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找因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5 08:34:4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找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教学设计

科目:五上数学 授课人:李冬林 授课时间:9月6日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和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操作时,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可能的拼法有:

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5:竖着摆12个。

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 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 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

1、12、

2、

6、

3、4。)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

1、

2、

3、

4、、

6、12。三:练习师辅导 书本9.1,2,3题。 四:布置作业

推荐第2篇:找因数

《找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教师用电子白板中的图形绘制功能展示12个小正方形的拼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

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

1、12、

2、

6、

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

1、

2、

3、

4、

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

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

1、

2、

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推荐第3篇:找因数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动手拼长方形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

12、2×

6、3×4。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二、试一试

找因数的基本练习:找9和15的因数。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三、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排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排法。 [板书设计]

找因数

面积是12 的长方形有:6种

1×12=12

2×6=12

3×4=12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找因数》这节内容在编排上与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教材刚开始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有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推荐第4篇:找因数

《找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 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找因数》。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这三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倍数和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好找因数、通分、约分以及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掌握找因数的方法,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根据课标的“四基”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

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本课学起来应该易懂。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为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活动)法( 重组教材也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总结归纳的方式来探究新知,正真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更好地迎合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这一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层次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下面我具体说说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拼一拼》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看看谁拼的种类多。

(二)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由于上一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急于探索的学习兴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我便学生大胆地去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自主探究:引导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2、互动交流:在思考有几种拼法、画法,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讨论: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这个思考问题其实也就是为了落实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作一个引导铺垫。

3、共同优化:在以上几个小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体验: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是不是比较合理科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验证结论: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明白了老师课前猜测的诀窍,学生兴致很高,在这个环节,我就趁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这个环节我从下面两方面进行巩固内化:

1、结合教材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来巩固新知。

2、开展数学游戏:这个细节主要围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掌握。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1、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想借助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有收获。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找因数

《找因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重点难点:找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拼图游戏,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

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②、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学生交流,汇报。 12=1×12 12=3×4 12=2×6 12=4×3 12=6×2 12=12×1

3、根据乘法算式,判断哪些是12的因数。

4、总结:

①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②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

5、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①、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行思考, 48=1×48=2×24=3×16=4×12=6×8,

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 课堂总结

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四、板书设计

找因数

12=1×12 12=3×4

12=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正确得出结果,即使得出了结果,书写不规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那么48的全部因数有:

1、

48、

2、

24、

34、

6、

8、

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的;找因数的时候应该进行有序思考。

推荐第6篇:找因数

《找因数》

礼元小学 张迎仙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找因数》 学情分析:

与前任教师交流,本班学生能在新授课时注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提出来寻求帮助。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现及时的表达清楚。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已基本建立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学内容分析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并指导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学生在思考“有几种拼法”时,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

12、2与

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和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操作时,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指名学生汇报拼法,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可能的拼法(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组内交流想法,再在班内交流汇报,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相互交流、碰撞,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并汇报)

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 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

1、12、

2、

6、

3、4。)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通过拼一拼(或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等直观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帮助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学生汇报)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

1、

2、

3、

4、、

6、12。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活动二:勇于尝试 课本37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18的因数呢?(学生动手操作、演算、分析,得出结论)

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指明按从小到大,一个一个有序地说,以免遗漏。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

2、3题。

(投影展示

2、3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3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四: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 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 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 ,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 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 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 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 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教学反思:

《找因数》教学设计

礼元小学张迎仙

推荐第7篇:《找因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推荐第8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

12、2与

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用纸片、小棒做拼图游戏,所以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生1:3种。

生2:4种。

生3:6种。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

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1×12=12 2×6=12 3×4=1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有

1、12、

2、

6、

3、4。

师:12共有几个因数?

生:6个。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

1、

2、

3、

4、

6、12。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

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 。

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

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

1、

2、

3、

4、

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

1、

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师:9的因数有哪些?

