是“我”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语句很朴实,但向读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学生通过讨论,真正地做到从讨论中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总结主旨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运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修辞、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学生可能说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____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文中的一家人为了家庭的温暖付出大量的艰辛与汗水,我们必须要感受爱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我们在家中幸福地成长;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我们沉浸于爱的暖流之中;家,又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家里的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记住这些,为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课堂练习

仿句: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句话。 我爱我的家,因为家中充满温馨;

我爱我的家,因为

我爱我的家,因为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洗洗碗、扫扫地、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2、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学习活动环节也较为丰富。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主旨。最大的收获是,在对作品分析理解的同时,也体会了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了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培养尊老爱幼的品质。这不但是对一篇美文的学习,更是对一种优秀品质的学习,我们不但要抓住文本,还要从人物的优秀品质来进一步体会,这才是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散步》文质兼美,所以我运用以读、说、悟、写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从朗读到分析人物形象、品读文章佳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到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等几个环节,涉及到默读、朗读、浏览、品读等几个常见的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感悟文本,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抓住散步事件中的分歧这一焦点,从而分析挖掘出四个人的不同性格特征,但是在他们身上都具有同样的优秀品质--尊老爱幼。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关键句、词,达到领悟文章意境美。

当然,由于课时与师生的能力有限,教学环节的安排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欣赏课文朗读时,没有再次强调课文朗读的指导,缺乏示范朗读;学生的互动活动还欠活跃,没有体现出一种主动性;时间的安排有点紧张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待改正,愿能有所提高。

第14篇:散步教案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 ……

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2、放声朗读课文,(4分钟)借助工具书 ,掌握如下的生字词,利用投影学习一下 熬 过( áo )

嫩 芽(nèn )

分 歧( qí )

波光粼粼(lín lín)

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多音字:

lèi 劳累

铺盖

散 sàn

散步

lěi 积累

商铺

sǎn

散文 léi 累赘

3、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

2分钟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

4、初读感悟:

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

5、交流你的收获:

母亲:走大路

平顺

风烛残年

(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

有意思

好奇心强

(美的风景) 我:

走大路

又生变故:母亲变主意了,走小路。 附带着条件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你能读懂他们的“选择”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

1

说说你对每个人选择的理解,你看出了什么,请大家说一说。

我看出了家庭的和谐,家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与爱护

我看出了“我”的孝道 我看出了妻子的贤惠 我看出了儿子的聪明 我看出了母亲的慈爱 我看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看出了我们应该尊老爱幼。

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

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 )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6、品读重点段落

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我蹲下来,„„”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

感悟角度:

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 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 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

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

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考虑2分钟)抽学生谈一下吧。(在班得瑞的《春野》中交流我们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家庭的重任,是我们甘愿承受的。香港作家张晓风就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为了这个甜蜜的负荷,我们含辛茹苦,努力付出,我想在我们同学十几年的生命旅程中,肯定有这种让你

2

感动,让你回味的幸福。

所以今天晚上回家,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者为父母洗洗脚„„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 幼小的生命 | | 衰老的生命 | | 呵护 关爱 尊重 善待 |

责|任 使 | 命

成熟的生命

五、作业设计

真情行动: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为父母洗洗脚等,感受一下自己的背和父母的背有什么不同。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

你的感受写下来。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 3

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5’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1’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4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

5

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第15篇:散步教案

1、导入:听着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都会想到自己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一家人在一起时会做些什么呢?

伴乐萨克斯《回家》 生::……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这是一种爱,这是一种温馨,这是一种浓浓的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走向初春的田野,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2、课题展示ppt

3、字词检测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师: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整个过程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

过渡: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5、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师:首先请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 师:好,男同学们读得又整齐又响亮。来,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 ----------人是: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他们是——? ----------:一家人。 师:时间?

------------:初春。

师:哪些词句表现是初春这个特殊的时节的关键?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师:地点?

-----------:

田野

师: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 -----------: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师:从原因上看,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很好,很孝顺,很会替母亲着想。

师:可不是吗,这虽然是小事,但可充分体现了“我”的孝心,同学们可要像他学习哟! 师:“我”对母亲很孝顺。“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让同学们找找看:哪一句话表现了这样的关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 师:很好。虽然散步是小事,母亲能在这春天出来容易吗? ----------:不容易。

师:为什么?从来里可以看出来? -----------:因为她身体不好。

-----------:从“熬”字可以看出来。

师:好,散步去!请女同学读第

四、五自然段。师:田野的景色美吗? --------:很美。 师:怎么美?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师:哎,“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师:和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思考一下。 --------:有。 师:什么关系?

---------: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师:说得多好!同学们把这些观点总结一下,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句子旁。(学生整理)

师:他们一家人散步是怎样走的?

---------: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师:谁发现了这个情况? ---------:“我”的儿子。

师:他把发现的这个情况怎样表达出来的?

---------: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仿读) 师:这表现了这个小家伙的什么特点? ----------:天真、聪颖。

师:小家伙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三个自然段齐声朗读读一遍。 师:后来怎样?