生1:9的因数有

1、

3、9。

师: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15的因数有

1、

3、

5、15。

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1和3。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课件展示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3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学生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三)应用拓展。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

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

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 ,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

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

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

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

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3×4=12

2×6=12

12÷1=12

12÷3=4

12÷2=6 方法: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用除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12的因数有:1,2,3,4,6,12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推荐第9篇:找因数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初步了解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

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恰当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预习题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我会填

①12=( )×( )=( )×( )=( )×( ( )×( )

②18= ( )×( )=( )×( )=( )×(=( )×( )

③8= ( )×( )=( )×( )

④16=( )×( )=( )×( )=( )×( =))

) 二、我会找 ①12的因数有: ②18的因数有:

③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有:, 其中最大的是。 ④8的因数有: ⑤16的因数有:

⑥既是8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有:, 其中最大的是。

二、新课教学

一、汇报课前预习题,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列举法。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基础练习:

第2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二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现自己写一写,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二、能力拓展,补充知识找公因数的最优方法:短除法。1.介绍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板书介绍,并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试一试求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8和16 5和7 6和9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再进行集体讲评

3.议一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在思考后明确:必须除到两商除了1再没有别的公因数为止

4.比一比,求最大公因数的不同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总结所学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出

1、

2、

3、

4、

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 (2)再根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

1、

2、

3、

4、

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方法:1.列举法 2.短除法 12=()×( )=( )×( )=( )×( ) 2|12 18 18=( )×( )=( )×( )=( )×( ) 3|6 9 12和18共有的因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2 3 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推荐第10篇:找因数说课稿

《找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找因数》,我将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动手操作”、“有序思考”、“合作探究”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本课的知识定位:

本课是新版北师大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4课时的知识。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算式,一对一对找出“1×12”“2×6”“3×4”,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可见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用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找出某一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找某个自然数的因数时如何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游戏中要用到的1—60的数字卡片和教学中要用到的12个小正方形,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二、学情分析:

因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学生的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和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较好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教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指导学生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作为主体,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玩中学,学中玩,自主中学和交流合作中学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1—10号朋友拿着自己的卡片站在讲台上,与这十个数字相乘的积是60的,便结成一对朋友。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找因数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以动手操作---有序思考---合作探究为主线索,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议一议、排一排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抛出问题: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然后提出要求:请拿出你的学具摆一摆,然后把拼出的图形画在方格图中,当同学们动手操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向小伙伴说说自己找出了多少种方法,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这样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既直观又便于学生理解。

这时候,我相机提出问题,那同学们认为究竟有几种拼法呢?问题一出,教室里立马分成两派,“3”和“6”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我笑而不答,等学生充分议论后,我肯定地告诉学生,通常把形状完全一样,摆放顺序不同的图形归为一种,学生自然总结出正确的方法是3种。依次是:1×12=12 2×6=12 3×4=12 (并把这三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谁能用前面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说,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指名学生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谁能完整地说出,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会说出12的因数有1,12,2,6,3,4。

我进一步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让同学们议一议,这里的“议”非常重要,我激发学生用同桌议、小组议、全班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找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不遗漏的方法:

(1)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2)我是用1开始,分别尝试1乘几等于12,2乘几等于12,依次相乘下去,当用5试时,另一个乘数不是自然数,就排除掉,当用6试时,另一个乘数与前面的出现重复,就不用再往下试了,这样找到12的因数的。

(3)老师,跟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不过我是用除法找到的,也是当出现重复了就停止。

„„

我会对学生的每一项发现及时进行简短的点评与鼓励,肯定他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

师:从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不遗漏地找一个自然数的因数的方法。板书:一对一对地找,有序思考。

我强调:一对一对地找,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师:那我们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下来:板书:12的因数有:

1、

2、

3、

4、

6、12。

紧接着我问:9的因数有哪些?让学生先写出9的因数,然后用“议一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当因数中出现重复数字时,只取一个。(补充板书:不重复)

本阶段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恰当运用排除的思想,启发学生概括归纳的思想,按序排列数据的思想,而这些数学思想恰恰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法宝。 第三个环节:练习巩固,逐步提高

习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与提高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学生“用数学”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本课时的习题设计时,我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把练习设计为: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实际应用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目的与意图,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与方法。我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如拓展练习题,渗透有关公因数的知识,同时建立数学极限思想: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在解决练习的过程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者;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体发展,教师又是帮助者;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还是引领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学评价

新课程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标准,并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课堂表现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数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实现思维训练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这些,是我在实施本课教学中一些肤浅的认识,不到之处,欢迎各位评委及老师指正!谢谢!

第11篇: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11页《找因数》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已基本建立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并指导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学生在思考“有几种拼法”时,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

12、2与

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投影、课件

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用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谁的拼法多?边摆边做好记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操作时,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指名学生汇报拼法,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并汇报)

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 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

1、12、

2、

6、

3、4。)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学生汇报)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

1、

2、

3、

4、、

6、12。

三、应用实践

基础练习

1、课本第9页试一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指明按从小到大,一个一个有序地说,以免遗漏。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

1、

2、3题。(投影展示

1、

2、3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变式练习

1、16的因数有:(

) 36的因数有:(

一个数的最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17的因数是(

),一共有(

)个。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

),它(

)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

拓展提高练习

把48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如果有37个球呢?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装球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一共有几种装法呢?

思考:这种装球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第12篇:五年级数学找因数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 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

1、12、

2、

6、

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 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

2、

3、

4、

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

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

1、

2、

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第13篇:四年级《因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因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因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1到10的所有因数,从而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了解因数的特性。通过练习活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因数、质数的概念,能有序的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主持人带领学生回顾什么叫倍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请同学们判断并说明判断依据。12是3的倍数吗?194是5的倍数吗?……

主持人提问几组问题后提问:12 是 3 的倍数,又是 4 的倍数。那么 3 和 4 是 12 的什么数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引出新课的探究。】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我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形式:

知识加油站:乘数也叫做因数,如21=3×7,所以,3和7是21的因数。

12的所有因数是: 。

要想找的又快又全,可以这样找: 。

【设计意图:设计尝试小研究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体现出层次性,可以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课上尝试小研究

找出1~9的所有因数。

1的因数有: 2的因数有: 3的因数有:

4的因数有: 5的因数有: 6的因数有:

7的因数有: 8的因数有: 9 的因数有:

观察写出的因数我发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1~9中质数有: 。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1~9中合数有: 。

我感觉,1~9中特殊的数字是 ,这是因为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尝试、交流,感受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因数个数的特点把数字分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小组互助合作

交流前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交流,最后由记录员记录好组内讨论的结果。组长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梳理和概括,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组内进行初步的总结。】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总结点拨。

3.互相纠错。

组内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尝试进行总结交流,加深对获取知识点认识,通过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比较、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适时的点拨、总结,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对关键知识进一步深化。对学案中的错误及时改正,这也保持了学生做尝试小研究的积极性,可能他的问题没能在全班展示,在在小组内得到了交流和重视。】

五、教师点拨

汇报、交流后,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本身。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像

2、

3、

5、

7、

11、13等的因数个数都是两个,只有1和本身。

(5)像

4、

6、

8、

10、12等的因数个数都多于两个,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设计意图: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扎实、有效。】

六、挑战自我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67 72 89 93

2、从2~50中,找出所有质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拓展延伸: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以排几行?

【设计意图:练习体现基础性、目的性、层次性原则,让学困生吃饱,资优生吃好】

七、反思梳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对这节课上自己的表现,同伴的表现,老师的表现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八、拓展延伸

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排几行?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活学活用,激发探究欲望。】

第14篇:倍数、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因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除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练习,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与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在以前几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已经知道0和1,2,3,4,5......都是什么数?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数中,有许多有趣的联系,今天我们一起到非0自然数中探究其中的一种有趣联系,什么是非0自然数?