-------:发生了分歧。 师:什么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有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有趣。

师:谁来解决这个分歧。 --------:“我”。

师:为什么是“我”呢? --------:因为课文里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师: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是中心、核心。因为我是强壮的,高大的。 师:这个分歧,“我”觉得容易解决吗?为什么? -------:不容易,左右为难,因为找不出两全的办法。 师:最终我决定怎么办? -------:委屈儿子,走大路。 师:为什么?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

师:同学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母亲那么艰难的“熬”过冬天,迎来春天,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做出决定——“走大路”。

师: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对母亲的—— ------:孝顺。

师:问题结束了?怎样解决啦? --------: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师:从这个改变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儿子无比的—— ----------:关爱、爱护、疼爱。

师: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爱。

师: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大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爱。

师: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孝顺。

师: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温馨和睦、尊老爱幼。 师:概括得不错。 师:小路有意思吗? -------:有意思。 师:怎么有意思?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小路平坦吗? --------:不平坦。

师: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我觉得他们走的不仅是平常的路,不仅是散步,同时也在思考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细。

师:分析得有意思,我觉得这位同学还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东西来。于平凡中见深刻,于“小”中见“大”,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 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写法探讨:

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下面我们来理解更深刻的主题。

同学们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吗?

-------: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这是中年的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过渡:那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表达了这么大主题呢?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就有所了解。

7、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戚: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

7.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投影出示)

8、拓展延伸,音乐升华 (1).自省吾身

【师】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 (2).抒写亲情

【师】爱要说出口,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深情地向你的亲人诉说;也可以写到贺卡上,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投影出示)。 集锦:

父爱如山,伴着儿女成长;母爱似水,永在心中流淌。我爱你——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得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2.真诚行动

爱要说出口,更要有行动。回家常为父母、家人做点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相信你能做到(投影出示)!

3.【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投影出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衷心祝愿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第16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阿城区第四中学

隋凤云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四,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儿子走小路

责任重大 → 使命感

↑承上

↓启下

第17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怀戚先生的亲情散文《散步》。在这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本文的内容。你可以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本文内容也可以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概括,总之要求同学们用最简洁通顺的语言来概括。 生: 师:刚刚同学们在概括中都说到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课文中写他们分歧的是哪一段? 生:第六段

师:好,请同学们把第六段一起整齐的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朗读完了,老师开始提问了。读完这一段后是谁和谁发生了分歧?为什么发生分歧?

生: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母亲年老了,需要走平顺的大路,可是儿子觉得小路有意思,那小路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到我的儿子呢? 生: 师:同学们见过金色的菜花吗?喜欢吗?南方初春的田野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菜花随着微微春风摇曳舞姿,远远看去其金灿灿的色彩多么耀眼,多么具有生命活力啊。在这小路上不但有金色的菜花,还有什么?(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桑树什么颜色?(绿色)桑树一到了初春便绿油油茂盛的开着,绿色夹杂菜花的金色,还有鱼塘,看来小路的确有意思啊。但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之间有了分歧,最后却交给了谁来做决定? 生:作者 师:为什么?

生: 师:小时候我们都习惯听从我们的父母,现在年老的母亲却如孩子般依赖我的决定(慈祥 孝顺);而我的孩子也还小,正如我以前小时候听从父母一样他听从于我(高大 乖巧)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恩爱)

师:作者想出了哪几个方案?(3个) 第一个:两全其美,失败 第二个:分成两路,失败 第三个:委屈儿子,走大路

师:为什么说委屈(理解儿子)但是最后的结局呢?(走小路)那走不过去的地方怎么办?(背),就如文中写道、、、、、、、

第18篇:《散步》教案

倾听爱的脚步声,找寻爱的落脚点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倾听爱的脚步声,找寻爱的落脚点!(板书课题)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在这次小小的旅行开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同学对作者的名字感过兴趣么?莫怀戚,“戚”,在古汉语字典中“忧伤”的意思,所以连起来可以理解为是“不要怀着忧伤”,想来作者应该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散散步,做一次心灵的憩息吧!

3、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补充:这是一次爱与被爱的升华的散步;这是一次传递关爱的散步;这是一次“母亲”与“儿子”的散步;这是一次延续生命的散步。

(2)二读课文: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要置身文章角色之中,读出波澜,读出情感,读出角色。 (学生自读)

4、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明确:(1)预设理由一:母亲身体不好,希望母亲多走走,饱含孝心。一个“熬”字,说明一个冬天母亲都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艰苦支持着。

理由二:怕我们三人都出来了,母亲会感觉孤单。试想,一位老人,若有儿、媳、孙陪同着出来领略自然界的风光,感受生命的美好,她心里是何想法,山珍海味,锦衣玉食远不如这些体贴入微的言语,一句问候,一张笑脸,足以让老人心花怒放,远离疾病。

理由三:想让母亲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秋天的美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2)一方面是身体不好的原因,但也可能是怕拖累我们,给我们带来不便。

总结:正是这极为平凡的散步,蕴育着无限的爱意。于是又有了这样一幕: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是的,把路延长就是把爱延长,把责任延伸,把生命延续。就让我们循着声声的脚步去探寻第二个落脚点。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1)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菜花、桑树和鱼塘,有意思,小孩特别好奇,特感兴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课穿插景物描写)