生:就是0除外的自然数。

师:对。孩子们想知道我们是什么有趣的联系吗?那你上课就得认真听,认真动脑筋,认真动手。今天这节课一位历史名人韩信韩将军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翻倒124页,看单元主题图,他从士兵中挑出了36名,想把这36名士兵操练成精兵强将,可操练士兵得有一定的队列呀,他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数学特别棒,就想请大家帮他排排队,要求是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大屏幕出示例1)

二、探究新知 生:读题 师:先在就请大家在三人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要求是:两人摆,一人根据摆法列出一个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一个相应的除法算式。看哪个小组排得快,排法多。

生:分组活动。在汇报交流。

1 师:韩将军非常感谢大家帮他排出了这么多排法。随机在大屏幕上出示五种排列法和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师:老师要从众多的算式中从算式中抽出4×9=36,36÷9=4,问:4,9,36在乘法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在除法中呢?生:答。

非常对,像这样我们就说:4和9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孩子们一起读课题倍数、因数。师随机板书。

师:大屏幕出示:4和9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生读。

师:大屏幕再次出示刚才的五种排列法和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问:在上面的算式中,你还能找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生看算式说。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先在请孩子们翻到数学书126页,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生自主填。再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成对地找、有序地找。当找到两个因数比较接近的时候就可以不试了。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36所有的因数,在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生: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他本身。

师:每个非0自然数都可以写成1乘本身的形式,所以一个非0自然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因数。(大屏幕出示:一个非0自然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因数。生读)

师:大家在数一数36的因数有多少个? 生数并汇报。

师:36的因数数的清吗? 生:数的清。

师:数的清,我们就说它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师:不好了,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和倍数长的很像的家伙,老师想让大家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聪明才智把他们区分开来。这个坏家伙就是倍,大家有信心把他们区分开吗?(大屏幕出示126页试一试)

生:读题,做题。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几倍就是几个,倍数是一个数,是两个数的积。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能解决,有几个数娃娃看到我们班孩子太能干了,就想让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大屏幕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

2 生:读题,解题,和同桌说一说。在指名说一说。

师:大家听,谁在说话?8说:“我是倍数。”2说:“我是因数。”孩子们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倍数和因数不是一般的数,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也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比如刚才我们只能说8是2的倍数,2是8的因数。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当裁判还真行,老师这儿还有几道题,也想让大家来帮忙,判断判断。(大屏幕出示课堂活动2)指名判断。

师:这当裁判还真有意思,孩子们,还想当吗?6,30,55都说自己是6的倍数,你们来断一断,到底哪些是6的倍数?(大屏幕出示例题2)

生:读题,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大屏幕出示结论)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或除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师:孩子们,学习是为了应用,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生:找、汇报、说找法。

师: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的倍数吗? 生:最小是本身,没有最大的。 师:如果这道题没有限制100以内,7的倍数还能继续往下找吗? 生:能。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找不完的,所以一个数无最大的倍数,他的倍数有无限个。(大屏幕出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无最大的倍数。)生读。

师:刚才的学习太紧张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孩子们从0,1,2,3,4五个数字中取出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

生:组数,汇报。 师生共同观察总结:

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倍数和因数在我们生活中应运很广泛。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们就用倍数、因数帮韩将军解决了列队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倍数和因数?

第15篇:认识因数教学设计

认识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因数(第一课时)认识因数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写算式和找1~10各数的所有因数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的过程。

2.了解因数的概念,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能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3.能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结果告诉他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会找一个数的的因数。2区别质数与合数。 教学难点:怎样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准确而全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贾老师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婉月。那么贾老师和婉月是什么关系呢? 生答:母女关系。

师 :是啊!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学中是不是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关系呢?如12÷3=4,表示12是3 的倍数,那么反过来3是12的什么呢? 二.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因数

1.出示问题: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12=1×12,12=2×6,12=3×4) 2.揭示因数的意义

师:乘数也叫因数。1,12,2,6,3,4就叫做12的因数。 3.出示课题

4.提问: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的找其他数的因数呢?比如说24的因数。生:小组合作完成。

5.:出示教学目标:理解因数的概念。 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会区别质数和合数

6引导点拨::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不遗漏,不重复,准确而全面。

7 出示练习纸第一题。(生独立完成) 8做卡片游戏。

(二)质数和合数

1.出示问题:找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2.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提问:观察写出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点拨:1是每个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5.提问: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你发现了什么?(生答) 6.解释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出示作业纸第二题。 8.做卡片游戏。 三. 四. 五. 检测提升:出示作业纸第三题。 反思体验:谈收获。 布置作业:

1.找出10—50之间的质数和合数。

2.找出20,30,40,50.,60,70,80,90.100的所有因数。

第16篇:倍数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会更加深入的学习非零自然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课是学生学习

2、

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中,学生对分数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王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法:谈话法,引导探究法,自学法。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比如说(指某位同学)他同他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老师和你们是——师生关系。

师:“老师是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生: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

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教学初步感知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谈话: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不重复、遗漏)。说说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谈话:可以表示成乘法算式:4×3=12(我们统一把长写在算式的前面) (板书:4×3=12,6×2=12,12×1=12)

2、谈话:根据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3、指名学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然后同桌相互说。

4、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12×1=12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如果我说4是因数,12是倍数可以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只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

6、

同桌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说一说。

7、

你能把‘4×3=12’改写成除法算式吗?“12÷3=4,12÷4=3”你能根据除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8、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有信心来完成几道题吗?

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1×4=44

12×5=60

72÷8=9

3+4=7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一)、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出示: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时间30秒)

1、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了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 依次乘

1、

2、

3、

4、5„„来找3的倍数。

2、

这样能找到多少个3的倍数?3的倍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能找到吗?

3、用同样的方法找出2和5 的倍数,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让学生说找的方法。。

4、

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你能找出几个36的因数吗?

为什么他是36的因数说说理由?可以写成乘法或除法算式吗?(有的学生可能根据乘法算式想,有的可能根据除法算式想,都肯定他的想法)

2、出示: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有的可能有序地列举,有的可能无序地列举。 写一个算式可以找到几个因数?

明确:因数可以成对地找,找到除数和商相邻或相同为止。除数和商相同只算一次。

3、试一试:找15和16的因数。交流汇报。让学生说找的方法。

归纳: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三、练习

(一)

1、看谁找得快。

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找出18和21的全部因数。

2、找朋友。

课件出示。让学生找出8和9的倍数。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①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②8是16的因数,8又是4的倍数。

③9的所有因数是1,9。

④一个数的倍数肯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⑤1没有因数。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游戏。

1、快乐大转盘。

游戏规则:师点击转盘上的数字,生判断它是否是中间数字的倍数或因数。

2、看谁反应快

游戏准备:学生按学号编成连续的自然数。(课前)

游戏规则:凡是学号符合以下要求的,请站起来,看谁反应快? (1)谁的学号是5的倍数

(2)谁的学号是24的因数

(3)谁的学号是30的因数

(4)谁的学号是1的倍数

(5)谁的学号只有两个因数。

(6)谁是学号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六、课后作业

课后自已或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含有因数和倍数知识的转盘。

第17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平陆县实验小学

杨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真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因数;会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难点:结合乘、除法算式,判断倍数与因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智力竞猜,导入新课

1、双休日时间,两个父亲两上儿子相聚在一起合影留念,但总共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以王有发为中心,介绍一下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孙子王琪,爸爸王有发,爷爷王光明。学生可能会说出“王有发是爸爸,王有发是儿子。”这时要引导说出“谁是谁是爸爸”。

3、“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依存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板书倍数、因数。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1、在秋季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1)出示课件,列出算式:4×9=36(人) (2)5×7=35人

这两个算式都是乘法算式,那36是4和9的积?35是5和7的积?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36的因数。同样,5×7=35呢?谁来试着说一说。 (3)想一想,做一做。

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4×6=84

20×7=140 63÷9=7

45÷9=5 63是7和9的倍数

9和5是45的因数 (4)出示课件。

那除法算式呢?63÷9=7

45÷9=5 63是7和9的倍数,9和7是63的因数。45是5和9的倍数。

从这个练习中,不仅可以从乘法算式中认识,还可以从除法算式中认识倍数和因数,为自己出色的表现喝彩!