为什么责任重大: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联系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她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在尊老与爱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之下,只能先遵循母亲的愿望。人生要面临很多抉择,不只是走大路还是小路,有时无论怎样抉择,都是痛苦的。然而抉择又是幸福的,不止是我,包括母亲,甚至妻儿,都做出了自己抉择,一家人的感情也在这其中升温,融合。

(3)理由一:对孙子的疼爱。

理由二:一个“望”字,寄寓了母亲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眷恋、神往。,“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那是春天在召唤,生命的在勃发,在滋长。

总结:不止是散步,人生路上有诸多选择,做出选择往往是痛苦的,也是充满幸福的。不管最后做出何种抉择,爱的暖流在不断流淌着,蔓延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崇高使命感,背负起对这个世界的责任,让爱传承。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明确:(1)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事实上,“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他们背负的其实是一种延续的生命,一种责任的担当。

(2)“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这是一代中年人在家庭生活、人类社会的作用中油然而生的心理感受以及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生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预设:(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通常习惯的表达有: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有画面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子关系, 母亲明理,母亲现在年老了,“我”正值中年,她听话是对“我”的尊重;“我”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表现出做儿子的孝顺。(对称句,句式工整,匀称,读来琅琅上口。找出其他的对称句)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小家伙天真聪明,

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对称句)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4)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有深刻含义,富有哲理,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总结:《散步》写于1985年;作者莫怀戚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最初是缘于一次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的谈话:柯尔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莫怀戚说“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于是就有了这篇令人感动不已的《散步》。

6、拓展延伸:观看flash《猫》,学生谈感想。

(粗线条的画面,带来的却是一种细腻的,人人拥有却非人人珍惜的情感,一种催人泪下的感动,一种品尝失去后的坚强!学生观看后就最感动的细节略谈感想,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观感:这是一对流浪的母子,勇敢的母亲用心保护着胆小的孩子,行走在如花的春季里。 然而,命运似乎要和它们开个小小的玩笑,想用阴阳将其阻隔。孩子死死拽住母亲的灵魂,内心的恐惧没有挡住它通往冥界的去路,渺茫的希望更没有打败它挽回母亲的坚持,就这样,它满目疮痍,血流满面地做着无力的抗争,不管徒劳与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从死神的镣铐下夺回自己那永远的依靠——母亲。最终,它们穿越了阴阳两界,团聚了!

又是一年春天,母子俩怀揣着幸福准备上路了,不同的是,小猫已不再惧怕外面的世界,它要做一只勇敢的猫„„

7、布置作业:课内时间有限,课后可以写出观看flash的内心感受。

结语: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在家的庇护下,亲人的鼓舞下,我们会像这只小猫一样越发地坚强,笑傲人生,就让我们把这一切都铭记在内心最深处,用心去权衡、去感恩!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第19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篇一: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散步》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

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

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

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母亲 作

者)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可爱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

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

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

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

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

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

(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

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

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

“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读 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使命)

“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7

5、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

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

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5、(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

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 师生齐读《懂你》 篇二:《散步》莫怀戚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

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

( 幻灯片 )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

nèn() 芽

咕咕(

)叫 分歧()

shà( )时

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 听读课文,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我 )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 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5、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 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 活动探究:

(1)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2) 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 :(宽容 体谅)

我的妻子:

(贤良 孝顺)

儿子 ; (活泼可爱)

(3)假如是你,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重点研读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过渡语: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

使命感 承前 启后

六、亲情行动

(1)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随着《家和万事兴》的曲子,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篇三: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十四中

常虹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1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2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 “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3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4

第20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把握文本内容,品味细腻优美的语言;

3.体会温馨和美的亲情,联系生活发现爱、体验爱、表达爱。教学重难点:

明确记叙文六要素;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感受作品中的浓浓亲情。 教学方法:

朗读悟情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家人之间无私的亲情关爱最容易打动人心。这种爱,并不华丽,往往在我们不经意的生活点滴中盛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来品尝这美好的爱。

二、预习检测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qí):不一致,有差别。 霎(shà)时:极短时间。 水波粼粼(lín):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听读《散步》 感受亲情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文感知。

(一) 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初春

田野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二)“我”为什么要散步?散步时出现了什么矛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把握情节的波折

明确: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赏读《散步》 品味亲情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揣摩语气,力争读出感情。思考:文中给你触动最深的细节在哪里?为什么,说说出你的想法。(抓关键词句,品读,讨论)

明确:本文感情浓烈,亲情浓厚,每句言语,每个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一家人之间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夫妻情。

(二)课堂小结:莫怀戚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通过优美凝练的语言,将和美温馨的亲情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就让我们一起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五、美读《散步》 赞颂亲情

(一)用心发现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和家庭做过哪些事情,你如何理解他们这种深沉、细腻的爱呢?

(二)大声说出爱:在实际家庭生活里,作为儿孙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齐读课文。

六、作业

假期偷偷地为父母亲人做一些事情,不告诉他们,观察他们的变化,写下你的感受。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