3、下面请观看大屏幕,从这些算式中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大家观察一下算式中的数都有哪些特征,都是非0自然数。

4、小结。研究倍数和因数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

5、练习。下面这四个算式能不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和倍数。

6、小结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7、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谈你的想法。(4)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7

25

77 是不是只有

7、

14、77是7的倍数?(不是)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写了多少个7的倍数?生

1、生2真厉害,写的真多,那有写完的吗?(没有) 师:为什么?

因为7的倍数有无数个,写不完! 师:展示同学们好的作品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三得

三、二三得六这样写下去的。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的。

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一般从小到大写前面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会了)

写出2的倍数行不行,3 的呢?5的呢?你能发现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最小的和它一样。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就是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说说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2×7=14

(2)○×□=△ (3)16÷2=8

(4)a÷b=c (○、□、△、a、b、c为谁零自然数)

2、课本小页子回家。

3、课本4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倍数和因数(非0自然数)

判断

相互依存 2×1=2 0×9=0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 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18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谁来介绍谁是你的好朋友 ① 完整说:谁是谁的好朋友。 ② 我也在你班找到一位好朋友。 ③ 我这样说:“邓莲是好朋友。可以吗?为什么?”

师:我们知道朋友是两个人的相互关系,要讲清楚谁是谁的朋友。数学世界里也有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这对好朋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小正方形,听清楚老师要求: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 请拿出你的桌上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用一个简洁的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汇报:

①横摆一排或竖摆一条

其实这两种摆法是一样的,都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12×1=12 还有其他摆法吗?

②3×4=12 ③2×6=12

2、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拼得到三种拼法,并用三个简洁的乘法算式表示。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就藏在这里面。我们以4×3=12为例,可以说12时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

3、揭题,这就是今天学的数学世界的一对好朋友:倍数和因数。(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都是指非0自然数。

4、下面两个算式,请用因数、倍数来说一说 2×6=12 1×12=12 看,12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这句像绕口令吧,等一下我们将继续 研究它。

5、下面请你在草稿本上写一个乘法算式,并跟同桌说一说谁是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看你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试一试。老师写了这样一个算式:3×7=21 所以21时倍数,3是因数,7也是因数 生改,并说明原因

7、是的,倍数和因数是好朋友,是相互依存关系,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8、根据3*7=21可以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吗?得:21÷3=7.那在这个算式里,你能说一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看样子,乘法算式能找倍数

和因数,除法同样也可以

9、老师这里有5个算式,你能说一说根据哪一个算式找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8×9=72 7+8=15 6÷3=2 21-6=15 43÷6=7„„1 生选乘法,还有选别的算式的吗?除法。

那同样是除法,为什么不选第五个呢?(有余数) 那有选加法、减法的吗?(没有)

10、看来,倍数和因数是建立在乘法和除法基础上的。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下面有5个数,从中选2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

3 5 6 9 18

2、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发现都是3的倍数。有好几个。3的倍数就这3个吗?

3、让我们发挥小组力量,想个办法把3的其它倍数找出来。(学生合作活动,写在自备本上)

4、汇报:展台,

小结形成方法:怎么样不重复、不遗漏?

3×1=3 3×2=6 3×3=9 我们发现只要用3依次乘它的1倍、2倍、3倍或更多倍,得出的积就是3的倍数。

5、3的倍数写得完吗?那它有个数怎么样?(无限个)用什么符号表示?(„„)

6、下面用这个方法,找一找2的倍数、5的倍数、6的倍数 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想下:我们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的? 生:( )×1 ( )×2 ( )×3 „„„„积就是它的倍数。(为什么要按着顺序去乘?可以秒重复、不遗漏)

三、找一个数的因数

我们找到了一个数的倍数方法,那找一个因数也有巧方法吗?

1、出示:找36的所有因数。

2、小组探究活动:①找一找,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

②写一写:36的因数

3、收集展示: A、有遗漏

B、有重复或遗漏 C、完整地

D、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把36所有因数找出来吗?

① 乘法 :想1*()=36,2*()=36„„乘到什么时候为止呢?(板书) 为什么不乘下去了? 生:因为它重复了。

师:当第一次重复时就不要继续找下去了。

这样按着顺序从一开始乘的方法能帮我们找出36的因数。 那么在这些乘法算式中,谁是36的因数呢?

小结:乘法算式中,乘数都是积的因数。这样每次都能找到一对。 还有别的方法吗?

②除法:36÷1=36 ,36÷2=18, 依次次找下去。(板书) 师:为什么不找36÷5=7„1? 生:有余数。

师: 36÷6=6 重复的只要写一个。 师:那36÷9=4 为什么也不写呢? 生:它与36÷4=9一样,重复了。

小结:在除法算式中,商和除数都是被除数的因数,所以每一次也能找到一对。

2、这两种方法都能有序、不遗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4、示范写:

我们通过一个算式能找出一对因数,所以写的时候,我们也要一对一对写,首尾写好

1 2 3 4 6 9 12 18 36(师示范写) 师:为什么6只有一个呢? 生:重复写一个。

用同样的方法写出15的因数 16的因数

5、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那么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不同呢?(对比出示)请你找下他们的不同之处? 小结出倍数、因数的特征

四、练习:

1、8的倍数: 8的因数:

2、30以内4的倍数: 强调:(为什么是有限的?) 生:有范围,比30小

师:所以做题时要看清是否有范围,没范围是无限的,有范围是有限的。

3、判断

⑵、40以内7的倍数有4个。 ⑶、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⑷、9的所有因数是

1、9。

⑸、7是7最大的因数,也是7最小的倍数。 ⑹、5的因数一定小于5,5的倍数一定大于5。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第19篇:倍数和因数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认识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0—73页的内容。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启发学生进行灵活的、有序的思考。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且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

[目标设计]

1、经历“活动构建”过程,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在“玩学号游戏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思考。 [设计理念]

1、在求一个数的倍数和求一个数的因数活动过程时,利用摆纸片、猜学号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2、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活动过程时,利用学生对乘法和除法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已有认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构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内在关系。

[设计思路]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借助学生利用摆正方形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度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放潜能,开启心智。

[课前准备]学号卡、正方形纸片、每人一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意义构建

1、活动准备。同学们,你的信封里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请拿出来好吗?现在,你们前后4个同学一小组,用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哪个小组的拼法最多。

会意:要用乘法算式表示。

2、分小组操作,把不同的摆法记录下来。

3、组织交流:要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还要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4、汇报板书:4×3=12 6×2=12 12×1=12

5、揭示意义:刚才我们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出了三种不同的长方形,且得出三道不同的算式。现在以4×3=12为例,想一想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启发学生说一说,然后老师揭示:从数学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相机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6、应用。根据黑板上另两道算式,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7、问题预设:12是倍数,2是约数。明确: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8、拓展:你能先说出一道乘法算式考考同桌吗?再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谁再来一道算式考考全班?

问题预设:0×1=0 明确: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9、质疑:你还有什么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象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方法

(一)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1、游戏引入:现在我们来玩毽子游戏,好不好?毽子到哪位同学那儿丢了,哪个同学的学号就是下一步要研究的数字,把这个机会让给第一排的同学好吗?

2、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3的倍数?

3、生生合作:预设出现的情况(板书) (1)3×1=(3)

3×2=(6) 3×3=(9)

(2)3的倍数有

3、

6、9 „„„„

4、师生交流。

(1)问题: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指名回答) (2)明确: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

5、问题: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 (3分别与

1、

2、3„„相乘所得的结果) 能把3的倍数全部说完吗? 应该怎样表示问题的答案?

相机板书:3的倍数有

3、

6、9„„„„。

6、试一试:

(1)分别写出2和5的倍数。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本在上。 (2)问题: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想一想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7、小结: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练一练。

9、质疑:你们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问题吗?

[设计理念]利用游戏引出学生自身的学号,再以学号为研究内容,从而使学习内容现实、有意义。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猜一猜:现在我们来玩学号游戏,老师手里握的是第5排某个同学的学号,而且不是单号,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

2、确定数字:恭喜你,答对了,是36号。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36所有的因数是哪些同学的学号。

(1)问题:谁能说一说哪些数是36的因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2)明确:如果有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36,那么这两个整数都是36的因数。板书( )×( )=36。

(3)交流:你的学号数是不是36的因数?为什么?

1我的学号是36的因数,因为我是2号,2×18=36。○2我的学号数不(4)汇报:○是36的因数,因为我是7号,7无论和什么数相乘都不得36。

3、问题:怎样才能有序地找出36的因数?谁能告诉大家,并说出算式。预设:(1)×(36)=36 36÷(1)=36 (2)×(18)=36 36÷(2)=18 „„„„

(6)×(6)=36 36÷(6)=(6)

板书:36的因数有

1、

2、

3、

4、

6、9„„36。对于(1)×(36)=36和(6)×(6)=36这两道算式你不想对同学说两句吗?

4、启发

(1)在(1)×(36)=36中,36即是36的因数,又是36的倍数。

(2)在(6)×(6)=36中,6是36的因数。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一个。

5、现在请两位同学说说你们的学号是多少? 8 16

6、问题:你能很快找出这两个学号的因数吗?直接写出答案。8的因数有

1、

2、

4、8。16的因数有

1、

2、

4、

8、16。

7、问题: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8、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9、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诀窍?(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设计理念]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提高:

1、出示: 45 30 5 3 2 要求:选2个数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造个句。

2、猜一猜:

老师的年龄能被7整除,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同时又是4的倍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3、请你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1)、汇报: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学生请举手。只有一人,你很幸运,你不想说什么吗?

(2)、学号数只有2个因数的学生请举手。(

2、

3、

5、

7、11„„)

(3)、其它数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哪一个?理由?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尽快地找出来。

[设计理念]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无限喜悦,更是为后继学习埋下了一个伏笔。

四、收获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想提什么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抽象的数学课。面对这样的课,我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就是:教法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改新理念落实比较到位:

(一)巧妙借助生活实例,轻松解决概念难点。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我用聊天的方式,用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用他们十分熟悉的人物关系,既引出了新课内容,又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中“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后面教学中生硬的讲解,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课根据学生对游戏的选择,使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始发于学生,终结与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展现。课堂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幸运号码找朋友,介绍自己与编号的关系,既巩固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迎合了学生的喜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活动也成为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营造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让学生大胆的,自由的想,说,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天真烂漫的孩子是怎样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说才能反映出来。为此,在进行整除意义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分一分,想一想,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分法,求同存异,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方法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感悟。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耍中,轻松的获取知识是极好的学习途径,又可以将学生很好的吸引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对对碰”“找朋友”中感受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含义,从而也使教学的难点的以突破解决,用这种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方式来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内涵,比枯燥的说理,讲解,乏味的练习题,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与调动性。学生在课堂中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兴趣和发现热情展露无遗。

(四)幽默生动的语言与亲和力,创建了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巧妙运用幽默,激励性的语言有效的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直保持着兴奋的学习状态。此外,还置身于学生当中,做学生的一员,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在学习约数和倍数中,我把自己也编入了学生的幸运号码中,并与学生共同游戏,置身学生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也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新概念。

第20篇: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2、说说另一道算式?

3、说因数与倍数的注意点。

4、练习

5、讲规定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找出12的因数有哪几个?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6、

15、

18、30……)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5、因数最小、最大、有限

6、练习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2的因数,那3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3、

6、

9、

12、

15、

18、……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 那么3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找15的倍数有:15,30,45,60,……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练习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

四、游戏

五、教后反思:

找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